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英烈】碧血丹心照汗青——记原安县地下党员、优秀红军战士岳太华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投稿邮箱:565066304@qq.com
碧血丹心照汗青
陈明吉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抒发岳飞爱国情怀的诗句,正可以用来反映安州英雄儿女岳太华的心路历程。
岳太华,安县(今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东风村人,早年投身革命,积极在安县、绵竹、什邡等地从事地下党活动,紧接着参加红军、参加抗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到了父亲这辈,父亲岳中瑛考取了清末贡生,家里置下54亩旱地。但好景不长,这时正值四川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兵匪猖獗。1922年年关时节,一伙土匪潜入旱坝,岳太华全家落入匪手,年仅16岁的二哥被土匪活活打死,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父亲一气之下,与世长辞,母亲哭瞎了双眼。
“再穷也要学文化!”父亲的临终遗言随时在他耳边回响。于是他和弟弟上午到十多里外的旱坝去种地,下午在家学文化。后来听说国民政府在绵阳南山寺办了一所“川西北联立国民师范学校”,食宿、书籍、服装都是公费,报名的学生特别多。岳太华兄弟俩也前去报名应考。秀水到绵阳有百余里路程。有钱人的子弟都是坐着滑竿、轿子去应考,而岳太华兄弟等穷孩子则只好身背旧铺盖、脚穿粗草鞋,跟在别人轿子后面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岳太华兄弟俩双双被录取。
1931年,岳太华被绵竹县委吸收为中共党员,岳太华又秘密发展阴自强等一批“读书会”骨干分子入党。
1931年秋,岳太华受聘到河清粤华小学任教,他又在河清青年教师中发展“读书会”,并组织“反帝同盟”“抗日同盟”等党的外围群众组织。这年秋天,中共绵竹中心县委建立,并派员到安县加强领导,首先在秀水建立党支部,岳太华被选为支部委员。
1932年春,安县特支恢复建立,岳太华任特支委员,负责开辟农村工作。同时改选秀水支部,岳太华兼任秀水支部书记。他带领党团员在秀水、旱坝、河清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同志。
国民党统治时期,每年农历六月和腊月,地方政府都要对乡村教师进行考试。名为考试,实为敛财。没有背景的教师,若要保住饭碗,就得求关系、送厚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六腊战争”。
岳太华等人决定打破这个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于是秘密在进步青年教师中进行发动。考试这天,试卷一发下来,岳太华给几个党员递了下眼色,然后站起来高声质问监考官:“今天参考的为什么只有这点人?为什么还有很多教师没来参加考试?”突如其来的质问,监考官无言以对。
岳太华把政府官员以考试为幌子,借机营私舞弊、敲诈勒索的丑事一件件揭露出来,然后愤慨地把试卷撕了。其他教师也纷纷响应,撕毁试卷,涌出考场,愤愤离去。
1932年5月,适逢大春作物播种时节,然而赤日炎炎,久旱不雨,老百姓心急如焚,担心粮食歉收,无法交租。岳太华在旱坝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减租会”,不到两个月,成员发展到50多人。6月,岳太华在干河子北岸的李家庙召开佃农会,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和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发动农民团结起来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不久,在旱坝成立了安县第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地下党组织。
9月18日,秀水逢场,赶集的群众很多,岳太华等人带领旱坝和秀水地区的农民100多人,肩扛锄头扁担、手执标语旗帜,从岳家双庙子出发,高呼口号向秀水进军。当队伍到达秀水街上时,早在场口等候的各校师生100多人夹道欢迎。两支队伍汇合一起,浩浩荡荡向南华宫开进。驻秀水的国民党29军排长、地下党员簼朝荣(后叛变)也带领10多名爱国士兵加入游行队伍。
10月,岳太华又在秀水组织农协会员、苏红之友成员和各校师生400余人举行集会,进行抗租、抗粮、抗税宣传。群众的热情被点燃,一大批愤怒的群众冲进土豪邓瑞廷大院,要求给农民减租减押。
正当群情激昂之时,秀水区正曹尔曼调来地方武装配合正在秀水“清乡”的29军阮营士兵,冲散集会群众,逮捕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23人。为避免损失,岳太华等人即令解散队伍。
秀水集会后,国民县政府四处通缉岳太华。岳太华隐蔽在农村,继续领导群众开展斗争,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和群众。
1933年12月,绵竹特支发动的抗丁、抗粮、抗捐斗争失败,省委巡视员罗辑、特支书记蒋树椿等人被捕,白色恐怖下许多党员失去了斗争积极性。中心县委调岳太华到绵竹清理恢复党组织,并兼任绵竹特支书记,同时负责清理恢复什邡县的党组织。
岳太华赴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绵竹、什邡的党组织很快恢复了起来,并在绵竹、什邡组织“苏红之友社”,动员进步青年参加红军。
1935年3月,岳太华在广元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白兵部工作。白兵部的主要任务是瓦解敌军,他根据上级要求,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印发传单、标语送往敌军阵地,动摇敌人军心。通过宣传,敌士兵中喊出了“我们不愿当亡国奴!”的口号。每当收到一批俘虏,岳太华就加紧进行教育、训练,然后挑选好的编入红军队伍,有的进行特殊教育后放回敌营,为我所用。
岳太华一直跟着红军,艰难跋涉,翻越大雪山,3次走过茫茫大草地,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1937年2月,西路军决定在甘州(今张掖)建立甘州中心县委,白兵部的吴建初任书记,岳太华任组织部长,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地方工作,配合西路军斗争。
吴建初、岳太华等接受任务后,一行10余人连夜从倪家营出发,天亮时分到达甘州黑河口,然后以挖煤作掩护,在群众中秘密开展工作,先后发展5名积极分子入党。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中心县委在南山煤窑一带站住了脚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1937年3月,梨园口战斗西路军失利,一部分红军突出重围来到甘州,中心县委积极为他们筹集干粮、指引路线,帮助他们安全回到陕北。西路军总部对中心县委给予充分肯定,称他们“既是一支宣传队、工作队,也是一支武装队”。
抗战爆发后,马步芳见形势变化,把“补充团”的1500余名红军准备送往南京,向蒋介石邀功。到达西安时,岳太华等人积极鼓动红军战士与马匪展开激烈斗争,强烈要求回延安参加抗日。后来与八路军驻西安七贤庄办事处取得了联系,经办事处出面交涉,1937年底,这批久困囚笼的大雁终于弃笼北飞,回到党的怀抱。
(资料来源:绵阳市安州区委党史研究室《红军在安州》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