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 历史上的紫砂壶贤(清代篇)
“ 历史上的紫砂壶坯手、铭手,与紫砂壶制作关系密切的文人不胜枚举。本文按大的时代罗列,主要人物呈现给各位读者”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
(1662- 1735)
陈远
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是近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善翻花样,雕镂兼长,款识有晋唐风格。他在世时就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庚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就使与大彬周旋,恐未甘退就邾莒之列耳。”
《桃溪客话》有“国朝宜兴陈远,工制砂壶,形制款识,无不精妙。予目中所见,及家旧蓄者数器,意谓即供春、少山无以过远也”句。
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说:陈鸣远“既承袭了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大方的民族形式,又看重发展了精巧的仿生写实技法。他的艺术实践,是砂艺史的又-里程碑”。
汪文柏曾有诗赞曰:“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陶器行赠陈鸣远》)
陈鸣远不仅保留了许多明代制壶手法,如在壶底刻楷款,而且开始了在壶盖内用印, 成为清代制壶的一大特色。他是在砂壶盖内钤加小印的第一位坯手。
许龙文
善制花卉像生壶。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载: “龙文, 清初荆溪人。所制多花卉像生壶,殚精竭智,巧不可阶。仲美、君用之嗣响也。壶底恒有二方印,曰'荆溪’,曰'龙文’。”
华凤翔
制品精雅而不失古朴。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载: “凤翔,或云康熙间人,善仿古器,制工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别臻绝诣。”《宜兴陶瓷发展史》说他“并擅长紫砂炉均。”
陈汉文
传为陈子畦子、陈鸣远弟,工茗壶,尤善铺砂。
陈隐龙
有“十六圆条紫砂”壶传世,壶底有“陈隐龙”篆文章。
方曾三
制壶古朴浑成,以光货居多。
陈砺成、陈砥成
雍乾年间名工,传世多佳器。
尝见“砥成” 款紫砂器,制品时代风格与“砺成”相近,按古人命名习俗,“砥成” 或 “砺成” 族兄。
江千里
字“秋水” 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名工。传世作品多用彩色软螺钿镶嵌,所嵌锦纹极精细。
清·蔡寒环《牟轩边琐》云: “以砂壶制胎,外嵌螺细,稀世之珍也....见一方壶,内紫砂胎,底钤 '鸣远’ 印,篆书阳文。外黑漆嵌螺钿,把两面作折枝花,分布螺钿,深碧浅红之色,作花叶,备极巧思。左右两面嵌人物……壶盖作汉方镜花纹,尤为古雅。把上刻'妙慧庵’小篆三字,娟秀可爱,底钤'江千里造’小楷瘦金书印。当为千里构思订制,请陈鸣远作壶。”
陈次伟
一说乃康熙、乾隆年间人,有作品“葡萄杯”传世。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
(1723- 1795)
杨季初
善制“菱花”壶,亦精于泥绘,与陈汉文齐名。
陈介溪
善仿古,以盖工为一绝。
惠逸公
制壶工巧,泥色最奇。大壶古朴,小壶可爱。其书法楷行草齐备,无定体,楷书尤有唐人遗意。镌刻竹刀、钢刀均用,或沉着或飞舞。与惠孟臣同姓,技艺伯仲,并称“二惠”。后世仿品较多,多属小壶,大者罕见。
陆思亭
擅“水平”壶,多以竹刀、钢刀刻款,罕见钤印。著有“思亭壶”。
张怀仁
制作工整,亦擅壶上铭刻,仿唐怀素笔法。清·唐仲冕《重刊荆溪县志》卷四:“张怀仁,丁山人,家贫,制壶为业。暇则临唐、宋人书,而于怀素尤得力。曾为清廷制造茗壶,用珐琅彩、堆雕或泥绘装饰,典雅华丽。
邵玉亭
工装饰,以典丽华贵为旨。 顾景舟说: “ 邵玉亭曾为乾隆宫廷制器,曾见一壶,面浮雕荷趣,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制作非常精细,此人也应是当时的佼佼者。”
王南林
自诩为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创紫砂 “炉均” 釉装饰,善制彩釉砂壶。
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说: “王南林,当时亦颇有声望,但观其遗作,亦仅以浑朴胜,未及精巧。”
