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杯" 全国诗歌大赛入围作品公告(四)

“谷神杯”诗歌大赛

“谷神杯”诗歌大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往今来,诗人们歌颂劳动的艰辛,唤醒人们要珍惜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

金秋十月,是粮食丰收的季节。田野上,大雁南飞,机器轰鸣,颗粒归仓,收割机械奏出丰收的交响曲,是一个令人感恩戴德、魂牵梦绕的季节;金秋十月,是《当代诗歌地理》收获的季节。她创立开办周年有余,以圣洁的诗心和推动诗歌繁荣为己任,汇聚了最优秀的编辑队伍、诗人及诗歌爱好者,承载道义,讴歌时代。

为积极宣传粮食安全,提高珍惜粮食觉悟,营造爱粮节粮氛围,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齐鲁文学社福建分社、《当代诗歌地理》杂志决定面向广大诗人、诗歌爱好者开展“谷神杯”全国诗歌创作大赛。诗赛详情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十人入围作品

1、林甸行(外一首)
八十多公里柏油路
铺满了平坦的秋风
被海神和美莎克放倒的,除了
玉米大豆,还有农人巴望的收成
与我同行的朗诵家,此刻正低声吟诵
那首汗迹斑斑的《悯农》
我和他要去参加一场“珍惜粮食”的演讲大赛
心里却装满了倒伏的庄稼和沉甸甸的痛
学子们的演讲,一次次被掌声淹没
扶起了九月的阳光和美丽的泉城
“光盘行动”,早已像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吹进茫茫秋野,吹进了稚嫩的心灵
我庆幸,从节约一粒米一把豆起步
一个民族又开始了一次舌尖上的长征
今夜无眠,我躺在宾馆里久久沉思
与小城做着一个相同的梦
注:林甸,黑龙江大庆市的一个县,因有温泉旅游区,也叫泉城。
林甸的玉米地
 
