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西岳华山今又来》下  刘学高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登上北峰已历经了“华山五大险”中的三险:千尺幢、百丈峡、老君犁沟。北峰向上攀援,第一要过的就是“华山第四险”——擦耳崖。擦耳崖是北峰口至上天梯下的一段险道,这里一边是向外凸出的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仅有一尺来宽的崖壁悬道,古人登攀时更窄,只能容得下一只脚,上行攀爬时,必须肚腹紧贴着崖壁,双手紧扣着石窝,但由于“受手者不没指,受足者尽踵”,只能像粘在崖壁上的鼠类一般,甚至脸皮都沾上了青苔,故名:“擦耳崖”,如今,擦耳崖的道路已修整,但到了最逼仄的地方,仍然可以感到当年的擦耳之险。擦耳崖、天梯之后,便是“华山第五险”——苍龙岭了。苍龙岭在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留下了韩愈大哭、投书救助的故事。
  相传,韩愈登华山揽胜,游罢三峰,下至苍龙岭时见苍龙岭道险如履薄刃,两侧绝壑千尺,不由得两腿发软,寸步难行,坐在岭上大哭,并给家里写信诀别并投书求救。故此便有了“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其实,韩愈是因为苍龙岭奇险壮美,令人惊叹,以他的才华,一时也不能用笔墨表达出来,故而大哭一声来抒发自愧才疏的心情。
  据说,唐代的韩愈是有文字记载,根据目前可以考证的登上华山的第一人。“韩愈投书处”大概的意思是说,当年韩愈登临华山,走到此出发现没有下山的路,只好写下求助信一封扔下山去等待救援。
  隋唐以前,苍龙岭既无石阶又无栏,韩愈敬畏苍龙岭也是无可厚非的。据《水经注》记述,登山者到了这个地方,要在岭口的庙中向神祷告,求神赐云,使两侧云与岭平,以便人望不见两边的深渊。尽管如此,人还是不敢直立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一寸地往前挪动,因此,苍龙岭又被人称之为:“搦岭”。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上次登临时所见的毁废仅存残迹的关楼,1985年,当地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仿于原建筑。
  远远望去,东、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为华山主峰。
  中峰、北峰相辅,周围各小峰环卫而立,恰似一朵莲花。《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
  金锁关又名通天门,是通往华岳三峰的咽喉要道。民谣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说道。而道家则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
  金锁关内,是三峰围绕的小山谷。海拔2037.8米的中峰居东、西、南三峰中央,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因心中舍不下女儿,故建祠纪念。今峰头以上的道舍“玉女祠”,就是传说中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中峰又称“玉女峰”。玉女峰意外的“清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只有三两护山值守人员。
  宋代汪神童汪洙的《神童诗》中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的人生四大美事。
  相传,“洞房”一词源于华山西峰,春秋时期在华山修行的隐士萧史和秦穆公(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第九位国君{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的女儿弄玉就是在华山西峰凿洞成婚的,“洞房”一词由此诞生。
  我一直认为“洞房”一词源于天水龙马洞。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的龙马山半山腰的龙马洞,是人类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人类历史上迄今发现最早最大的石凿洞之一。伏羲与女娲在次成婚,繁衍人类,龙马洞从此就有了“天下第一洞房”的美称。它比华山的“天下第一洞房”要早了几千年。
  在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山脉的姑射山中也有“天下第一洞房”。相传,4300年前,帝尧定都平阳时,于姑射山体察民情,寻访贤人,巧遇为民间传递火种的鹿仙女,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于仙洞沟的洞中成婚。夕夜,星光灿烂,鸟鸣枝头,鲜花绽放的两座烛峰,顿放光芒,祝贺世间最美好的姻缘。自此,开洞房花烛之先。“洞房花烛夜”的典故由此起源。庄子的《逍遥游》、《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均有记载。
  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记载的:“峰上石耸起,有片石覆其上,如荷花。”说的就是海拔2082.6米的华山西峰。
