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饭时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我还是没想好给自己做点什么吃的,趴在桌子上一边习字一边磨磨蹭蹭,懒得动手。随手拿过《全唐诗鉴赏》翻阅……猛然间,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提醒了我:老鸹撒,今天我就做老鸹撒!老鸹撒的关中读音是laowasa,是著名的陕西面食小吃,据传起源于西汉,与名将李广有关。王昌龄的《出塞》诗曰:诗中“飞将”就是汉代名将李广。典故中,李广为败匈奴,使出佯攻计策,边逃边丢弃兵甲,诱蛮军穷追。为让假像逼真,他们“弃锅釜所剩无几”等吃饭时,将士犯起愁来,没有了做饭的器具。很快,李广下令“卸盔为釜”取草木为筷,将和好的面疙瘩拨入盔中,加入野菜烹之,“三军饱,振精神,蛮军入围,后胜。”凯旋后武帝闻听,立刻命御厨仿其法精做,犒赏三军。这种吃食因形似乌鸦头,武帝便赐名老鸹撒(lawasa)此后,便风行宫廷,至唐。又因其制作便捷,且有怀念“飞将”之意,久传于民间。老鸹撒我只见朋友做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吃起来的确不错,令人回味无穷。我喜欢“玩”烹饪,今天决定尝试着给自己做一次。依仗自己是专业厨师,对于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小吃食我有太多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凭借悟性,取一小盆,舀半碗面粉,倒入凉水,用筷子搅成软团状备用。取西红柿一个,切丁;葱切马蹄段;线椒一个,斜刀切成圈;小青菜一棵,洗净掰开。开火置锅。油烧热后放入葱段、西红柿、线椒圈和小青菜炝出香味,接着放入冬菇酱油、盐、醋、辣椒面,随后添汤。汤烧开后,用筷子夹住面团一边扯一边拨,让入锅后的面疙瘩大小均匀,形似乌鸦头。大约三分钟面疙瘩就熟了,放入鸡精即可盛入碗中。一碗红绿相间、酸辣适口、软糯与劲爽并存的老鸹撒就做好了。这种小吃其实最适合北方人秋冬食用,因为它属于“烩”的烹调技法,太热、太烫,夏暑天会吃得人大汗淋漓。农村人如果做老鸹撒,那身边的新鲜食材就更能派上用场,像土豆、茄子、豆角、南瓜等青蔬随你的喜好选择;内容会更丰富,鲜味会更好,小吃的乡土气息与文化色彩会体现得更加强烈。各地小吃都有其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从这里能直接反映和传递出信息,让外地人很快了解到此地人的饮食习惯与诸多综合性东西。老鸹撒在众多小吃里我认为它最土,最能反映三秦人的特色。首先它这个名字就很土,土得掉渣,土得让本地域的人都不好意思叫出laowasa这个名字。如今,就凭这个名字,我一边吃会一边对有着七千年历史沉淀的家乡心生崇拜与敬畏;不得不感叹祖国文化源远流长,不得不佩服文史对饮食文化的推动与创造。如此说来,今天这顿迟到的午饭吃得确有价值,让我不仅尝到了家乡小吃,而且还了解到了有关历史知识,这让我很开心;遂,赋诗悦己:
作者简介:史喜成,也称史恒,男人,72年生,厨师,喜欢文字,定居咸阳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