林甸的天空有多大
玉米地的抒情就有多辽远
头上是一片星星和月亮打磨的
风水宝镜,脚下是阳光和汗水织成的蜀锦
看一眼,就美的让灵魂发颤
正是收玉米的日子,男人挥镰
先把一垄垄站立的秋天放倒
女人跪在泥土之上,卡吧卡吧
把一穗穗玉米掰下来
码成一堆堆黄澄澄的金子
再摆进丰收的喜悦晾晒
飘扬的花头巾,粗犷的丰收小调
构成了北方乡村十月的风俗画
兑现着千家万户琥珀色的梦
而台风“海神”践踏的蹄印
已被“谷神”新种的小白菜水萝卜和欢声
笑语填满,绿油油的时光
随风摇曳,讲述着黑土地生命的传奇
2、留麦种
麦子熟了
割麦,打场,脱糠
母亲把最饱满、完好的收集成坛
风雨不动
巧妇为难的日子
地瓜、苋菜被我们消灭一空
等父亲深深地犁地
麦种连同母亲的祈祷埋入犁沟
几场透雨
生出春的绒毛
夏的翎翅
当金风吹动原野
一条炎黄血脉
随母亲的目光起伏无际
3、那双老茧的手
一粒种子埋头,吸允着土地的乳汁
一束麦穗孕育,收成的渴望
家乡的田野,被时间凝结的收获
堆满爽朗的笑声,那双老茧的手收藏
那双老茧的手粗糙的整理幼苗
趋弱扶壮,汗水溅起的伞花遮住太阳
勤劳如同他们无尽的财富滚滚涌出
伺候着日常一切的生长
精细的收拢不漏颗粒归仓
野草愤愤地枯黄,又在
被那双老茧的手撕拉中收场
虽然占领天眼海角傲视一切的狂
饱尝那一次次的战役中被薅掉
即便瞅准泥泞的天气悄悄的侵占
那双老茧的手把守着这里每一寸的蓝天
把肥沃留给些许娇柔的种子
即便是百年之后老茧的手中长出野草
此时却无半点退让
那双老茧的手打磨着锄头和镰刀的时光
将火红的理想酿造成许多平淡的日子
那双老茧的手不知疲惫接收下
年复一年播种收获
大地馈赠所有骨血的重量
4、粮荒岁月
那一次团聚的佳肴
勾起前辈抹泪的伤感
从此,我们都成一株艾草的土地
在茂盛与繁华里
那株艾草时常长出绿色苦味
天苍茫,野荒凉
饥饿裹着寒骨低吟
那段粮荒岁月
父辈一生走不出的阴影
阴影里瘦瘦的月亮挂在枯树梢头
一辈子离不开土地
身板子骨已弯成禾穗形状
脸面已沉淀成高粱的颜色
每晃动一下
金黄的阳光叮当作响
丰收的芬芳流水一样漫过村庄
而今,老母亲常续叨着两种梦话
一种是贫瘠的田园飘着雪花
一种是金黄的稻谷揺落一地诗行
她的儿孙在她的梦境里
长成一株株攀爬的秧苗
不倒的禾穗
日子永远像村前小河
与炊烟一起欢歌,经久流年
自己则老成一尊谷神
纵横山川的前额很少舒展开过
惟恐粮荒留下的遗痕重现
5、一粒米的情愫
随着春天的一声召唤
你把身段放低,再低
在春的悸动中抽芽,吐绿
吸日月之冷暖,天地之精华
把雨露埋在心底
露珠涨开一朵朵含苞稻花
除草,打药,采收,装仓
季节的脾气,总是阴晴不定
唏嘘着丰收的背叛
演绎为秋收一轮轮明月
一辈子与粮食为伴的父母
要求儿子吃饭不许落,不许剩
一粒米就是一块稻田
一粒米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珍重一粒米,就是珍重万颗子
托梦给春风带回曾经深爱的故乡
一粒米呀
你是多么的渺小
蝼蚁用嘴把你拽回家
你又是多么伟大
喂养着粮食精华的一粒粒飘香文字
填写饥饿的空白
安住十四亿人民的心
6、溶
到了大崇镇  不曾写诗
方向感全无  像一杯白开水
你默默注视蔗糖在杯中慢慢溶解与扩散
放牛的老伯赶着牛回镇
后面跟着几头贪嘴的山羊
农妇采桑每天打着一模一样的招呼
渡口的艄公也上岸了
一把上好的烟叶  喜不自禁
镇上的人每天如蔗汁扩散
溶解在岁月里  悄无声息
若某家办红白喜事
全镇老小集体吃席
宰两头壮山羊都不够
你别论辈分  只管碰杯就行
一段时间  你忽然发现自己也类似糖
溶解在这个镇上和金沙江水
自私  名利  负累  溶解后沉淀下来
又过一段时间   你还依然想念土壤和蔗苗
圣洁与善良仍有蔗糖质朴的甜香
你也不在乎谁是糖谁是水了
溶解的能量   无与伦比
来自 大 崇 镇 的 过 滤
甘蔗自榨机出来  蔗农舍不得扔
用一块致密白布将蔗渣包好
再压上百石来斤的石头
过滤后蔗汁顺着石槽缓缓溢出
醇香而浓稠  最后的蔗渣撒到蕉林
经阳光晾晒杀菌  成为优质肥料
与村民攀谈
我发现词汇也被大崇镇过滤
保留的语气助词特别多
当心嗦  吃饭噻
六十的老头乳名后都带个儿字
雀依河渡口是大崇镇乘凉佳境
江滩上孩子在母亲视线内觅金沙七彩
铁皮船底锈迹斑斑
艄公把夕阳涂满整个船体
堪比秦淮河畔的画舫
三两只金色彩背甲壳虫
忙着搬运农人遗失的玉米颗粒
你比蔗渣幸福得多  不需要巨石挤压
只需坐于田埂待村民
用善良与淳朴织成纯白的棉布为你过滤
一个星期后   你心灵柔柔的告别此镇
过滤之后的你有了弯腰躬身的习惯
并开始感恩他人和关心社会
这么偶然   一个镇一条江和一群人
还有纯白棉质的滤布
让你想做母亲的纺车或蔗糖
7、芒种  

