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朱南孙:除病调经治之,方有胎孕之机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9秒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女子不孕分虚实,虚证者调补肝肾、填补精血为要,实证者清热理湿、疏肝通滞、化瘀散结为法。前者要注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之别,求源而治之。后者应辨证与辨病结合,除病调经而治之,方能有胎孕之机。
一、虚证不孕
虚证多为功能性疾病,调补肝肾、填补精血为其治疗大法,其主要有二型:
1、肝肾阴虚型:
月经失调或闭经,基础体温高水平单相或高水平爬行双相,腰酸咽干,脉弦细、尺细弱,舌暗红少苔。朱师曰:肾气旺盛,精血充沛,冲任通盛,月经如期,两精相搏,方能成孕。故此证之治疗当首重调经,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为法,傅氏调肝汤加减。
药用当归、丹参、生熟地、赤白芍、川芍、玄参、沙参、麦冬、坎炁、萸肉、怀山药、苁蓉、柏子仁、巴戟。月经净后起服,共14剂,经1~2个周期治疗,待月经正常则进入第二阶段治疗。
第二阶段以补肾助孕为法。
药用熟地、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怀山药、萸肉、桑葚子、黄精、石楠叶、巴戟、仙灵脾、紫石英等。行经后第11~18天服用。
2、脾肾阳虚型:
月经初潮迟,先后无定期或闭经,性感淡漠,基础体温单相或低水平爬行双相,畏寒便溏,脉沉细、尺重按绝,舌淡白胖、苔薄有齿印。
朱师曰:肾气精血为受孕重要物质基础,又是月经如期而下的必要条件,故调经为种子之要。其治疗亦当首重调经,但应以健脾和胃、养血调经为法,方用香砂六君子丸合四物汤。
便溏甚加补骨脂、怀山药,或肉果、诃子。月经净后起服,共14剂,待1~2个周期治疗,脾胃调和,气血充足,月经正常,则进入第二阶段治疗。
第二阶段即在调经基础上温养冲任、填精益髓。
方用圣愈汤加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巴戟、鹿角、苁蓉等。月经净后起服,用7~14剂。
对性功能不良者,排卵期应予健脾益肾助孕之品,药用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仙灵脾、仙茅、巴戟、石楠叶、蛇床子、四制香附丸。月经后第11天起服,用5~7剂。
二、虚证不孕对药
1、菟丝子——枸杞子:
为肝肾阴虚型之要药。不温不燥,补而不腻,为平补阴阳之品,重于养阴,常配桑葚子,则滋阴作用更甚。
2、熟地——白芍:
为肝肾阴虚型必选之品。静守纯养,肝肾平补,滋水涵木,滋阴补血之功显著。
3、怀山药——萸肉:
为肝肾阴虚型常用之品。功能益肾涩精。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其特点。
4、苁蓉——巴戟:
为虚证不孕之要药。均入督脉经,常与补气血药及助阳药同用,温化而补精气,意在阳气已充足基础上用滋阴药与补阳药熔于一炉,平调阴阳。对肝肾阴虚型,常加柏子仁一味,滋阴血又润肠通便。
5、覆盆子——紫石英:
常用于虚证不孕。温而不燥,阳中有阴之品,暖宫补肾而益精血。
6、紫河车——鹿角片:
为脾肾阳虚型经后调补之品。血肉有情之物,甘咸温养,峻补营血,填补督脉。
7、巴戟——鹿角片:
为脾肾阳虚型之要药。血肉有情之品,入冲任督三脉,温补冲任,益肾助阳。
8、仙茅——仙灵脾:
因其辛热性温,补命门而兴阳道,为脾肾阳虚型助阳促排卵首选之品。但对阴虚之体应慎用。
9、石楠叶——蛇床子:
为脾肾阳虚型要药,亦为肝肾阴虚型选用。温肾壮阳而促排卵,尤对性感淡漠者,食之增加性欲,由于性味辛热,用药5~7天即可,不宜久服。
10、仙灵脾——石楠叶:
为肝肾阴虚型要药,亦为不孕症各型常选之品。功能温肾助阳,但温而不热。
11、党参——黄芪:
多用于脾肾阳虚型。功能鼓舞中气,尤对基础体温爬行上升,黄体功能不良者,每配合助阳药同用以补气而助阳。
12、附子——肉桂:
用于脾肾阳虚型。性味辛热,一走一守,暖宫而温补命门之火,促使阳生阴长。
三、实证不孕
朱师认为实证不孕,多因七情、六淫、外伤三因之邪,或损伤冲任,湿热内壅;或胞脉阻塞,肝气阻滞;或癥瘕积聚,瘀血内阻。其主要有三型:
1、邪伤冲任,湿热内壅型:
痛经,经行乳胀,月经失调,带秽,妇科检查附件增厚压痛,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通而欠畅,脉弦数,舌红苔薄黄膩。现代医学慢性盆腔炎属此型。朱师认为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多发病,多系湿热之邪乘虚入体,使体内气血不调,冲任不得相资,难以摄精成孕。故以清热理湿、疏肝调经为其治疗大法。
药用生地、丹皮、蒲公英、红藤、败酱草、地丁草、郁金、柴胡、元胡、刘寄奴、知母、黄柏。经前乳胀加川楝子、制香附,月经量少加赤芍、丹参、当归,尿路感染加碧玉散、海金沙、车前子,便结加月季花或大黄。
行经后第11~18天则予上方中加入路路通、娑罗子、广地龙、留行子以疏通脉络。
2、胞脉阻塞,肝郁气滞型:
婚久不孕,性感淡漠,经前乳胀,形肥腹痛,妇科检査附件增厚明显,子宫输卵管造影不通畅,脉弦细或沉细,舌暗苔腻。现代医学输卵管阻塞症属此型。朱师认为如果双侧输卵管完全性阻塞者治疗不易奏效,而能治愈的绝大多数为输卵管不完全阻塞或假性阻塞。
治疗以理气通滞疏络为大法。临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用:
