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门纪事——周亮说武学

下面这些

是我经年在武术海洋里沉迷

采颉的浪花

也是余生为之努力展现、传播的主要内容

中国大枪

从春秋至晚清,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大枪是兵家纵横天下、攻城掠地、拓疆辟土的神器,一直称雄于古战场,获得“百兵之王”的美誉。

大枪是中国文化“内圣外王”的实践之道,封侯列鼎的“贵族运动”。枪形取龙势,枪尖为龙舌,枪缨为龙须,枪杆为龙身,前梢尾根和人之四肢为龙爪;体认哲理,遵循太极观念,外展于三才六合应物之奇,内敛于方内寸许精微之妙;一枪包罗万有,,演练进退辗转,号“御龙之术”。

枪技为拳艺之源,扎枪之钻崩惊颤抖擞诸劲,下马演变为形意拳。而圈枪之沾粘连随,落于民间演变化太极推手。长拳之抱于腰间,出招旋转,脱胎于枪形。擒拿之把位拧翻,里外合劲,也来自枪法。大枪在武学中地位尊贵,起主导作用,过去走江湖,保镖、教场均以枪的“把式”、“戳杆子”代称。

大枪锻炼顺序,有大十把(杆)、小十把(杆),子母枪对扎、对圈的技法与功力,六合交锋等内容。

大十把杆技法由溜杆换把、翻杆砸把、推杆送把、摇杆晃把、悬杆控把等动作组成,目的在于,初习大枪,因其长重,先求开阔,运使如意,以合其体。

小十把杆包含四正枪、四隅枪、十字枪,拦拿惯锉、摇绞转环,颠颤诸法,是技战枪,讲究细腻灵活,轻虚紧小,以利其用。

北派短打

“短打”的原意,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小范围内实施贴身攻击,实际是由古代对衣服的称呼转变而来。

以前有身份的人穿长衫,百姓居家劳作,上衣下裤,较为方便,原意为粗布短衣,叫短打扮,又名裋褐,引申为百姓服饰,不宜在礼仪场合穿着。

中国武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容丰富,形式繁杂。其中,古代战场以“弓弩刀枪”为主,重远距离攻击。如大枪演练,一定要穿长衫,这是将军、执事身份的象征。

因此,后来就把民间人士防身自卫时的徒手贴身打斗,以及短棒鞭杆之类,形象的称之为“短打”。短打自宋朝兴起,到明朝形成不同的流派和种类,南北有异。

清初满族入关,镇压各地起义,下“禁武令”。于是,反清复明人士组建会党,秘密教拳图谋起事,把马上的技艺演变,这就是武林中“脱枪为拳”的典故。

最终结果,导致马上(将门)与步下(家门)的技艺合流。衍传到今天,很多人混淆了这些基本概念。

北派短打内容,有“单式七”的基础,“十二连手”的攻防,“五岳锤”、“六通手”、“八方腿”的演练,以及短刃(匕首)、短棍(藤蛇棒)的实操。

五行内功

五行分内外五行,外五行源自金木水火土的概念,内五行是心肝脾肺肾的认识。此处的内功,不是“内练一口气”的意思,而是昭示“内外有别”(以前保守)。

内容分软、硬、轻、绝、特五大类。包括:神力功、缩身法、五行大架、风雷绝手、梅花阴手、轻盈要术,以及全面系统的二十八部技操练。

练功器具采用二九阴阳配三才,合计五十四项,用料是金木水火土,分大中小号,像滚桶、运球、游桩、吊袋、跳坑、跑板、抖缰绳、扯牛筋、牧羊城等,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练就超越常人的能力。

铁血寸金

暗器,照以前的黑话叫“寸金”,因其大部分是小型金属打造的器物,特点是短小灵活,设计精妙,隐蔽性强,方便携带,遇敌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在瞬间制服对方。是古时习武之人行走江湖,必须掌握的技能。

暗器种类,蔚然可观,层出不穷,讲究得心应手,变化多端,经历代高人异士多方改进,至清代而集其大成,达于鼎盛。到火器盛行,暗器逐渐被冷落,淡出人们的视野。

暗器应用目的为探路、示警、杀威、致敌、自保。制作方法独特,制式有象形、特异之别。使用分为口吐、手掷、索投、机射、布阵等几大类。

有练眼法、练身法、练臂法、练腕法、练手法、练指法、练心法等,极其丰富的操练方式,以及全身藏械和分门别类的标靶配备。

此外尚有

十八般兵器和机关埋伏、排兵布阵的兵家武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