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苦

前两天,发小敏敏找我哭诉。说都工作了,父母还总管着她。这样下去,感觉自己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确实,敏敏当从小就养尊处优,父母对她非常宠爱,基本上她想要什么,都可以及时满足,在物质方面没有过短缺,但同时父母对她的管制也特别多。

小时候一块玩,敏敏的妈妈总在不远处盯着她,深怕她磕着碰着;

学校组织郊游,只有敏敏没去,因为她妈妈说怕不安全;

上大学时,同学聚会吃晚饭,她妈妈不允许,说尽早回家,外面不安全;

每天晚上,8点以前必须到家。

敏敏的个性有些怯弱,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最近,又陷入了严重的自我否定中,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01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一种伤害

敏敏的切身体会恰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看上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路平坦的人,人生并不会因此而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自己小时候走过的弯路、吃过的亏、经历的困难和迷惘,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去一一经历。

并且出于强烈的补偿心理,想要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给他最多的爱和最好的物质条件,尽己所能地教育和保护好他,给他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愿望总是好的,实际的结果却有可能会和愿望相悖。

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敏敏无法在心智上得到及时的锻炼和成长,她的抗压能力很弱,很容易出现对自身能力的不认同。

同时,在寻找快乐的时候,显得非常被动,很少体验到激情和挑战,就会处在一个对自我不满的状态里,自哀自怜。

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轻者像敏敏这样,严重一点的,还会产生暴力倾向。

记得《黑镜》第四季里,有一个叫做Sara的女孩子,在她三岁那年意外走失,把妈妈吓得不轻。

在强大的保护欲驱动下,她的妈妈向科技公司求助,给女儿的大脑植入了芯片,目的就是为了把女儿保护起来,不让她再受任何伤害

这种全方位的保护,实际上是极端的监控手段,通过平板电脑,妈妈可以随时查看到Sara所处的位置,监测她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为她挑选自己认定可以看的画面,把不合适的画面全部打码。

妈妈隔离了Sara正常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剥夺了她的自主选择权,这种精心保护所产生的恶果不期而至。

Sara很难理解人们的情感,不懂得处理冲突,甚至会自残,暴力袭击妈妈。

过度保护,就是一种不加商量的伤害,一种不容质疑的控制。以爱为名,限制孩子的独立成长。

02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试错

小东的父母,一直总想要给他营造一个真空的无干扰环境。平时在家,从不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管学习就行了。

尤其是妈妈,会把他和家务事隔离开,家里有什么需要商量的事,也会避开他,只和爸爸交谈。

小东上了大学后,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不会洗衣服,遇到困难,也不好意思向同学询问,集体生活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为了逃离这样的窘境,他经常去网吧打游戏,时间长了,感觉自己的头脑越来越混沌,无法学习,和父母提出要休学。

父母带他去医院看医生,测查结果,是中度抑郁,但吃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小东的根本问题,就是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保护得太好,这导致了他在成长中,缺乏自我进取的动力,一直在舒适区里待着,内心也没有自信。

像小东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不愿意放手让他们成长,所以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现实感比较弱,就会出现空虚无力、情绪沮丧,孤独和冷漠的情况。

很多父母说,我们成年人正因为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才要告诉孩子,尽可能让他少受罪、少碰壁。

这种以保护孩子为出发点的观点当然是没问题的,但父母们大大地忽略了一个事实:

一个儿童的心智发育与发展,一定是在他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以行为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的,而不是由别人通过语言教育来达成的——试错,是孩子行为实践的核心内容

就像没有哭过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难过,没有笑过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孩子不犯错,就分不清对错,也无法形成经验储存在自己的记忆系统中。

父母以孩子不懂、没有经验为由,替代孩子去实践他们的生活,就等于是把孩子的行为自主权给剥夺了,这恰恰妨碍了孩子的自由生长,孩子的成长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

03

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得到成长

越害怕孩子犯错,越保护孩子,孩子的自主性越容易受到抑制,成长的动力也越容易受到破坏。

想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适度的教育,父母应当持这样的态度:

1.警惕亲子关系中的“投射心理”

很多父母不会区分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容易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孩子的感受

当你感觉孩子做一件事情有可能会有不好的后果的时候,你让孩子不要这样做,是带有自己的负面的焦虑情绪的。

但孩子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他并不知道做这个事情的感受和体验是什么,他仅仅只是记得你让他不要做,于是他就暂时不做。只是,他并没有你有过的感受,这就会造成孩子成长中的困扰。

就像告诫孩子不要早恋一样,孩子听话,就不敢去谈恋爱,但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很难自行去处理对异性的好奇,以及和异性交往尺度的把握。

孩子有自己的认知和感受,父母要避免给孩子探索自己的过程造成阻力,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2. 及时肯定孩子的能力

父母有时会有自大的心理,主要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亲子关系中平等的一方,会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是对的。

只要父母把事情绝对化地分为对错两个部分,自己是对的,那么孩子就“被迫”会处在“错误”的位置上。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是没有这些僵化的对错观的,需要反思是的成年人,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孩子非常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知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什么是对成长有利的,什么是对长不利的。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犯错,舍得让他吃一些苦,从挫折中得到切身体会,肯定他实践的能力,而不是害怕他跌倒,给他营造一个看似安全的真空环境。

放手让孩子尝试他想要去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失败了,也要协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要比无节制地保护他,不允许他犯错要好得多。

只有在挫折中成长,才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能力上的更新和自我认同。人随着成长而慢慢成熟,父母才能真正地对孩子感到放心和安慰。

作者:甜阁下

北大心理学专业,知乎最具人文思想的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咨询领域:婚姻家庭、婚外情、个人困惑、性心理、家庭暴力。个人公众号:tiangexia2016,知乎ID:甜阁下。

主播丨姝璇,电台情感节目主持人,公众号:眼子君。

插图 | 电影《岁月神偷》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父母对你的保护多吗?这对你的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