(1)清通法:适用病程短,邪热重,拟清热理气疏络,药用丹参、丹皮、赤芍、制香附、柴胡、川楝子、留行子、娑罗予、路路通、广地龙、菖蒲。
便结加月季花、全瓜蒌,气滞明显加三棱、莪术。
(2)温通法:适用病程长,炎症已除,络道不通者,拟温经通络,药用柴胡、川楝子、制香附、留行子、娑罗子、路路通、广地龙、菖蒲、小茴香、沉香粉。均于月经期中服药7~10剂。
3、癥瘕积聚,瘀血内阻型:
痛经进行性加剧,月经不调,肛门坠胀,妇科检查后穹窿结节或卵巢肿块,脉弦细,舌暗紫。现代医学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属此型。乃经血瘀滞,留络不去,积血成形,遂成血瘀、癥瘕积聚之患。治疗拟化瘀破积、调理冲任为法,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药用丹参、赤芍、柴胡、元胡、蒲黄、三棱、莪术、石打穿、刘寄奴、丹皮、川楝子、乳香、没药、地龙、血竭粉。可连续用药2~3月。
对月经量过多者,于经期去三棱、莪术,加参三七粉,且蒲黄炒炭用,或加仙鹤草、益母草通涩并用。
朱师曰:此类患者经治愈受孕者,孕后应补肾安胎,否则有坠胎、滑胎之虞。
四、实证不孕对药
1、蒲公英——红藤:
为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症之首选之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常配败酱草增其疗效,且能化瘀散结。
2、柴胡——元胡:
用于盆腔炎、输卵管通而欠畅之轻证。功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且有通而防阻之功。
3、川楝子——路路通:
为治疗输卵管阻塞症必用之品。常配娑罗子、留行子,功能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4、路路通——广地龙:
治疗输卵管阻塞症及输卵管积水之要药。功能清热利水,通利脉络。
5、马鞭草——留行子:
专用于输卵管积水症。活血通络利水,还可与石见穿同用,增其疗效。
6、小茴香——沉香粉:
为治疗输卵管阻塞偏寒证型之必用。理气通络、温肾散寒。由于性味辛温,多用易伤津伤阴,一般于经期中用药5天即停。
7、石菖蒲——制南星:
为痰湿阻络不孕要药。功能化痰开窍醒脑,专治经络痰湿。每于经期中加入石楠叶一味,既增其化痰通络之效,又能温肾兴阳。
8、石打穿——刘寄奴:
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兼有热证者。有清热利水,通络散结之功。
9、蒲黄——赤芍:
子宫内膜异位症必用之品。功能活血凉血散瘀。
10、三棱——莪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必用之品。功能破血祛瘀、理气止痛。因属破血消伐之品,有损伤元气之虞,故虚证慎用。
11、乳香——没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痛经首选用药。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气血并治,且止痛效果显著。
12、血竭——三七:
子宫内膜异位症且经量多者必用。通涩并用,有止血、行瘀、止痛三大功用,且有止血不留瘀特点。
13、寄生——丝瓜络:
用于输卵管通而欠畅之证。补而兼通,且常与桑枝合用,补肝肾而通脉络。
14、知母一黄柏:
用于盆腔炎湿热盛,肾阴受灼之证。功能清利下焦湿热,滋肾泻火。
治病原则根据《内经》“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曰“调”曰“平”,即审其动静之偏向而使之恢复常态。大法乃动之疾制之以静药,静之疾通之以动药,动静不匀者,通涩并用而调之。更有动之疾复用动药,静之疾再用静药以疗之者。临诊运用上分“从”、“合”、“守”、“变”四方面掌握。
“从”者,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均此,如经少、经愆、乳少、经闭,貌如静闭,理应以动药通之,然审证系精血不足,元气衰惫者当充养精血,以静待动,亦即以静法治静证;又如崩漏、带下,症如动泄,应以静药止之,然究其因确属瘀阻、湿蕴、瘕结使然,当化瘀、利湿、消结,且祛邪务尽,“澄其源,则流自结”,即以动法治动证也。
例一:钟××,22岁,未婚。月经13岁初潮,始调。15岁时临经游泳,经淋半月方净,此后每转量少淋漓,腰痠,头晕,纳呆神疲。经淋已年余,绵绵不断。先后进服补气固摄、健脾益气、清热固摄、清热养阴等方未瘥。淋漓日久,气血两虚,渐现口干,夜寐不安,瘀下色黑如胶液,脉微细,舌黄腻,尖红,少津液。审本症由寒湿引起,下焦虚寒,经血凝结不畅,瘀血不去,新血难生,乃拟活血化瘀,以动攻动:丹参12克,丹皮9克,赤芍12克,益母草12克,刘寄奴12克,蒲黄12克,焦楂9克,炮姜6克,五剂后经量增多,三天后渐少而止。
“合”者,病有夹杂,动静失匀,虚实寒热兼见。制其动则静益凝,补其虚则实更壅,药应兼用,以七补三消,寒热兼调。临诊常用仙鹤草配益母草,通涩并用,调治周期不平之功血;熟军炭配炮姜炭,寒热兼调,治崩漏经久不止;苍术兼白术,消补相伍,治脾虚痰凝经闭;血竭同三七,活血化瘀,用于症瘕结聚之痛经症,疗效每得心应手。
