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很难写吧!不妨学学他们,大有进步!
“甲骨四堂”我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并不陌生。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和郭沫若(字鼎堂)。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这说明他们四人在甲骨文方面的学术造诣十分深厚,但是这四人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不小成就。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他自幼研习书法,篆隶楷行皆有造诣,由于其有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所以他的甲骨,篆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却又不失法度,严谨整饬却又流畅潇洒。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王国维的书法,笔力稳健,运锋温和,起处浑厚而入,收处含蓄而出,此必从容书写所致。结字虽中宫收聚,而毫无局促之态。章法整齐,布白清新自然。风格俊朗简洁,无一丝俗影。诚谓学人之笔墨也。
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河南省南阳人。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
董作宾书法以摹写甲骨契刻原文见长。董字的收笔仍尖露成悬针状,但起笔调锋逆入,浑厚饱满,骨力内敛。在笔法及结字上,可以看出董作宾吸收了金文书法的特点,故书写显的朴实、敦厚。布局停匀大方,疏密得宜,在甲骨文的书写上,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书法,以颜真卿立基,但他的书法的成熟,主要是取法米芾而进行大胆独创,才形成个人特色的。他的书法气感极强,通篇作品似乎鼓荡着浩浩荡荡的东风,撼动人心灵。
一起学篆书
篆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