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愿意,没有应该

说到“无我”,想到一个笑话

“一个和尚犯了法,被发配边疆。

负责押解犯人的这个官差很负责任:

每天起床时,先查看随身带的包裹在不在?

再看看和尚在不在?然后看看自己在不在?

检查完毕,才一起上路出发。

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小镇上,和尚请官差喝酒吃饭。

不知不觉间,官差喝醉了。

和尚趁机打开手铐,对换了官差的衣服,

并剃光官差的头发后跑掉了。

第二天,官差醒来,照常例行公务:

检查包裹,还在;

摸摸光光的头,看看身上的僧袍,嗯,和尚还在;

啊?!那“我”去哪了?”

笑话终究是笑话

实际上我们是很难忘掉“我”的

有的人婚姻不幸福,因为“有我”

有的人家庭不和谐,因为“有我”

有的人事业不顺利,因为“有我”

......

所谓“无我”

并不是不要自己,而是懂得考虑对方的感受

在“有我”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你应该怎么样?”

在“无我”的面前,反映出来的是“我愿意怎么样?”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们都懂得如何“自私”

却不懂得“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

改变别人,都是徒劳的

唯一可行的是改变自己

马祖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祇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无我》......修真篇

龙蛇常混杂,

凡圣亦同居。

心中无挂碍,

便是修行时!

陈真人2014/5/31号傍晚,写于昆明。

(0)

相关推荐

  • 陈培:把自觉养出来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自觉"的问题.先说个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投降的日军及其家属被关在东北某地的集中营,等待被遣送回国.集中营物资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