例二:李XⅩ,30岁,已婚。16岁月经初潮,尚调。19岁下乡务农,经常临经涉水,乃有痛经。结婚年余,痛经加剧,经挟瘀块。肛门坠胀欲临圊感。妇科检查:宫颈光,前位子宫,正常大小,活动,质较硬,后穹窿可触及一豆大结节,触痛。两侧附件(一)。脉弦细,舌红,苔腻。辨证属肝郁气滞,热瘀交阻,病程历久,肾阴亏损。治拟疏肝解郁、祛瘀生新:(于经前十天左右服至经转)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桂肉9克,青皮6克,柴延胡各6克,仙鹤草12克,益母草12克,炮姜炭4.5克,熟军炭4.5克,三七粉(吞)1.5克,血竭粉(吞)1.5克。药后经行量减,腹痛亦轻,五天即净。次月如法照服,腹痛未作,三月后受孕。
“守”者,意即辨证既确,用药须坚定果断,对病程较长、症情复杂之慢性病而论。如血海枯竭之虚型闭经,宜以静治静,证不变,方法宜守原意增进或稍有出入,待精血充盈,经遂自通。
例三:钱××,28岁。经水16岁初潮,每2~3月一转,量甚少。近数年须用人工周期疗法方转,药停则复作,头晕腰痠神疲,面色无华,毛发稀少,脉微细,舌胖质淡红,舌尖有刺,苔薄腻,月经半载未行。辨证为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治拟益肾气,补肝血,充养冲任。当归12克,赤白芍各9克,熟地12克,川芎4.5克,党参9克,莪白术各9克,川断12克,桂枝6克,鸡血藤12克,仙灵脾12克,河车大造丸9克,(吞)。上药共服14剂。精力渐充,腹胀,带下,肾气已动,冲任得润,因势利导,宗原方增加川牛膝9克,益母草12克,泽兰叶9克。服至第五剂时经转,量中,色红,略有腰痠腹痛,五天净。
“变”者,即治法视症情转变,用药须根据不同阶段,灵活应用。如治实证痰湿阻络型闭经,首当化痰疏络,以动解凝,待湿化痰除,地道得通,而经转量每涩少,盖邪既已去,正必受损,气血虚亏,当即转为调补气血,以静待动,而济其源,则经自调。
例四:谈××,18岁,未婚。14岁月经初潮后,周期惯常落后,量少,渐致闭经,已八个月未转。体胖(体重138斤),神疲嗜睡,头眩,痰多纳呆,腰痠带下,全身肌肉胀痛,皮肤搔痒,下肢大腿内侧及腋下有紫纹,脉沉细,苔白腻,(曾经西医内分泌检查,不符合柯兴氏证)。辨证为脾阳不足,体丰湿盛,湿碍脾运,则上泛为痰,下注为带。治先解凝制静,以涤痰汤加减:南星6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菖蒲9克,制香附9克,丹皮9克,赤芍9克,川柏6克。服药12剂后精神略振,并有腹胀感。乃因势利导,改以当归12克,丹参12克,川芎4.5克,鸡血藤12克,马鞭草18克,鬼剪羽12克,威灵仙12克,仙灵脾12克,川牛膝12克,养血活血,除湿通络。十余剂后,果使经转,但量甚少。如此按月调治约七、八个月,痰湿渐化,体重渐降,下肢发胀及皮肤搔痒消失。以后经水虽不准时,但能自转。惟仍感神疲嗜睡,纳呆便溏。患者体丰湿盛,脾肾阳虚,气血资生乏源,所以平时宜温脾益肾,调补气血,以静待动,参苓白术汤加肉桂、鹿角片、巴戟、仙灵脾;行经期间以四物合通瘀煎养血活血通瘀。以后经量逐渐增多,如此动静结合,先攻后补,而收全功。
产后脱发是指产褥期内头发脱落者。此收朱南孙1位医家1则医案,其治本病尤重调摄治在补气血、养肝肾。
孟某,女,33岁,已婚。2006年3月11日初诊。
患者因产后4个月,头发脱落1个月来诊。
初诊:2003年患者因月经量少中药治疗好转,2005年初怀孕,年底顺产。现产后4个月,近1个月头发脱落明显,头发稀疏不泽,额前较明显。哺乳中,月经未行,乏力体虚,便调。舌暗红,苔薄,脉细缓。
诊其为产后脱发,证属产后肾气不足,气血两虚患者产后人工喂养,加之操劳过度,致耗损之血难复,发不得滋则脱落枯脆。治宜益气养血,补肾荣发。
处方:
太子参20g,生黄芪15g,白术芍(各9g,当归身15g,生熟地黄(各)9g,怀山药12g,山茱萸12g,制首乌15g,枸杞子12g,川断12g,川牛膝12g。
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症如前述,服药12剂后无不适,精力渐充。面色不华,口干。舌红苔薄,脉平。治宗原法。
处方:
太子参20g,生黄芪20g,当归身1g,生熟地黄(各)9g,制首乌15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山茱萸12g,南北沙参(各)6g,麦冬9g,菟丝子12g,桑寄生12g。
14剂,水煎服,日1剂。
上方调治2周后落发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予原方14剂,养肝益肾,补血填精,以冀发荣。
按
“发为血之余”,新产后百脉空虚尤重调摄,治在补气血,养肝肾。参、术益气健脾;归、地、芍补血养荣,以启发之生源;首鸟、枸杞、川断、桑寄生合力补肾养肝,填精补髓,以充发之根本;当归养血活血,以通经脉,血充血活,使毛发得滋。
用药特色:朱氏妇科善用药对,组方简捷,或二味成对,或三、四味成组,药精不杂,丝丝入扣。
1.党参 黄芪 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2.党参 沙参 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内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党参 丹参 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当归、川芎。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4.当归 熟地 当归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当归 白芍 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 白芍 熟地基温入肾,白芍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 砂仁 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砂仁(或用砂仁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 ,又可引熟地入肾。
