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长津湖战役后,意外发现一名“活死人”士兵,后来怎么样了

1950年11月,美国将在朝鲜的兵力全部集中,发动了长津湖战役,并扬言道“这是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此时,长津湖地区寒风凌冽、大雪纷飞,在这样极度恶劣的天气下,我军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军,粉碎了美国占据朝鲜的美梦。

某天,我军在清扫战场时,发现了一名生死未卜的志愿军士兵躺在雪地中,刚开始,所有人都以为着这名士兵已经去世,但经过探查后,我军却发现这名士兵有着微弱的呼吸。

在确定有生命迹象后,我军立即将这名士兵送到了医院里,并开展了抢救工作,在这名士兵总共昏迷了93天,并动了47次手术,医生说,就算他醒来后,也活不过三年。

那么,这名士兵最终苏醒了么?他后来怎么样了?

1950年11月,为了快速夺取长津湖战役的胜利,美国将“王牌”队伍“海军陆战一师”派了出来,并为这支主力部队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装备。与这支队伍相抗衡的,是我军的志愿军九兵团,与美国相比较,我军只在人数上占优势,毫无疑问,这必定是一场难打的硬仗。

而故事的主角——朱彦夫,便是参与到长津湖战役的一名志愿军士兵,这年的12月,朱彦夫所在的志愿军二连,奉命坚守250高地,在前往高地的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雪,此时的温度已经低到了零下几十度,在寒风凛冽的吹拂下,许多志愿军士兵纷纷倒在了行军的路上。

朱彦夫咬紧牙关,拢紧了衣服,在寒冷中打着牙颤,始终不曾停止前行的脚步,经过了一夜的急行,二连到达了离250高地不远处的一条山谷里,此时,士兵的衣服都被雪花侵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连长刘步荣让士兵稍作休整后再继续行军。

在志愿军士兵休息之时,连长刘步荣严肃的对他们强调道:“250高地占领的意义十分重大,只有将这个高地占领了,才能保证我们部队的战略行动,所以,这个高地,我们死也要拿下!”

在说完这句话后,连长刘步荣眼中起了泪,他看着这些被冻坏的志愿军士兵,感慨的说道:“彦夫啊,吹吹《志愿军军歌》吧!”

朱彦夫从口袋中取出口琴,将嘴角放在口琴旁,轻轻的吹奏了起来,在场的志愿军士兵不由自主的跟着口琴伴奏,唱了起来,他们唱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在休整完毕后,连长刘步荣令他们埋伏在250高地附近的各地,等待作战,某天,250高地附近传来了一阵枪声,连长刘步荣瞬间便意识危险,他高声呼喊道:“准备战斗!”

在刘步荣话落后,250高地周围响起了更猛烈的枪炮声,刘步荣随即便指挥起了作战,与敌人展开了血拼的厮杀。

忽的,刘步荣喊道:“朱彦夫!”

朱彦夫听到连长的喊话后,为了规避敌人的枪林弹雨,忙爬到刘步荣的身前问道:“连长!什么事?”

刘步荣说:“你快去通知三排,迂回到敌人阵地后面,我们来个两面夹击!”

朱彦夫回复道:“是!”

当朱彦夫将作战计划传达给三排时,三排的排长毫不犹豫的便带着士兵向后山冲了过去,但由于敌人后山工事的坚固,我军的两次冲锋都被敌军压了下去,死伤惨重。

在这样的情况,连长刘步荣下达了“暂停后山进攻撤退”的命令,并和指导员重新商议了强占高地的计划,在商量好后,刘步荣对军中的将士下达了命令:“大家将除了武器以外的东西全部扔掉,轻装上阵,我们强占250高地!”

随后,二连的将士喊着口号,向着高点冲去,在敌人的两挺重机枪的扫射下,我军伤亡惨重,一个个冲锋的战士都倒在了朱彦夫的眼前。

朱彦夫边冲锋边观察着周遭的地形,忽的,他眼睛一亮,在一道雪梁的掩护下就地一滚,滚到了敌人阵地前沿的火力死角,他端着枪,对着敌人一阵扫射,将控制机枪的敌军打倒在地。

随后,连长刘步荣大声喊道:“冲啊!”志愿军就此发起了更为猛烈的冲锋,将250高地强行占领了。

在冲锋过后,刘步荣大声的对朱彦夫吩咐道:“彦夫,你快去清点一下阵地上的人数,回来向我报告!”

朱彦夫在收到命令后,立马前往了二排的阵地,在看到目视前方握枪的战士后,朱彦夫欣喜不已,他慌忙的跑了过去,摇晃着他们的肩膀说道:“我们攻下高地了!”

摇晃过后,朱彦夫忽然发现了不对劲,因为无论他怎么摇晃,这些士兵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朱彦夫心中一惊,推了一位士兵一下,只见那名士兵忽的倒在了地上,原来,这些士兵早就牺牲了,他们的身子在原地被寒冷的天气冻成了冰人

后来,朱彦夫复命时,是哭着回来的,他泣不成声的对连长刘步荣报告道:“现在就剩下19个人了,而且全部都是负伤。”

在听到朱彦夫的话后,刘步荣也瞬间流下了眼泪,他强忍住悲伤,说道:“从现在开始,朱彦夫你为二排的排长,除了我和指导员外,你们三个排长作为连级干部候补,死一补一,生死为令,自行接替......”