  西峰峰巅的巨石状若莲花瓣,浑然天成。古人常把华山称作莲花山,均由此石而来。
  登峰远眺,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西北绝壁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小苍龙岭,石色苍黛,形态好似一条曲缩的巨龙,攀附在西峰南崖与南峰之间,故称为屈岭。峰上有杨虎城将军所建的杨公塔,峰下有镇岳宫,宫中的玉井就是与山下玉泉院的玉泉相通的井。在玉井旁小阶端坐,俯瞰玉井,与朝山憩息的香客聊了一会儿,便投宿于上次入住的小店里,接过热气氤氲的山茶,一饮而尽。披上店家大哥给我的那件军用黄大棉衣,匆匆赶去看夕阳。
  夕阳西下,晚霞洒向群山,不知缘由地想起了上次登山的札记,脑海里却跳出了北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代的名相——双天官寇准登上“落雁峰”时,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海拔2154.9米的南峰,是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传说是因为回归的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而得“落雁峰”之名。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
  山间松林迤逦,杂以桧柏,浓荫匝地。立于南峰极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李白的《夜宿山寺》脱口而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环眺四周,群山起伏,苍苍茫茫,黄河如带,渭水如丝,渭河平原,“金城千里”。
  下南峰,出南天门,再去号称“华山第一险”的“长空栈道”看看。
  长空栈道、剑阁栈道、大宁河栈道都极为险峻,这三大栈道堪称古代的“天路”。
  长空栈道并非通往东峰的必经之路,是在万丈绝壁上几经上下,曲径通幽,终点是绝壁上的一个神秘洞穴——贺老洞。站在洞口仰视,直立的二十几米高的石壁上面有一帽檐似的巨石,石头下面刻有“全真岩”三字。明朝李攀龙《太华山记》中有:“出南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栏护,然阔不过盈尺。行二十余方丈为尽头。”吴同春的《太华双游记》把行人走栈道时的体态描绘得更加形象:“垂双锁下坠,行则面壁,臂缘索,足横移,踵常落板外。”
  由于栈道险峻,因此,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的说法。
  元朝时期,道家兴盛,很多道家弟子为修行时能专心致志,而选择清幽、艰险、人迹难达之地。华山险绝,风景秀丽,人迹罕至,是修行的绝佳之地。于是,贺志真带领弟子开山凿洞40余载,在万仞绝壁上嵌入石钉,搭上木柱而筑成长空栈道。长空栈道在落雁峰的悬崖下,是去朝元洞(贺老洞)的必经之路。没有一定的胆量和毅力是不敢一试身手的。
  下到棋亭,必经“鹞子翻身”,这儿清静之极,一般游人不敢涉足,不过看上去,脚窝好像又重新凿过,大了许多。
  “鹞子翻身”咋看时,远远比不上“长空栈道”险峻,但你真的下去了,才发现这鹞子翻身的难度更大!
  鹞子翻身犹似攀岩,但比攀岩难度更大的是,首先它是倾斜的,而且是往里倾。其次是松动的铁链,左右摇摆,人的手不易抓牢粗大的铁环。再就是从上往下攀缘,手眼脚的配合不如上攀时容易,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
  海拔2096.2米的东峰,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看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称为朝阳峰。
  从山庄早早地来到东峰,再次站在朝阳台上,寻一处佳地,看日出。眼前连绵不绝的群山在黎明的撩拨和鸟儿的鸣唤下,早已醒来,灰蒙蒙的天际,缕缕淡淡的流云,落在山脚下的渭河平原上,轻轻地、没有踪迹,静静地、没有声音。
  过了一会,与天相吻处,出现了一绺白色光泽,对面的天尽头泛出白光。
  晨风起处,淡淡的白光渐渐明亮起来,渐渐地扩大的开来,只见一座座直戳戳的山峰,巍然屹立在天底下;无数象形山石、奇石,宛如千军万马,在夜色朦胧中,呈现出各种奇丽的英姿。
  天色慢慢明亮起来,红日即将喷薄而出。天色在瞬息间变化着,由灰到灰白,一刹那,又透出红色,恍惚间,变成紫色、橘红、金红、玫瑰红。红光把淡淡的鱼肚白驱走,红光使闪闪的星群隐退。在这红、黄、蓝、橙、白、灰、绿、紫的光带上,在远山的天尽头,一道椭圆形霓虹闪出,霓虹中瞬间呈现出一团血红。血红渐渐加浓,突然在霓虹里努力滚动了几下,揉成一团红球,猝然间,冲破云霄,跳出了霓虹,那红彤彤地太阳出来了,大山,披上了粼粼的霞光,群峰,沐浴着阳光。
  霎时,红日冉冉,彩霞斑斑,金波粼粼,白云翩翩,天地间,青山绿水浸染在红日的光辉中。
  
------------------------------
作  者  简  介: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毕业于山东齐鲁石化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边塞诗刊》驻站诗人、《胶东文艺》编委、《首都文学》编委。

关于我们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欢迎指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