8.当归 丹参 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 白芍 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内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 熟地 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11.生地 玄参 生地甘苦而守,滋阴降火;玄参咸寒,养阴降火,解毒软坚,两药合用,适于阴虚炎旺,虚热上浮,或兼有(疒徵)结之症,如癌症放化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火旺津亏,大便干结,两药“增水行舟”,寓泻于补。常配麦冬、丹皮、 以增养阴清热凉血之效。
12.生地 百合 尊仲景百合地黄汤,常配甘麦大枣汤疗妇人心阴不足所致的心悸烦渴,躁动少寐,甚则精神失常者。
13.菟丝子 枸杞子 常伍桑椹子,三子相配,补而不腻,不温不燥,不论肾阴虚、肾阳虚皆可应用,是平补肝肾之佳品。
14.菟丝子 山茱萸肉 甘温酸涩,两药相配,补肾涩精,益阴固阳,是肾虚胎漏崩漏、带下等症的首选药。
15.淮山药 山茱萸肉 健脾益气,益肾涩精,甘温酸敛,固气涩精,止崩托胎,常于脾肾两虚之崩漏、胎漏、带下、产后汗症、经行泄泻等症。怀山药需炒。
16.肉苁蓉 巴戟天 温而不燥,味厚纯补,入督脉,填肾精,壮肾阳,随滋肾药则滋肾,伍壮肾阳药则兴阳,并对阳虚精衰之虚人便秘有润肠通腑作用,是补肝肾之要药。
17.仙茅 仙灵脾 二仙辛温大热,助命火,兴阳事,配石楠叶以促排卵,对肾阳衰衰、命火不足之无排卵、排卵欠佳、性感淡漠等不孕症为宜。多用在月中,肝肾阴虚火者慎用。
18.石楠叶 蛇床子 温肾壮阳而促排卵,配覆盆子,能促进性欲,对脾肾阳虚型不孕伴性感淡漠者,食后性欲增强。因性味辛热,不且久服。
19.石菖蒲 石楠叶 怡情提神,醒脑开窍,多配川芎,用于垂体功能低下、排卵功能障碍,或平素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记忆力低下、经行头痛者颇效。
20.鹿角片 紫河车 两药乃血肉之精,填精血,补督脉,养冲任,强筋骨,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之经闭、不孕、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崩漏复旧阶段,性欲淡漠者可与蛇床子。冬令膏方中常用鹿角胶或鹿胎膏。
21.覆盆子 金樱子 温肾涩精,能补能敛,对久崩久漏、白带绵绵等属肾气亏损,精血滑脱,需培本复旧者尤佳。
22.覆盆子 紫石英 用于虚证不孕,温肾暖宫而不燥,益肾固精而不凝,子宫发育欠佳、排卵障碍、性感淡漠者为宜。
23.桑螵蛸 海螵蛸 固肾收涩,合用能固冲止崩、涩精止泻、缩尿束带,多用于肾虚不固之崩中漏下、带下绵延、小便失禁、大便溏泻等症;于活血调经方中,起固摄冲任、防血妄行之效,组成通涩兼施方。
24.桑螵蛸 金钱草 通涩并举、益肾缩尿,通利膀胱,宜于下焦湿热瘀结,日久损肾,症见腰酸、尿频急涩痛,常用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症,病久肾虚腰酸,伴泌尿系感染者。一利一敛,开阖并施,湿热可利,肾气得固。
25.川续断 桑寄生 补肝肾而强筋骨,固冲任且安胎元,多配杜仲,为妇科诸症所致的肾虚腰脊酸楚、胎漏、胎动不安之必选药。
26.桑枝 桑寄生 补骨强筋、通络止痛,用于肾虚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常配路路通、丝瓜络,炎症性阻塞加红藤、公英等。亦治产后、失血后腰痛肢麻。
27.女贞子 旱莲草 女贞子采在冬至,旱莲草收在夏至,两药配用,又名二至丸。女贞子甘苦入肾,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性平清补;旱莲草甘本酸入肾,滋阴凉血。两药合用,实肾养肝,凉血止血,凡妇科之肝肾阴虚所致的经崩淋漓、月经先期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选用。
28.首乌藤 合欢皮 益肾养血,解郁安神,《本草求真》曰:“合欢皮味甘气,……令五脏安和,神气自畅,……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首乌藤益肾通络安神。两药合用,尤宜于妇人肝肾阴虚,肝郁火旺之心烦失眠,梦扰不宁者,常伍淮小麦、炙甘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29.芡实 莲须 固冲止崩,涩业束带,健脾止泻,故宜于脾肾气虚之经崩淋漓,带下绵泻便溏,胎动胎漏等症。
30.煨肉果 煨金樱 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泄泻滑脱。常配芡莲须,使固涩之力增强。
31.附子 肉桂 性味辛热,一守一走,两药配伍补命门而暖胞宫,散寒凝而止痛经。朱师用于女子宫寒不孕、痛经等,多配紫石英、艾叶、干姜等。
32.小茴香 艾叶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两药配用,适于痛以属寒凝气滞者。.