杨友兰
与王南林同时,所制壶身的山水人物、花卉百草和阳文篆字都用砂泥嵌贴。善制彩釉砂壶,饰以粉彩花鸟。并善摹古器,仿制诸家。
杨继元
曾承造宫廷御器,多用粉彩釉料绘饰,风格华丽,施色精巧。
邵基祖
制式精雅,以粉彩花鸟见长。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说:邵基祖朱泥大壶“原色加彩,五色花卉极工,远出王南林辈之上,壶亦制作坚致,饶有朴雅气,非清初名手不逮也”。
邵圣和
乾隆年间坯手。
金士衡
擅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型为主。
文伯、文居
兄弟俩。陈文伯,号“寄石山房”; 陈文居,号“川石山人”。所制紫砂花盆畅销日本,久而不衰。
袁郁龙
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载:“袁郁龙朱泥大壶一持,制作敦朴,微现手捏痕迹,底钤'袁郁龙制’篆文方印,似康雍间物。” 其“扁圆”壶扁圆身、三弯流、圆弧把、菌钮、圈底,制作工整,风格质朴。
袁云龙
与袁郁龙当为手足或宗亲。
元茂
佚姓。其“束腰式小圆壶’三弯流,圆弧把、菌钮。流口、盖口、壶口包铜,造型舒展协调,造工细致,质朴大方。壶身经打磨抛光,光润闪亮。盖钤“元茂”楷书印,底镌“雍正二年甲辰”六字楷书,并仿刻“惠”、“孟臣” 两小印,当是元茂仿惠孟臣之制壶。
邵元发
传世有“圆肩直腹壶”,紫褐泥 , 底钤“邵元发制”篆文方印。
杨思松
传世有“南瓜”壶,瓜为壶身,蒂作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作壶流。七分真,三分意,构思巧妙,造型优美,风格朴实。
朱元熙
其“圆珠”壶,紫褐泥,椭圆壶身,三弯流,耳形把,珠钮。底钤“朱元熙制”篆文方印。
邵德馨
曾承造宫廷御器,善绕彩施釉,五彩花卉的堆贴极其工丽。
陈觐侯
工制壶,亦擅作盆、盘等器皿。所制精细工整,造型优美。
陈荫千
制壶庄重,造作精良,质朴大方。
陈殷尚
善于制作筋囊形茶壶和形制多样的文玩清供。制品精细雅致,运线简练流畅。其“菱花”、“水仙花瓣” 壶为名品。
许伯俊
善制方壶,运线匀挺,轮廓周正,风格古雅。有“直身提梁六方”壶传世,壶身、壶盖、桥钮、三弯流、提梁皆为六方、六棱。底有“荆溪许伯俊制”篆文长方印。
方衡禄
精造壶,善施彩。其“锦地开光加彩圆”壶, 圆筒直身、平肩、三弯流、耳形把、玲珑钮、嵌盖、平底。通身施粉彩花,主纹为锦地开光云蝠、竹子、制作精致,风格华丽。
邵元祥
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载: “元祥制壶坚结,式度近亨裕、亨祥,而精细不逮。披云楼藏中壶一柄,底钤'邵元祥制’篆文方印。朋辈家多有藏器,印章相同,而形式不一,制工则如出一手也。”
邵旭茂
善制素器大壶,以造型见长,雍容大度,极富气势。亦善配泥,细不腻,紫不姹。
陈文叙
宜兴人,乾隆进士,宜兴县令。任县令早于陈曼生,博学嗜古,工诗善文,并能制作紫砂壶,好造壶以怡友朋,是名副其实的“县官陶艺家”。
子怡
有“扁掇”壶传世。
邵茂林
川埠邵氏宗族,壶艺名声卓著。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
( 1736- 1820)
凌万兴
生活在清雍乾时期。有汉方壶存世。
潘大和
善制中壶,常为文人雅士订制。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说他“与朱石模同时....碧山壶馆藏 '砂胎包锡 ’壶一持,底钤'潘大和造’篆书阳文印。壶身一面嵌梅竹,一面嵌铭'一榻茶烟结翠,半窗花雨流香’,下署'石媒’款。为潘大和制壶,朱石媒手刻也” 。
汪淮
字“小海”、“禹义”、“禺义”。原籍安徽休宁,能诗善书,所制茗壶极精雅,传世不多。
张香修
艺极精雅,所制壶底部刻“香修”二字。
陈曾元
字“曾园”,制器多钤“曾园”。
葛明祥、葛源祥
兄弟二人。葛明祥( 1736—1811)、葛源祥(1742一1820),是继欧子明之后烧制宜均陶的名艺人。制品世称“葛窑”,以火钵、花盆、花瓶和水盂为最多。均釉独绝,色泽蓝晕,在日本最受欢迎。
葛贞祥
善制壶,亦善制盆。
陈鸿寿(陈曼生)
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 “夹谷亭长”、“胥溪渔隐”、 “恭寿”、“种榆仙客”、 “种榆道人”、 “翼庵” 等。陈士璠孙。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拔贡,官至淮安同知。为西泠八家之一,主张“凡诗文字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
