郁达夫带貌美外室回家拜寿,原配请安后外室正准备拜,母亲开饭
嗨喽!大家好,这里是有趣的文字。1935年,郁达夫写下《四十言志诗》:卜筑东门事偶然,种瓜敢咏应龙篇?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十年后,郁达夫正在家中与朋友畅聊,一个年轻人把他叫出去之后,他再也没回来。他离开后的第十二个小时,何丽为他生下一个女儿。
而郁达夫的原配则是在报纸上见到这则消息,对于他,爱与恨,怨怼与欢喜,哀怨与思念,早就化作尘埃在飘散在尘埃中。所以,她在弥留之际,欣慰地说:“回忆我的一生,我是会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初遇,乍见之欢 孙兰坡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曾作《戒缠足文》被列为私塾教课范文。少女时期的孙兰坡,出落得落落大方,腹有诗书气自华。况且孙家是那一带的大户,不仅有良田,还有私产。所以,孙家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在孙家老爷为女儿的婚事头疼不已的时候,家里来了一门远房亲戚。也是上门求亲的,说是自家老三才华横溢,满腹诗书,尚有大好前程。孙父与他闲聊许久,但是他这门亲事并无兴趣。旧时婚事讲究门当户对,这郁家三公子的确为大好青年,但是家中无祖产,也未发展什么产业。可是,孙兰坡却在两人拉扯时,偷偷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亲戚产生了兴趣。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郁达夫的家中,与老太太对这个小姑娘倒是很满意。于是,她马上给在日本的儿子寄去了家书,催他赶快回来定亲。那时候,郁达夫困在感情失败的泥潭。他本不相信这母亲的眼光,但是两人在飞鸿传书的过程中,竟然相谈甚欢。但是他还没有最好准备踏入婚姻,所以他给孙兰坡写信说“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孙兰坡也给他回信说:“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这两个人一个是进步青年,一个自小接受传统知识的旧时女性。一个远渡重洋,一个在闺阁之中从不曾远行。命运的手悄悄搅动,将他们的牵扯在一起。1918年,在母亲的要求下,在孙兰坡的意愿下,郁达夫回国结婚。不过作为一个进步青年,他要求一切从简。于是,在一个普通的一天,没有唢呐,没有络绎不绝的宾客。一架小轿子把孙兰坡抬进了郁家。不,她已经是孙荃了,孙兰坡只活在认识郁达夫以前。婚姻,短兵相接 孙荃与郁达夫新婚之后,也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但是,生活不只是是琴棋书画,还有柴米油盐。所以,郁达夫不得不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孙荃则留在家中照顾幼子,还有年老的婆婆。郁达夫曾经多次感激妻子的文章,在他外出的,他与孙荃的儿子龙儿早夭。远在外地,内心悲痛,还有对妻子的愧疚。可惜,这种情感并没有持续多久。
1927年初,他刚刚收到孙荃寄来的皮袍子。他在日记写道:“我想顶好还是早日赶回北京去,去和她抱头痛哭一场”。第二天,他就遇见了王映霞。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婚姻是两个人的短兵相接,不是你胜就是我败。很显然,孙荃败了,败得完完全全。
郁达夫在王映霞身上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他才知道原来爱能让人心甘情愿。王映霞不愿意接受一个有妇之夫的追求,郁达夫马上答应离婚。他给了王映霞一个轰轰烈烈的婚礼,是孙荃梦里的婚礼。孙荃知道这件事之后,内心痛苦根本没有办法用文字说明。她恨,他不顾夫妻情分另寻新欢;她怨,他不念为人父之责任撇下幼子;她更伤心,自己所托非良人,一腔欢喜付之东流。随着郁达夫与孙荃之间矛盾越来越深,他就很少回家。孙荃虽然恨郁达夫,但是她也没有选择改嫁。而是留在郁家,照顾郁达夫的老母,以及三个年幼的孩子。
郁母七十大寿的时候,郁达夫带着王映霞回家拜寿。那天,郁家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子孙后辈寒暄之后,就打算给郁母拜寿。本来一切都进行得顺顺利利,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可是轮到王映霞的时候,郁母却像没看见似的,直接喊了“开饭”。都没有这个外室开口的机会。那一顿饭王映霞自然吃得很不是滋味,但是她心中还是暗暗得意的,因为郁达夫始终站在她这边。
结尾,爱恨两宽 不过,他们俩也没有走到最后。两人闹得很不愉快,王映霞与郁达夫分开之后又找了一个丈夫,平平淡淡度过了余生。而郁达夫也找了第三任妻子——何丽,她是他三任妻子长得最平凡,最没有才气的一任,所以郁达夫喜欢叫她“婆陀”(傻瓜)。直到郁达夫离去,她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孙荃则在岁月中慢慢释怀了对郁达夫的怨恨,每日除了念佛之外,用尽一切办法收集和整理郁达夫的文字。人的一生不过贪嗔痴,爱爱恨恨,逃不开躲不掉。在怨恨的时候,不过是把自己也算进了进去。释怀,是不原谅,是让自己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