33.小茴香 沉香末 辛温香窜,擅长散寒理气,疏络止痛。凡输卵管阻塞之不孕症,炎症控制,属寒凝脉络者,作为疏络通管(温通法)之首选。沉香以研末冲服为宜;多用伤津伤阴,一般于经期用5天即停。
34.鸡血藤 桂枝 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络,桂枝温经散寒通络,两药配伍,温补兼通,入养血、通经方中,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闭经、月经涩少、产后肢节酸楚疼痛。
35.赤芍 白芍 赤芍清热凉血,通脉消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两药合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尤宜于血虚挟瘀有热之症,常用于妇女痛经、盆腔炎、徵瘕等症。
36.柴胡 延胡索 肝藏血而主疏泄,两药皆入肝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凡妇女少腹、小腹疼痛,如内异症、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各种痛经,以及乳癖等所必用,多配川楝子效佳。
37.蒲公英 地丁草 多配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消肿化瘀。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内异症、输卵管炎症性阻塞,亦用于经期不慎房帏所致的经淋、腹痛。对消散乳癖也有效。
38.川楝子 路路通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常配留行子、丝瓜络,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所必须。
39.广地龙 路路通 地龙性寒下行,善走窜而通络利尿;路路通上通乳络,下疏胞脉。两药配合,尤宜于经前乳胀兼有输卵管积水阻塞之症。
40.马鞭草 留行子 清热活血,通络利水,专用于输卵管积水症,若配石见穿可增强疗效。
41.马鞭草 益母草 清热活血通经。宜于气滞瘀而兼有热象之经闭、涩少之症。血瘀甚者,多配泽兰、卷柏、川牛膝等药。
42.泽兰 益母草 活血通络,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留瘀之特点,多配川牛膝、卷柏为一组药,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或催经止孕。
43.川牛膝 淮牛膝 川牛膝活血通经;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脊。两药合用,寓攻于补,攻不伤正,适于肝肾不足,腰膝酸楚之经闭,或攻恐伤正气方中配伍而用。
44.川续断 川牛膝 补肝肾而活血通经,对经行量少不畅,或经闭不行,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又恐伤肾气,两药组合,攻补兼施。川断可炒用,有固冲止泻之效。
45.益母草 仙鹤草 活血止血,通涩相伍,动静结合,对血瘀崩漏,或平素经行量多绵延不止,经前用药,单止恐瘀,单行惧崩淋不止,两药配伍,瘀去血归其经。两药比例视瘀血、出血主次而定。
46.仙鹤草 仙桃草 仙鹤草乃益气养血,止血之佳品,寒热虚实之出血皆可用之;同桃草又名接骨仙桃草、芒种草,性温味甘淡,能补虚损劳怯,健脾胃,活血止血。两药配伍,属强壮性止血帖,凡崩漏下血致形体虚羸者,皆宜应用,颇具功效。仙桃草用量12g~15g为宜。
47.白术 莪术 白术健脾强胃,莪术善消痞结。两药相伍,每用于脾虚痰凝血瘀之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攻坚不伤正,实有枳术丸之意,莪术也有开胃之功。
48.大黄炭 炮姜炭 大黄炭清热凉血、祛瘀行滞,有推陈致新,引血归经之力,而无腹痛便泻之弊;炮姜炭温经止血,温中止泻,“守而不走”。两药合用一,一寒一热,一走一守,寒热相济,通涩并举,相行而不悖。此配伍是瘀血崩漏、赤带绵延、产后(包括人工流产)瘀阻恶露不绝之良药。重用炮姜炭,也治脾肾阳虚寒积之腹痛便溏。一般用量4~6g。
49.大黄 黄芩 大黄气味重浊。苦寒下行,能入血分,逐瘀通经,走而不守,古之无积丸(《医林集要》)独用大黄,分成四分,分别以童便、醇酒、红花、当归制过为未,蜜丸服治瘀血凝滞经血不通者,甚效。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两药合用,既可清血分之实热,又能活血通经,常配黄连,治心火偏旺型闭经。
50.大黄 月季花 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配大黄,清热泻火,活血调经,通便导滞,宜于心火偏旺之闭经。脾虚便溏者慎用。
51.淮小麦 炙甘草 淮小麦味甘微寒,养心阴而安心神;炙甘草和中缓急。朱师善用两药再配首乌藤、合欢皮、茯苓神等治疗心阴不足、肝郁不畅所致神志不宁诸症,如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症、经期烦躁少寐以及闭经等。淮小麦用至30g。
52.刘寄奴 石见穿 活血通经,消症止痛。凡盆腔(疒徵)积瘀滞疼痛者为宜,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综合征等。