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前后任溧阳县令,为官“廉明勇敢,卓著循声,创文学、修邑志、办赈之善,为大江南北最”(《墨林今话》卷十)。
其在溧阳任上绘制图稿,由杨彭年等制坯,由他及幕僚铭刻书画,将造型、文学、绘画和篆刻融于一壶,世称“曼生壶 ”。卒年55岁。
郭麟
一作郭鏖,字“祥伯”,号“频迦”、“复翁”、“苎萝老者”。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 别称“郭白眉”。 江苏吴江人。少有神童之称。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参加科举不第,遂绝意仕途。专研诗文、书画,好饮酒,工诗词古文,所作清婉颖异,尤擅篆刻。喜交游,与袁枚友好。陈鸿寿宰溧阳被邀幕中,常在茗壶上镌字。曼生壶铭多由曼生主撰,郭频迦主刻。
邵盘珍
有“朱泥小壶”传世,鼓腹、直流、圆弧把、珠钮、圈足。制作周正。底钤“八三老人邵盘珍制”隶书长方印。
邵亮生
邵大亨先辈。
史维高
善制方壶,长彩绘。其“高四方”壶,四方壶身,上部带圆,方流、方把、方钮,制作工整,形制古拙,紫黑泥。底钤“荆溪史维高制”篆文方印。
范章恩
一名“静安”,字“迪恩”,斋号“范庄农家”。所制茗壶多扁式,均衡典雅,题铭书法似米芾。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说其制壶“无论朱紫,皆扁身,鞠流平盖,风格娴雅”。
徐飞龙
康熙、雍正年间制壶高手,代表作是“汉方”壶,存世很少。
萧绍明
清早期坯手,有红泥长方盆传世。
邵其中
清早期坯手,有“扁灯” 壶传世。
邵伯原
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不详。
潘虔荣
字“菊轩”。工制茗壶,尤擅壶钮。顾景舟曾分析说:“ 虔荣.....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音mao die, 读如'茂叠’,70至90岁间)之列,当地砂艺老辈颇为推重.....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一文有:近得菊轩掇,并苍老可玩。
1937年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载有碧山壶馆及披云楼各藏同型、同款紫砂大壶一具,砂细工细,底镌楷书'岁在辛卯仲春,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
杨履乾
亦名“履干”。壶形自然,圆润细腻,盖口严密,做工精到。善泥绘装饰,所作山水,布局有度。
葛子厚
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载: “子厚,嘉庆间人.....泉山馆藏朱泥小壶一把,泥质细腻,莹洁可玩。款署 '子厚 。书流利可喜.......行书圆润,颇近《圣教序》。”
潘富鼎
乾隆年间尝承制宫廷御品紫砂壶,传世品甚少。
陈秉文
擅制上方下圆的束腰方壶。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
(1796—1850)
蒋裕泰
善制陶,刻陶罕见。
杨彭年
(1772-1854),号“大鹏”。活跃于清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代名师。所制茗壶,或浑朴雅致,或精巧玲珑,世称“彭年壶”。
《前尘梦影录》称他捏制壶流不用模子并能掇暗嘴,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善配泥色,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
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曾与陈鸿寿、瞿应绍、朱坚、邓奎、郭麟等合作制壶。
杨凤年
字“玉禽”,亦称“杨氏”,系杨彭年之妹,为紫砂工艺史上的女名家。其制品浮雕精美。名作“风卷葵”壶,以锦葵花瓣装饰全壶。
杨宝年
又名“保年”、“葆年”,字“公寿”,系杨彭年、杨凤年之弟。擅长捏制法,所选泥料均名贵。
瞿应绍
(1780 -1849),字“子冶”,初号“月壶”,晚号“瞿甫”,又号“老冶”、“陛春”、“壶公冶父”。上海名士,道光间贡生,工诗词书画,尤善画竹、兰,兼能书法篆刻。
清·徐康《前尘梦影录》卷下:“越三十年,上海瞿子冶,欲烧砂壶,请邓符生主阳羡监造。子冶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符生则善篆隶。所制虽不逮'曼壶’,然留传不多,市中亦以之居奇。”
