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20岁的征夷大将军死前,却让3岁小孩做继承人?

1853年,鸦片战争13年后,美国炮舰闯进江户湾,要求日本开港通商。第二年,和亲条约签订,日本正式开国。
此时的将军,是德川家定。他的父亲家庆,在前一年的7月27日去世。这也是美国人闯进来的第20天。不得不说,他之死,有些急火攻心的成分。
一切重担,压在了德川家定身上。此时,他29岁。
在他任上,幕府因无法处理外敌而权威衰落,被架空几百年的天皇,意外地获得了很多决策权。当然,这中间必然是经过了很多斗争。那些平日里读书吃斋的朝臣们,看到机会来了,借着攘夷群扑幕府,喊出了尊王的口号。
反正,当时的日本,内忧外患。虽然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无济于事。
1858年,34岁的德川家定病重,身后无嗣,对将军之位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一边是以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为首的南纪派,他们想拥立与家定血缘最近的德川庆福。
一边是一桥派,他们钟意于出身水户藩,过继到一桥家的一桥庆喜。
当时井伊直弼掌握大权,他借有人要刺杀幕府老中一事,掀起了安政大狱。
吉田松阴、桥本左内等民间攘夷派被杀, 一桥派的幕臣公卿们,也在此案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德川庆福继续为第十四代将军,改为家茂。
据很多幕臣回忆,德川家茂又聪明又英明,办事果决,假以时日,必成大事。
(德川家茂 剧照)
在他任上,外患未解,不得不求助于朝廷。孝明天皇借机获得很多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的决策权。
当时众推公武合体,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内亲王下嫁德川家茂。有了亲戚关系,家茂到京都,去得更多了。当然,不是走亲戚,而是为糜烂的国事而奔走,希望能从孝明天皇那里,获得更多支持。
这实质上,使得孝明天皇从幕府手中,接过了更多权力。
这才有了德川家茂要求辞职一事。
原来,1865年11月,美英法荷四国联合舰队开赴兵库,要求此地开港。幕府驻兵库官员认为,现在形势之下,此议可行,内定开港。
消息传出后, 一向持坚决攘夷态度的孝明天皇大怒,亲自指示处分两人。
结果,这两人就真被处分了。
这可是德川幕府几百年来,未曾发生过的事。以前都是廷臣不听话,被幕府处分啊……
这中间,捣鬼的正是一桥庆喜。
他以程序不符为由,推翻了幕府会议的决定,更使得幕府内部争斗流于表面化。
虽然家茂数次上京时,与天皇之间又是喝酒又是互赠礼物,但在这重大原则上,他很不爽。
这是对征夷大将军权力的侵蚀啊。
但在那形势之中,他完全没有办法,唯有以退为进,要求辞职——
臣以幼弱不才之身,担征夷大任至今……上不能奉宸襟,下不能安万民;加之亦无力富国强兵,扬皇威于海外,以至玷污职……臣家茂退隐,由庆喜续任……”
(德川庆喜 剧照)
他还说,条约当速签,否则,难免亡国……
在信发出的前一天,他就已离开大阪回江户,却在京都伏见一带,遇上了前来劝阻的一桥庆喜,说这样是没礼貌的……
礼貌?
哦……几百年来,我们何时对天皇有过礼貌……
哎,时代不同了,愧对列祖列宗啊……
没办法,德川家茂又回到了京都,之后,他终于在一件事上,与天皇取得了一致,且天皇比他还坚定。
那就是对长州藩的征伐。
长州藩乃激进攘夷派,不但炮击外国商船,还曾发动禁门之变,枪炮及于宫内。
不听他说什么,而看他做什么。长州喊着尊王攘夷,其实压根没把孝明天皇的命放在眼里。
1866年,在孝明天皇的支持下,幕府发动了第二次长州征伐。但相比因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伐相比,这次,很多公卿不支持,就是与长州关系不好的萨摩藩消极以待。
但孝明与家茂两郎舅坚持下,长州征伐继续朝廷。
可,此时德川家茂的身体已然不好了,8月29日,满20岁才一个多月,他在督战前线大阪病故。
死前,他说,让德川庆赖三岁的儿子龟之助继承德川家,成为将军。
在这中间,他的嫡母天璋院等人的意见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当时看来,这全是头发长见识短啊。
列位,还记得前面我写到,不久之前,他要辞职,推荐的乃是一桥庆喜。因为他已快30岁,与宫廷关系不错,且能力很强……
国有危难,长君乃是社稷之福啊,让一个娃娃来当将军,届时必然又是新的争权夺利,还嫌不够乱吗?
当时立于周边的幕府重臣还有他老婆和宫,也都想不通啊。
(德川家达)
他们也不管身前是个病人了,叽叽喳喳地讲啊,不行啊将军,那娃太小……
德川家茂人生最后一件事,都无法得到满足。我猜着,他或许是不喜欢德川庆喜吧。之前说要让位给他,不过是气话而已。现在,他不得不屈从了大家的意见,上奏朝廷,请以德川庆喜为第十五代将军。
他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明治维新后,德川庆喜受处分,龟之助继续德川宗家,成为当主。后来又出国留学,游历欧美,担任重要职务。1914年受命组阁,拒辞。之后任红十字会,日美协会会长等,1940年任东京奥委会会长,同年去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