阳光芒针一样扎在父亲的背上
在稻场
碾过后的秸杆堆成一座小山
他团着筛子,除枯叶,麦芒
金色的麦子在手上翻滚
黝黑的脊背上,汗珠
也争先恐后地滚下来
我拿着一截透明的秸杆
在打开的一端,放上
一粒圆滚的豌豆
仰头不停地吹着
童年的快乐,不知道身背麦芒的苦痛
父亲跪在地上,托着越来越沉的筛子
我们像一粒粒豌豆
站在他的背上
滚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8、谷米是他一生的魂
丰乳的深秋,把精华献给大地
稻田上空的艳阳,染饰人间辛疾
父亲渡尽了他耕种的尘缘
守望了一辈子的乡土
在满目山河中渐渐远去
又逐而清晰
曾几何时,父亲和这些金黄一样
年年扎根于脚下的肥沃
父亲笑着,他说谷米就是他一生的魂
可眼神中分明还闪烁着激越的泪花
是因为年老而恸哭
是因为不复青年风华而哀怨
还是遭受了生活的盏盏困苦后
而愈自烛残神衰
不,不,他哪里有过一丝后退与动摇
他流淌着的,不过是坚韧的幸福的珠儿
我忘了,农民爱他的庄稼
好比艺术家珍视作品的伟大
这时,风吹向层层叠叠的丰盈圆满的浪
父亲重又执起镰刀
最后一次,走向热烘烘的谷场
我竟一时悲从中来,如鲠在喉
我看见父亲的身影
已站成那收割后的摇晃的秸秆
在被模糊笼罩的思绪里
我的脑中几乎是蹦出了诗句
身如茎叶落,心无杂草生
俸禄何曾愿,甘为土地翁
9、族谱
揣上线装的族谱
祖母的莲花足呼喊出艰辛
那时的母亲,巧妇难为媳
翻开母亲泛黄的训诫
日子要从米缸缸上省起,伶仃的手
鸡啄米的速度,落地的饭粒无踪迹
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儿女
这一餐,叮嘱母亲,剩下的饭菜你莫吃
下一餐,麻溜地赶进自己的碗里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老弱病残……
这些疼痛的词都烙在960万山川河堤
然后,祖国把它
揉粹,铺陈组组通,结对联社割断贫瘠
宴席,很不矜持地怜惜未动过的菜肴。打包
且不说,头大颈细,皮包骨头的岁月
晃动在母亲老旧的容光里
如今,在秋阳的缝隙
有一道重影
儿子捡拾掉地的饭粒,洗洗
10、从谷子到米饭(外一首)
吃饭时,一粒米饭
被我无意之中掉在饭桌上
我盯着它
想到:当它还是谷子的时候
生长在稻田里
顶着炎炎赤日
躲过了干旱
经受狂风骤雨
逃出了洪水
又从夏天的害虫嘴巴里
虎口余生
它从秧苗开始
到株株茁壮饱满
经历过千般劫难
还要农民伯伯万般辛苦地劳动
春季育苗又插秧
夏天浇水还薅草
秋收割谷要打场......
我们才能吃到这碗米饭
不容易啊
——太不应该把这一粒饭浪费掉
我默默拾起这一粒米饭
仿佛望见
洒落在漠漠稻田里
那一颗一颗带着咸味的汗滴
在太阳底下
沉重地闪烁
麦地
——献给养育我们的麦子
 
麦地啊,看到你
在风中起舞
我的心
就活在你身上
月光洗濯着锋快的镰刀
——麦浪倒下
这是你最后
献身的丰姿
稻场石碾
滚打千年
丰盈着人类乳房的麦垛
冲向万古恒空
丰腴的麦地啊养育人类
一代又一代的生命
可是  我们贡献什么
才能偿还麦地的情义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