不一会儿,敌人对250高地发起了猛烈的反攻,打算将250高地一举拿下,在这次激烈的交锋中,连长刘步荣和指导员高新坡被敌人的炮火不幸击中,牺牲在了战场,在临终前,刘步荣对朱彦夫交代道:“小朱,我不行了,这里就靠你了......”

朱彦夫紧紧的抓住刘步荣布满鲜血的双手,点了点头答应道:“连长,我向你保证,我会守住高地的。”

在与敌人经过数次的激战后,阵地中只剩下了五名志愿军士兵,朱彦夫始终不忘连长的嘱托,他下定了决心“誓死要守卫250高地”,自然不会有丝毫的退缩。

他将剩余的四个受伤战友聚到一起,召开了250高地上的最后会议,朱彦夫咬了咬牙,硬声说道:“同志们,我们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宁向前一步死,也不后退一步生!”

在朱彦夫的鼓舞下,剩余的几个志愿军士兵燃起了斗志,他们坚守在阵地上,拼命的阻挡着敌军进攻的脚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在四个战友相继牺牲后,朱彦夫的位置也被敌军发现了,他被敌军的汽油弹投中,火烧了身子,朱彦夫疼的在雪地里直打滚,将火滚灭后,朱彦夫忍着烧伤的疼痛,给高地的三挺机枪装满弹夹,并不断滚动着位置,操作着三挺机枪,试图阻挡敌人的进攻。

忽的,敌人将三枚手榴弹扔到了朱彦夫身侧,朱彦夫来不及反应便被炸昏了过去,在他昏迷后,敌人发起了更猛烈的轰炸,并冲上了阵地,疯狂的对着志愿军士兵的遗体补刀,生怕有人活过来,而朱彦夫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敌军捅了一刀。

这场战役结束后,下起了小雪,雪花随风飘落,落在了阵地处的四十多具志愿军遗体上,很快便盖住了他们满是鲜血的身体,凛冽的寒风呼呼刮过,像是上天在为这些逝去的亡魂而默哀。

某天,朱彦夫在雪地中苏醒了过来,他慢慢蠕动着,将身上的风雪抖落。

此时的他已经好几天未曾进食了,实在是饿得急了,他趴在地上吃起了霜雪,吃着吃着他猛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不仅一只眼失明了,就连手脚都不听使唤了。

朱彦夫感到了一股莫大的悲哀,他闭上了眼睛,想着自己不如就这样死去算了,在经过后多次的思想斗争后,朱彦夫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轻易的死去,俗话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认为老天爷既然给了他一条命,就不能轻易的说放弃。

在这样的思想下,朱彦夫爬到了斜坡的边缘,顺着斜坡的滚滚白雪,滚到了下方的平地上,期望着部队能尽快发现自己。

朱彦夫

后来,朱彦夫讲起自己被救的往事时,是这样描述的,他说,自己昏过去后,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被志愿军发现,醒来时,医生就守在我的身旁,他告诉我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他们都说我活着就是一个奇迹,令我感到痛苦的是,我的四肢和左眼都没了,在医院养病的期间,我不断的在思考一件事,那便是:17岁的我,失去了四肢和左眼,还能在以后干些什么呢?活着有意义么?

对于这个问题,朱彦夫进行了深深的思考,每当他回想起作战经历时,便会觉得很不甘,他说:“我的战友都离我而去了,我不该说放弃的,我要为我的战友活下去。”

在这样的想法下,朱彦夫很快便重新振作了起来。

他开始学着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生活,装卸假肢、吃饭、喝水等这些事情都亲力亲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后,朱彦夫终于实现了生活的自理,再一次站了起来。

为了更好的照顾朱彦夫,国家还专门给他配备一名护士长,但朱彦夫却拒绝了,他说:“感谢国家对我的照顾,可我不能一辈子就这样躺在床上,我可是战士,我还有自己的理想,我还能再为国家做贡献!”

于是,朱彦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为家乡的建设献力,在刚回到家乡时,朱彦夫为了改变家乡人普遍文盲的现状,拿出了自己积蓄,开办了全村第一所图书室和夜校,并亲自担任了村中的教员,在他的努力下,村里人渐渐识起了字,也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人推选为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5年,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他亲自带着村民挖井、修暗渠、架电,使山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大的提升,并成为了公社里第一个通上电的山村。

1982年,朱彦夫辞去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并打算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以激励后人,由于残疾的缘故,朱彦夫只得用嘴叼着笔去写,创作的过程异常艰难,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后来,朱彦夫改换了方法,用残臂夹着笔写字,使速度提升了上去。

当朱彦夫得知自己写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后,激动的掉下了眼泪,他说:

“我从不相信命,只相信党,信念不倒,什么都能扛过去,正是因为这个信念,我才会站起来。”

正如朱彦夫所说的那样,“只要信念不倒,什么都能扛过去”,如今陈凯歌导演的《长津湖》电影正在热映,在影像中,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的勇气,当信号弹在夜空中闪烁,志愿军士兵高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冲向阵地高峰时,我们的心中不禁激情澎湃。

毫无疑问,在长津湖冰天雪地的战斗中,志愿军士兵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方式,是敌军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