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两大精锐兵团出国参战,机枪配置怎么样?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入朝参战。

第一批入朝部队为第13兵团所属的4个军,计第38军、39军、40军、42军。部队入朝后不久,13兵团部等改组为志愿军司令部,所以是志司直接指挥上述这4个军,后来又增调了第50军和66军入朝参战。

因为美韩军队是东西两路对进且速度很快,我们的兵力还是不足,后来便将第9兵团提前投入到了东线战场,第9兵团下辖第20军、26军和27军。

熟悉我军的朋友们都知道,第9兵团和第13兵团所辖的部队分别是三野和四野两大野战军的精华。其中20军、27军、38军、39军、40军,都是我军作战序列中的一等精锐,是主力中的主力,大多都有老红军的底子。

在当时的我军部队中,上述这几个军不仅是战斗力强悍,而且武器装备在军中也是顶尖的。当然了,在我军中顶尖,那装备也是缴获来的“万国造”,因为当时还没有换装新式武器装备。

实际上在朝鲜战局变动时,我军即集结了当时最精锐的机动部队第13兵团,以预备突发情况。当时我们对美军的估计,也是很强的。

所以在后来讨论到入朝作战时,关于苏联空军出动给我们提供掩护的议题就很重要。但是苏联畏首畏尾,而战场形势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我们不得不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入朝参战。

最开始我们打算在朝鲜北部建立防线,一开始只打击韩军,待稳定住局面换装新式武器后再反攻。

但美韩军是机械化行军,速度极快,后来的第一次战役其实是临机变动打响的。而到第二次战役时,战线极长(朝鲜越往北,宽度越大),战场形势的剧变使得后续的9兵团也不得不提前参战,并投入到东线战场上。

所以实际上在1950年志愿军与美国联军大战之际,无论是原13兵团的部队,还是9兵团的部队,其实都没有来得及换装苏式武器,而是使用原本装备并经过尽可能强化后的“万国造”武器。

这里我们就简单谈一谈当时志愿军部队所装备的机枪,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之下,机枪是志愿军对美韩军作战极为重要的火力支援兵器了(在美航空兵的压制下,炮兵的运动受限,难以跟上步兵运动)。

说起机枪来,其实大家都能聊上几句,而机枪在我军的作战历程中也确实是宝贝疙瘩。当然,既然称为是宝贝疙瘩,那数量就不会太多。

比如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全军有8万多人,但是只有重机枪357挺,轻机枪322挺。

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的机枪装备程度也不是很高,因为日军相对于国军而言,武器装备的缴获无疑是更难的。

当时,在八路军的主力连队中,有3挺轻机枪就不错了。至于地方部队,机枪的装备量则更少,而且就是有少数机枪,子弹也比较少。

所以日军在跟八路军的作战中,很多时候是通过有没有机枪来判定对面的八路是否为主力,而通过机枪火力的密度来判断,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规模。

抗战胜利后不久,解放战争又开始了,当时东北我军得到了苏联转交的日式武器装备,关内解放军的主要武器来源则是缴获。

蒋军的战斗力相对较差,但装备量却不少,所以我军便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重机枪缴获31083挺、轻机枪缴获168609挺、另外冲锋机枪缴获中的120017挺中,其实很多也是轻机枪范畴。

虽然说缴获了这么多机枪,不代表都能使用,但是因为缴获数量极大,光是其中较为完好的机枪也足以装备我军部队了,所以到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作战部队装备的机枪数量还是不少的。

1950年入朝作战的2个兵团所属的各军,大多数都是精锐军,在轻机枪的装备上,基本是按照一个连9挺来编配的,即每个班都会装备一挺轻机枪。

而在重机枪的装备方面,在营属机炮连一般是装备6挺重机枪,当然有的部队情况特殊,重机枪数可能略少些。

除了标准配置之外,警卫部队等单位也会装备一定数量的轻重机枪,所以实际的机枪装备量,很多军都超过了1000挺。

比如在志愿军27军中,便装备有重机枪191挺、轻机枪1038挺。在志愿军39军中,装备有重机枪162挺、轻机枪1075挺。

当然了由于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的区别,关于志愿军各军装备的机枪数,还有其他说法,我们这里只提其中的一种。

而就机枪的型号来说,其实是“万国造”。

就轻机枪而言,其中既有日式的歪把子、99式,也有美式的勃朗宁,还有英式的布伦和少量苏式的转盘机枪,此外还有大量国内仿造的各类捷克式轻机枪。

在重机枪方面也是美、日、国械并存,比较典型的就是92式重机枪和马克沁机枪。

众多的机枪口径与型号,显然于作战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尽可能在部队建制范围内进行了武器的调换,尽量让一支部队装备的机枪型号和口径统一。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再加上战局的突变,因此依然存在上述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看志愿军初期入朝作战的历史照片,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类型的装备,这个不要奇怪,这是很正常的。

至于说志愿军刚入朝就换装了苏式武器装备,那是多年前有人造的谣言了,其实志愿军入朝时只有极少量的苏式武器,这还是缴获国军的。

比如在38军的轻机枪装备中,有7挺苏式转盘机枪,这显然不会是成建制换装苏式武器的体现。

实际上苏式武器装备直到第四次战役后期时,才有新入朝部队换装,至于全面换装苏械的部队,则更要靠后了。

我们研究战史,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被地摊文学所左右,因此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从以前的情况来看,当时志愿军入朝部队在机枪数量的配置上问题不大,连营轻重机枪的配置也很合理。在志愿军的穿插作战中,轻重机枪属于是可以背着跑的武器,所以绝大多数战斗也都能赶得上。只是东线作战极寒条件下,有的重机枪打不响。

而在比较广泛的战斗中,这些轻重机枪是发挥了很重要作用的。尤其是当时志愿军的炮兵火力难以发挥,很多时候一线步兵主要就靠60炮和轻重机枪来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

在对美军的作战中,志愿军缴获了数量不少的美式轻重机枪,由于美军枪械的性能先进,保养程度也较好,所以很多志愿军战士便直接使用刚缴获的美式机枪来作战,而且对美式枪械的评价还不错。

不过我们在看到志愿军发挥机枪火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另外一个现实,那就是志愿军的重火力支援很难跟上来。

之前有人说,在解放战争时缴获了那么多火炮,怎么在入朝作战时不见了。

其实志愿军入朝作战时,西线就投入了三个机动炮兵师,志愿军的步兵师、步兵团级还有山炮、大口径迫击炮、步兵炮等装备。

但是我们当时没有制空权,敌机的轰炸、扫射使得炮兵的机动很困难,轻步兵尚能克服山地进行穿插,但是对炮兵却很难。

所以我们当时虽然有不少火炮,但确实难以用得上。

而美军的火力远超解放战争时的美械国军,它也不用考虑防空的问题,甚至将师属防空炮营的自行高炮和自行高射机枪都拿来平射,其火力之强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机枪火力与之对比显然是很弱小的。但在火力相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志愿军凭借高超的指挥和一流的战术,还是把美军给打败了。

当然在技术装备相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我们的牺牲也是很大的,今天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先辈们当年作战的不易,更要明白先辈们牺牲的价值,不忘英烈,牢记历史。

甲骨堂

谈人文历史,阅风土人情
6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