民国·漱石生《退醒庐笔记》:“邑绅瞿子冶广文……道、咸间尤以画竹知名于时。……更喜以宜兴所制紫砂茶壶,绘竹于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其项背,故当时一壶之值,已需三四两。……今偶有此种'瞿壶’,古董肆皆居为奇货,非十金、数十金不可,而真者尤未必能得。”
邓奎
字“符生”,浙江吴兴人,工书法,精篆、隶,尤擅摹刻。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
吴月亭
字“竹溪” 为杨彭年挚友,曾应杨彭年之邀,参与“曼生壶”的制作。既善制壶,又善陶刻。曾与邵二泉合作,由月亭制壶,二泉镌铭。制器常钤“竹溪”,“竹溪吴月亭制”印章。刻铭署“竹溪刻”三字。
邵二泉
嘉庆、道光间艺人,杨彭年徒弟,尤擅制中壶。曾随乃师制作“曼生壶”,工镌壶铭。常与邵友兰合作,前者刻铭,后者制坯,道光年间两人曾为宫廷制壶。
邵友兰
善仿古壶,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 “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
顾景舟评论说“与邵大亨同时的邵友兰,年龄稍轻,亦生于乾隆晚期,殁于同治初年,享寿颇高.....在技艺上, 他比大亨则要逊色多了。”
亦有论者认为邵二泉,号“友兰”,二泉、友兰为同一人。
潘志茂
曾与邵二泉等合作制壶。
潘仕成
字“德畲(音yu,读如 '鱼’,熟田)”,广东番禺人,收藏书画极富。曾画图设计,订制茗壶,习惯印款落于盖墙,人称“潘壶”。
朱坚
字“石梅” 号“石眉”,又号“石煤” 浙江绍兴人。擅画人物花卉,工鉴赏,多巧思,首创砂胎锡壶,著有《壶史》一书。
史宝丰
嘉庆、道光时坯手,有紫砂堆花小方花盆传世。
邵正来
是邵盖明后裔,制壶走自然朴拙之路。
邵俊根
工茗壶,擅粉彩装饰。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
(1821-1908)
邵大亨
(1796一1850),清嘉庆道光年间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以光素器见长,所作以浑朴取胜,气韵温雅,简洁庄重,气势不凡。
大亨壶在清代已被视若拱壁,有“一壶干金,几不可得”之誉。其性格孤傲,清介耿直,非到困乏时,一壶千金亦不可得。
周永福
学邵大亨法,善制“鹅蛋”壶。
邵权衡
(约1831 -1874 ) 俗名“邵大赦”,字“权寅”、“赦大”。为邵文金、邵文银后人。
其先祖邵敏展与苏东坡同窗。一说其为邵大亨昆仲。所制“竹段”、“梅桩”、“风卷葵’诸式,秉承杨彭年技艺。壶流制作有独到功力,民谚称“邵赦作壶,流水有音”。
晚年创立“权寅陶器店”,所用印款为“权寅赦记”楷书方正回文边框印。
邵友廷
成名于邵大亨后,所制“鹅蛋” “掇球”等壶绝佳。其养子为程寿珍。
蒋德林
字 '万全’ 、'万泉’,无师而艺精。光绪《宜兴县志》说他“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
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练简巧,取自然型式,为陈鸣远后巧手之最。字“石林”,堂号“曼陀华馆”,浙江绍兴人。与任伯年、梅调鼎、胡公寿等书画家常有唱和往来。曾与王东石在浙江宁波创建玉成窑烧造紫砂壶,作品稀珍。
王东石
号“苦窳(音yu,读如'语粗劣、腐败)生”,清同治光绪时人。所制茶壶,造型别开蹊径,独具一格,常为文人雅士制壶。曾与何心舟合作烧制“浙宁玉成窑”,泥料材质与宜兴近似而略有不同,出品承陈曼生、瞿子冶之文人壶遗风,喜在壶身刻铭。
乔重禧
上海人。师从瞿应绍画壶稿,瞿逝世后依师图稿到宜兴制壶。工刻绘,尤以梅花居多。刻绘时将口、盖全部划分,统一布局,为刻绘装饰之创新。
金士恒
善制日用陶罐、坛缸之类。后别具匠心,采用白泥制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形式怪异、实用美观的“蛹壶”。
清光绪四年( 1878,日本明治十二年),应日本常滑陶瓷名匠鲤江高须之邀,与吴阿根应邀至常滑建作坊,传授紫砂技艺,从学者有鲤江方寿、杉江寿门和伊奈长,被日本人奉为“陶业祖师”。
吴阿根
曾和金士恒一道被日本常滑市请去传授陶艺。
冯彩霞
是继杨凤年后的陶艺女名家。善制功夫茶壶,大如拳头,小如鸡蛋,其书法颇有欧阳询之韵,所镌款字精巧有致。曾受聘广东万松园听涛楼制壶,所制“万松园壶”、“听涛山馆壶”均为佳作。
杜世伯
字 “参云”,号“葭轩”,上海嘉定人。工书法刻绘,所制茗壶周身刻字款,秀美艳丽,不落俗套。
陈伯亭
一名“柏亭”,号“柏廷”“伯廷氏”。书画铭刻,独标一帜,“梅桩”壶卓绝。其子陈少亭。
陈白康
清代坯手,有“如意云纹汉方”壶存世。
范禄曾
清代中期名家,所制锡包壶善以浅刻岁寒三友及诗文为饰,特色鲜明。
吴露色
清代名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