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730期:纠结啊!该放手时为何无法放手,为什么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730期#

损失厌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机制,有朋友希望再深入讲一讲,我准备了一道思考题,咱们大家可以一起来分享一下。

现在假设你有两只股票,其中股票a的市场表现很好,它一直在上涨,而股票b的表现不太好,它最近在下跌,你已经在这上面赔钱了。现在公司流动资金紧张,需要抛售一只股票,ab两个股票,不管卖哪一个都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买哪个股票,获得的资金都是够用的。现在请问股票a和股票b你会卖哪一个?

研究发现多数人会卖股票a,把这上涨的股票抛售了变现,而把股票b攥在手里再看一看,期待着将来有一天这支股票的价格有所回升,自己在这支股票上赔钱少一点,甚至可以不赔钱。以上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现在假如你有两块地,土地a非常肥沃,无论是种庄稼还是种蔬菜都能丰收,而土地b就比较贫瘠,不管是种庄稼还是种蔬菜,产量都比较低,并且管理成本、维护成本比较高,稍不留神就容易赔钱。好了,现在问题出来了,公司的流动资金紧张,你需要卖一块地来变现,不管卖土地a还是土地b获得的资金都是够用的,现在请问这两块地你卖哪一块?

研究发现多数人会选择把b卖掉,因为它贫瘠嘛,不仅收益不高,而且有赔钱的风险,干脆把它卖掉就算了。土地a那么肥沃可以持续的带来收益,为什么要卖它呢,肯定不卖。毫无疑问,这样的想法特别合理。

那么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想想之前做的抛售股票的决策,实际上股票a跟土地a是一样的,都是表现好的,而股票b跟土地b也是一样的,都是表现差的。为什么在做抛售决策的时候,土地方面人们就会选择把b卖掉,而股票方面,人们就会选择把a卖掉?按照理性来说,应该是把股票b卖掉,更加合理,更加有道理。

其实这个决策过程里边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损失厌恶,可以说损失厌恶的心理,对人们的抛售决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大家想一想,股票a是上涨的,你没有受损失,而股票b下跌,已经明显受了损失了。如果把股票b抛售了,那么这些损失就会实实在在的发生,而如果把股票b攥在手里边,那么至少还有一点希望将来的股票价格要涨起来,自己损失就可以避免。由于损失厌恶的心理,所以多数人不会选择把b卖掉。但是土地就不一样,土地a带来的是收益,而土地b尽管贫瘠,但是并没有带来直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把b抛售掉了,就等于去掉了一个不良资产,解脱了一个风险的负担,所以很多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把b卖掉。

实际上按照理性来说,在卖股票的过程中,也应该做类似的决策:应该考虑割肉,把持续下降的股票b赶紧卖掉,因为下跌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继续持有的话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而股票a已经出现上涨的势头,下一步会继续上涨,持有这支股票可以带来持续的收入。理性上讲肯定是要把b卖掉的,但是多数人会受损失厌恶的影响,无法做出理性的决策。实际上很多人在股市上大亏,都是由于损失厌恶的心理造成的,该撤的时候不撤,该抛的时候不抛,手里持有的那些持续上涨的优质股票,轻而易举的就出手了,结果就错过了更多的收益机会。

那么进一步来说,如何克服损失厌恶对决策的影响呢?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保持多样化。重大决策,尽量不要一个人说了算,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决策团队要老中青相结合,既有文科的,也有理科的,既有本专业的,也有跨专业的,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厌恶的发生。

第二,使用模型化或标准化的决策工具。比如说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或者运筹学当中的一些工具都很有用,另外使用博弈论的一些分析工具效果也特别好。

第三,听一听旁观者的意见。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旁观者利害不相关,他不存在损失厌恶的心理,往往就可以做出比较清醒而正确的判断。

第四,如果没有旁观者的话,那么就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假设自己是一个旁观者,换一个位置想一想问题,有可能瞬间就找到了理性的解决方案。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