53.青皮 陈皮 青皮性烈,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两药同用,调和肝脾,消胀除积,理气止痛。妇人肝脾不和之痛经、经前乳胀、经行腹泻以及痰湿阻络之不孕、徵瘕等症皆可应用。
54.三棱 莪术 三棱苦平,莪术苦辛温,皆能破血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力强,莪术破气力宏,两药配伍,尤宜于瘀阻(疒徵)瘕等有形之坚积,如血滞经闭、瘀阻痛经以及囊肿、肌瘤、癌症等。两药消积散瘀力强,是妇人徵瘕积聚之要药。但虚人慎用,或与参、术同用,以免损伤正气。
55.石菖蒲 制南星 化痰醒脑开窍。制南星通胞络之痰滞;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合用为痰湿阻滞型不孕症之要药。能调节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所致的闭经。每于经期中加石楠叶,既增生化痰通络之效,又能温肾兴阳,促卵助孕。
56.桃仁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两药合用,协力效增,专治妇女各种瘀血痛症,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徵瘕属血瘀实证者。
57.瓜蒌仁 桃仁 瓜蒌体体润性滑,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润燥滑肠通便之效;桃仁苦平,破血去瘀,润燥滑肠。合用宜于瘀阻(疒徵)瘕而兼大便秘结之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闭经、痛经、盆腔炎等症,瘀阻胞宫、胞络,日入阴亏液乏,大便干结不畅者,多配火麻仁(即麻子仁)。
58.蒲黄 五灵脂 两药配伍乃古之名方失笑散,能治一切血滞腹痛,尤宜于瘀血内阻致经行欠畅之痛经,如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经水不止之崩漏;产后瘀滞不下之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用之颇效。血瘀型崩漏再配以炮姜炭、大黄炭、山楂炭等效佳。蒲黄乃粉末,五灵脂气味腥恶,故均需布包入煎。
59.蒲黄 赤芍 活血凉血,散瘀止痛,常配丹参,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必用之品。若为热瘀互结,则加公英、地丁、败酱、红藤之类。亦用于消散肌瘤。
60.炙乳香 炙没药 乳香、没药皆能活血止痛,消肌生肌。乳香辛温香窜,偏于调气止痛;没药散瘀活血,偏于活血定痛,两药兼施,相须效增,对气滞血瘀之痛经最为适用。也用于血瘀型经闭、徵瘕,用药量一般为各3g。
61.橘叶 橘核 橘叶疏肝解郁,消肿散结;橘核苦温,理气散结,两药皆入肝经,为治疗乳房癖块之佳品,时配以广郁金、川楝子、青皮等。
62.海藻 昆布 两药咸寒,清热软坚,善消瘰疬瘿瘤。上可解乳房郁热、结块,下可消卵巢囊肿、症积。
63.猫爪 昆布 猫爪草解毒散结,昆布消瘿散瘤。用于乳癖结块之顽症,配用芋艿丸疗效更显。
64.蒲公英 夏枯草 蒲公英清热解毒,又善消肿散结,夏枯草平肝解郁,且长清热散结。两药配伍,清热平肝,解郁散结,常用于肝郁火旺之乳癖,经前乳痛症。
65.红藤 白头翁 清热解毒,通络散结,为治疗两腹侧抽掣吊痛,或兼湿热带下、便溏之要药,配椿根皮效尤佳。
66.川楝子 红藤 川楝子苦寒,清湿热,疏肝气;红藤苦平,通血脉,解热毒。两药配伍。一气一血,是妇女附件炎必用药。
67.广郁金 合欢皮 广郁金性凉,辛散甘降,乃血分之气药,平肝解郁,凉血散辨瘀.合欢皮甘平,活血止痛,怡悦心志。合用行气活血,疏肝悦情,是情志不遂,肝郁不达所致的经前乳胀、胁肋胀满、闷闷不乐之佳品。
68.延胡索 川楝子 延胡索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止痛良药;川楝子入肝经。疏肝止痛,性寒,且能导热下行,故两药合用妇女实证痛经或徵瘕结聚所致腹痛之良药,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盆腔炎等症。
69.知母 黄柏 同入肾经,清热利湿,滋肾泻火。多配滋养肝肾药治疗慢性盆炎之湿热壅盛,有肾阴虚之证,也用于治疗肝肾虚型不孕症,基础体温呈高温双相者。
70.制香附 川楝子 香附辛平微苦,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乃气病之总司, 女科之主帅,配川楝子,尤善治妇科肝郁气滞所致诸症,是常用的一对疏肝理气药。若体虚,则酌情与补气、养血、滋阴药配伍运用。
71.制香附 广郁金 香附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擅长舒肝解郁,调经止痛;郁金属血分之气药,辛散苦降,兼能清热。两药合用,调气活血,清降止痛,凡情志抑郁,气血瘀滞之经前胸乳胀痛,心烦气逆,经行腹痛以及徵瘕结聚等症皆可运用。
72.穿山甲 留行子 穿山甲性专行散,能通经络;留行子功专通利,能走血分。两药配伍,通络下乳,善消乳癖。以两药研粉,每次吞服1.5g,治乳癖,效验。
73.穿山甲 海藻 化痰消结,疏通乳络。对经前乳胀伴明显肿块、卵巢囊肿 、多囊卵巢综合征适宜,常配夏枯草、皂角刺等加强消瘤散结之力。
