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及其『薄弱环节』!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寇乃天
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包括风险的识别、计量、决策以及监控,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一般来讲,贷款企业授信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些也是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需要重点防范的几类风险。如图所示,合规风险往往通过信用风险造成银行损失,操作风险则一般通过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对银行造成损失。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控制设施、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即由于员工疏忽或有意误导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复核是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基本手段。合规风险是指因未能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物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贷业务面临的合规风险主要包括三种来源:

一是授信项目不合规,即项目是否完成相关审批手续;

二是受信主体不合规,即授信申请人是否有借款资格;

三是授信行为不合规,即授信行为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要防范合规性风险,审查人员应当严格审查项目的相关批文、授信对象的营业执照及董事会决议等,并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约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综上,信用风险是目前商业信贷经营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类型,本文将重点分析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中关于信用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
企业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估概述
信用风险,指授信对象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按期足额履行授信合同义务的不确定性。风险评估,旨在为有效的风险决策提供基于证据的信息和分析,是商业银行在前期审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生概率和控制程度进行评估,进而预测授信对象能否按期足额偿还贷款的过程。风险评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识风险及其对目标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以利于风险应对策略的正确选择;识别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帮助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风险应对策略和优先顺序的选择;选择最适合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刻意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过程以识别评估对象如何受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并从后果和可能性两个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然后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应对。商业银行针对贷款企业授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主要试图回答以下基本问题:“发生什么?为什么发生?后果是什么?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存在一些可以减轻风险后果或者降低风险可能性的因素?风险等级是否可容许或可接受?是否要求进一步的应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构成风险评估的一个完整过程,并内嵌在风险控制过程中,与其他风险管理活动互相融合并互相推动。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发现、列举和描述贷款企业授信项目相关风险因素的过程。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授信安全回收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包括对风险来源、风险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多种,如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专家团队结构化的分析、以及基于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的归纳推理技术等。风险识别应努力做到充分识别,即能够识别影响授信安全的所有风险因素,只有全面识别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没有意识到从而也就不予防范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二)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指商业银行发现风险因素后,对贷款企业授信项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带来的后果进行量化分析。对贷款企业授信项目风险评估而言,这里的后果指授信对象不能或不愿按期足量履行授信合同义务。风险计量为风决定风险是否需要应对以及最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提供决策支持。风险分析需要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的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不同风险及其风险源的相互关系以及风险的其它特性,还要考虑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现代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实现风险计量的精细化管理。

(三)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是基于风险识别和计量过程中所获得的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对授信项目进行“做”、“怎样做”或“不做”的决策。风险决策要考虑将风险评估(识别和计量)的结果与银行的信贷政策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风险决策还要考虑承担风险的成本与收益以及实施应对措施的成本与收益,并据此区分为不同容忍度的风险。如不论授信项目带来多大的收益,合规性风险都是无法承受的,一般需要无选择地规避;而一些市场和经营风险,则可以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处置成本有针对性地应对。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现行风险评估的基本做法

授信项目风险评估,国内外银行界和学术界都有一些比较系统的方法,如所谓的3C 法、5C法和CAMEL法等。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授信对象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但大多数侧重于定性分析,极少量化分析。信贷实务中,商业银行可以主要从行业、客户、财务、法律等维度进行审查,总得来说,可以用“符合政策、身份合法、架构清晰、

财务优良、用途合理、担保有效”来概括。客观地讲,如何进行授信项目风险评估,每个授信审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其中对比和推理是授信审查的基本方法;在授信审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分析方法:

1、授信合规性分析:收集国家产业政策、银行授信政策、行业政策及外部监管部门相关规定等信息。

2、行业分析:指标分析法、周期性分析法、垄断竞争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等。
3、核心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行业参数比较分析法。
4、财务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杜邦分析)等。
现行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的薄弱环节
上述目前通行风险评估做法基本上考虑到了授信项目的方方面面,其薄弱之处在于:
(一)注重评估贷款企业客户业绩,疏于分析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
研究历史,是为了理解现实并预测未来。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客户业绩的研究不谓不全,但往往疏于分析贷款企业客户业绩的驱动因素,因而难以用来预测未来。这里所谓的驱动因素,正面的就是核心竞争力,负面的就是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的识别是风险评估的基础。例如,我们经常很准确地描述了企业的现状,但对于企业何以这样,以及将来会怎么样,经常缺乏深入分析,因而对科学决策就难以有益。
(二)注重识别风险因素,却疏于计量风险因素对贷款企业的影响程度
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呈波动状态。目前,通行的做法在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后,往往不再分析风险因素对贷款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对风险因素最不利的波动幅度及由此带来的最大损失绝对额缺乏量化分析,一般仅凭借经验判断。经验是个体包括个别群体的感性认识,经验判断得出的结果可信度不高。
(三)注重识别风险因素,却疏于测算风险因素发挥作用的概率
一般来说,如果完全是小概率事件,应不构成对授信风险实质性的影响。如果风险因素的影响是轻微后果,但为高概率,也应在风险评估时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频繁而轻微的风险因素可能具有很大的累积或长期效应。在通常的授信审查中,我们往往会罗列很多风险因素,但并没有接着对这些因素会在多大程度上发生而进行预测。这样的审查或决策往往不能让人接受。
(四)注重识别风险因素,却疏于确定主要的风险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风险可能是一系列事件迭加产生的结果,或者由一些难以识别的特定风险因素所诱发。在这种情况下,应重点分析评估对象的主要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所谓主要的风险因素就是所有风险因素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风险因素对授信安全的影响程度、发生的概率、风险的可控程度来衡量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通过对各风险因素的排序来区分风险的轻重缓急,抓住授信的核心风险因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人伤风会感冒。在这个事件中,人的身体素质(抵抗力)是内因,伤风是外因。如果是一个健康的人,抵抗力很强,即使受了风寒也不一定会感冒(影响程度小,概率低),这时,感冒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人(抵抗力),伤风是次要因素。具体到企业贷款,授信各风险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同时也相互影响甚至转化,商业银行应从动态的角度了解风险因素变化趋势,识别风险的主次关系。上例中,这个人如果就是个病人(抵抗力差),伤风就变成了主要风险因素。
(五)注重识别风险因素,却疏于对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测算
还款能力,或者说承贷能力,是授信业务可行与否的核心评价指标,缺乏还款能力测算,就无法做出“贷多少”、“贷多长期限”的科学决策。目前通行的授信审查做法对授信金额的合理性研究,一般注重研究授信需求的合理性,但疏于预测还款能力。企业有授信需求并不代表有能力偿还该授信。授信会增加企业财务费用,提高经营成本,应对授信发放后的企业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和测算。
现行企业信贷风险评估做法的根源
(一)思维习惯
相比于定量思维,中国人往往更习惯于定性思维,这种思维习惯反映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就形成了以经验判断为主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而忽视了对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生概率及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定量测算。
(二)技术手段
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不够先进,对风险评估的技术支持不足。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虽然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在数据基础、IT 系统、计量技术、管理工具等风险管理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我们对宝贵的历史数据没有达到完全的共享、传承和归纳整理。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在智能化信贷风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三)专业技能
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银行授信人员变动快,新人多,授信评估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少部分授信人员风险评估能力有所欠缺,相关培训往往注重政策制度、行业分析、热点问题等知识性内容,而有针对性地传授授信决策方法论、提高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较少。

(四)信用环境

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信用环境上存在多种不利于我们准确判断客户风险状况和前景的因素,如困扰我们多年的假报表、多套报表问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被认为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但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大力建设和不断健全,社会信用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这有利于银行更好地评估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在社会信用环境改善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外部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和企业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