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一章
德经·四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吴澄:此言人之能知,以反而动者。道与物反,故惟上士有识者能勤而行之,中士之识已不及而若存若亡,下士无识,以其不合世缘而大笑之矣。识之者鲜,此道之所以可贵也,若皆能识之,则不足以为道矣。
原成:上士闻道,勤能行于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原成: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以此为标准区分之,则士有上、中、下之别也。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故上士勤而行之。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故中士若闻之则无以为也,若亡之则为之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下士大笑之以胁迫万物。
故建言有之:
吴澄:此句起下二节,谓昔之立言者。道之相反,如下文所云十二事是也。
原成:是以建言有之曰:
原成:以下查八句,皆是建言。建言者,上古安身立命之言也。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吴澄:此言动而相反之事。葆光用晦而若昧,乃所以为明。宁后毋前而若退,乃所以为进。若丝之有颣而不匀,乃所以为平均。
原成:明道如孛,进道如退,夷道如颣。
原成:此三者皆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能事,故如昧、如退、如颣也。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得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吴澄:又承上文相反之义而广之。若谷之注下,乃所以为高上。若色之污辱,乃所以为大白。若狭小不足,乃所以为弘广。若偷惰不立,乃所以为建立。质真皆实也,犹云实之实也。渝,不守信也。必守信而后为实,实之实者反若渝而不信。有隅角而后为方,方之大者反无隅而不方。成而后为器,器之大者,其成反难而迟。声杂比而后为音,音之大者,其声反疏而希。可见而后为象,象之大者,反无形之可见。
原成: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质贞如愉。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
原成:前五者皆是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其德故如谷、如辱、如不足、如揄、如愉。
后四者,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为老子总结“道”为何能成为万物的唯一标准。“道”以下面四个特性,使自身成为万物的唯一标准:
“道”是运动矛盾体,故无隅。“道”以“无”运动衍生万物,故晚成。“道”不干预万物,故希声。“道”以“有”运动约束万物,故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吴澄:此终上文二节之意。道隐于无名,乃能徧付与于万物而无亏缺。以上所言,皆动而相反者也。
原成:道襃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原成:无名故善始,无形故善成。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