74.血竭末 三七粉 血竭行瘀止痛;三七止血要药,且能散瘀定痛。两药配伍,通涩并用,兼止血、行瘀、止痛三大功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经量多者必用之品。两药用量各2g,吞服即可。
75.生地 钩藤 生地滋阴凉血清热;钩藤平肝清热降逆。常用于妇女肝肾阴虚,心肝火旺引起的经期精神失常、经前乳房胀痛、孕后胎漏胎动不安、子肿、子悬等症。
76.生牡蛎 钩藤 平肝清热。常用于肝旺肾虚之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烘热汗出等症。也用于经前头痛。
77.磁石 龙骨 磁石重镇安神,龙骨平有镇惊。常用于经期癫狂,症见烦躁失眠,甚者胡言乱语、狂笑喊叫,也用于阴虚肝之夜寐惊叫。两者配伍,有明显镇定中枢神经作用。
78.赤小豆 绿豆 赤小豆清热利水解毒,性善下行;绿豆清热解毒,皮胜于豆。常配料豆衣(又名鲁豆衣,补肾阴而养血平肝,清虚热而止盗汗)三豆合用名“扁鹊三豆饮”。广泛用于妇人面部色素沉着之雀斑、先兆子痫、妊娠恶阻等属肝血热、湿热内蕴、冲脉气逆者。
79.川黄连 莲子心 川连清心泻火;莲子心清心安神,止渴除烦,乃清养之品。凡心肝火旺、痰火扰心、心肾不交所致的妇女精神失常皆可应用。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怯,多配远志交通心肾。
80.黄连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凡妇人邪侵冲任、湿热蕴阻胞脉,症见少腹抽掣坠痛、带黄气秽、大便稀溏者,皆可选用。
81.黄柏 椿根皮 清热燥湿,收敛固涩,是治疗湿热带下,阴痒之常用药,多配地榆、侧柏叶等。
82.青蒿 地骨皮 清热除蒸,善退虚热。常在滋养肝肾方中加入此药对,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更年期合征、崩漏,以及不孕症基础体温高温双相或单相者。
83.生地 地榆 再配侧柏叶、椿根皮能上能下,四味一组,习用于肝旺血热、脾虚便溏之证,症见经行量多,烦热口渴,大便不实,或伴小腹胀痛。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增液,宜于肝旺血热之证,恐寒凉太过,用之脾虚者常致大便实,配椿根皮既可止血,又可涩肠止泻。盆腔炎、内异症、崩漏常遇此症,用之颇验。
84.大蓟 小蓟 (大小蓟)清热凉血,祛瘀止血,适用于血热有瘀之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等症。
85.姜川黄连 淡吴茱萸 吴茱萸辛苦大热,疏肝暖脾善解厥阴之滞,消阴寒之气,但配川连之苦寒,辛开苦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用于妊娠早期因肝旺冲脉气逆,胃失和降之恶阻。
86.苎麻根 南瓜蒂 苎麻根甘寒,清热止血安胎;南瓜蒂止呕安胎,合用宜于妊娠胎漏,下血腹痛,兼有恶心欲吐之症。腰酸痛者再配炒川断、杜仲、寄生之类。苎麻根且能通便,胎热便结者尤宜,用量在15g~30g,故素体脾虚便溏,孕后无胎漏下血者亦应慎用。
87.川黄连 阿胶珠 黄连苦寒,清心泻热,燥湿止泻;阿胶甘平,滋阴补血,止血安胎,《本草备要》谓“泻者忌用”,故用蛤粉炒成珠。两药配伍,清补并举,尤宜于妊娠后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胎漏、胎动不安者,多伴有心烦不安,腰酸腹坠等症。川连多用3g,阿胶珠用9~12g。
88.紫草 白花蛇舌草 (若无可用水线草)再配生牡蛎、夏枯草、旱莲草,此五味组合,平肝软坚,消瘤断经,是更年期肾虚肝旺型子宫肌瘤、经前乳胀、月经过多的常用药,前3味各用30g。也常配入治疗上证的膏方中,阴虚可加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等,久服消瘤缩宫,断经防癌。
89.棉花根 红枣 棉花根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红枣安中益脾,合用可治产后浮肿、经行浮肿。属强壮消肿帖。棉花根兼能通经,故产后恶露未净,或经行量多者不宜。
90.藿香 佩兰 两药芳香化湿,醒脾启胃,是暑湿当令之药,也宜于湿浊内阻脾胃之妊娠恶阻,多配砂仁、苏梗,以助化湿宽中之效。
91.苏罗子 路路通 行气通络,上通乳络,下疏胞络则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盆腔积聚、乳癖,症见小腹、少腹、乳房胀满疼痛之常用药,服后腹中作响,上易嗳气,下则矢气,胀满乃消。
92.路路通 通草 两药配合,是性质缓和之通乳药。
93.骨碎补 刘寄奴 骨碎补苦温,温肾坚骨,治疗折伤;刘寄奴活血止痛,善疗跌打损伤。两药用于产后息胞致耻骨疼痛效佳。
94.鹿角霜 龟版 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擅长温通督脉;龟版得阴气最足,峻补阴血,善通任脉。两药皆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性味纯厚。尤宜于产后(人流后)肾气虚弱,腰部酸楚,以骶骨疼痛为主者。
95.鹿角胶 龟版胶 鹿角胶甘平微温,温肾通督,生精止崩;龟版胶甘咸平而平,滚阴通任,益肾健骨。两药合用,阴阳俱补,大补精髓。《本经逢原》谓“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朱师常予两药入妇人崩漏带下、阴阳俱虚、形体虚羸,性欲淡漠之膏方中。若脾虚纳呆,需加健脾助消化之品,以防上药粘腻之弊。
96.鹿角片 附子 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两药配伍,善疗产后受寒脊背寒冷而痛,俯仰不便之症,朱师还配以桂枝、络石藤、鸡血藤、海风藤等温经通络之品。
97.当归 肉苁蓉 当归质润多汁,养血润肠;肉苁蓉质润而降,滋肠通便。两药配伍,养血滋液通便。是阴血亏损、肠燥便结不畅之必用药,多用于产后、久病体虚、失血津亏之人。
98.茯苓 茯神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朱师用于妇科诸症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症见神疲、纳呆、心悸、少寐者。以朱砂拌用,可增宁心安神之效。
99.山楂 鸡内金 山楂甘酸微温,善消食积,且能化瘀。《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善入血分为化瘀之要药,能除痃癖(疒徵)瘕,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鸡内金甘平,为消食化积之良药。若脾虚便溏,则炒用。
100.贯众 远志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远志不仅能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也有止血之效。两药配伍,常用于血热妄行,心神不宁之崩漏、人流后恶露不绝等症。
101. 玫瑰花 代代花 玫瑰花偏入肝经,解郁疏肝,行气和血,代代花甘苦气香,疏肝和胃,理气宽胸,开胃止呕。合用肝胃不和之恶阻,经行呕吐或妇人伴气郁。
102.玫瑰花 月季花 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两药配伍,常用于肝郁气滞,血瘀经闭、涩少之症。
103.糯稻根 瘪桃干 多配浮小麦,3味配伍,敛汗专药,妇人虚汗、盗汗均可应用,配益气固表之参术,或滋阴清热之知柏,用于产后体虚汗证或更年期综合征。
104.赤石脂 禹余粮 两药质重固涩,攻专下焦,均能止血止泻,久崩久漏,或久泻久利,属脾肾虚弱之证所必用。
朱氏妇科证治经验,在临床辨治中提倡“从、合、守、变”四法,其所创制的“加味没竭汤”对原发性痛经更是疗效卓著。
临床辨治中提倡“从、合、守、变”四法,以四法为原则,燮理阴阳。
“从”者,反治也。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经少、经愆、乳少、经闭,病似静闭,应以动药通之、导之,然证属精血不足、元气衰惫,宜以静待动,充养精血,调补元气。再如崩漏、带下,状似动泄,当以静药止之、涩之,究其病因,属瘀阻、徵积、湿蕴,须以动治动,用化瘀、消徵、利湿法治之。
“合”兼治也。若见动静失匀、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证,制其动则静愈凝,补其虚则实更壅。两全之法,在于合治,药可兼用,朱氏常取七补三消,寒热并调、通涩并用。如治血瘀崩漏不止,以通涩并用法调治;体虚证实之症瘕之证,用攻补兼施,常以莪术合白术,消补相伍,寓攻于补等。
“守”,恒也。对病程较长,症情复杂的慢性疾患,辨证既确,坚守原则,“用药勿责近功”缓缓图治,以静守待其功。如治血枯闭经,以补充经源为先,待精血充盈,出现乳腹作胀等行经之兆时,因势利导,通利经隧。
“变”,变通也。治病贵在权变,法随证变,并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时调整治法。如治实证痰湿阻络型闭经,先化痰疏络以动解凝(静),待湿化痰除,地道得通,邪去正虚,当及时转变治法,或调补气血,以静待动,济其源流,经水自调。
“从、合、守、变”四法分述有异,皆从紧扣病机出发。这是朱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其内涵体现在妇科诊疗的各个环节。
经验方:
1、将军斩关汤:
熟军炭一钱 蒲黄三钱 炒阿胶三钱
炒当归三钱 黄芪二钱半 仙鹤草六钱
巴戟天三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茯神三钱 白术五钱半 焦谷芽三钱
三七粉0.1g冲服
主治:血瘀型的崩漏、月经过多、症瘕出血、产后恶露不止等妇女出血之证。
2、扁鹊三豆饮:
绿豆 赤小豆 黑豆
生甘草 银花
主治:用以防治先兆子痫、治疗妊娠高血压、妊娠水肿、暑疖、消除妇女面部色素沉着。
功能:清热平肝,解毒消肿。
3、化膜汤(加味没竭散):
蒲黄15g 生山楂12-15g 小青皮6-9g
三棱15g 莪术15g 延胡索6g
血竭粉2g 制乳香3-4.5g 制没药3-4.5g
徐长卿12-15g
主治:妇女痛经,尤其是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每于经前7~10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水煎服。
月经量多者蒲黄、山楂炒用;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熟军炭、茜草;偏寒酌加小茴香、艾叶、炮姜;热瘀交结者,加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