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四战区入手,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队混乱、敌对的内部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有共产党的艰苦付出,也有众多国民政府人做出的努力。同时可以看到,中国的抗日剧中不再出现贬低国民政府和低智化日本侵略者的情况,让国民更加清楚地了解这段中国历史。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也不能摆脱大多数国民政府由于谋求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情况的出现,而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国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混乱、敌对的内部关系。
今天就从第四战区入手,快速看一下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队的内部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
一、'司令长官'花落谁家?
为了抗击日寇,方便统一部署,国民政府从抗战之初就划分了12个战区,建立了两个二级战区。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林立,各个派系之间心怀鬼胎,因此统一调配起来要麻烦得多。
在众多派系中,位于第四战区的粤系军队要棘手得多。粤系军队最早出现在袁世凯时期,为了提高本军队的战斗力,粤系军官在编制、操练和干部选用上都向袁世凯看齐,逐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随后,为了推翻清王朝和袁世凯的封建统治,恢复属于民主宪法,杜绝独裁统治再次出现,粤军一直跟在孙中山身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国民政府最初的事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粤军打下来的。
可惜的是,孙中山去世之后,蒋趁乱上位,以雷霆之势收编各军阀部队,而粤军内部也因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讧,并已经有四分五裂的迹象。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已经无暇顾及粤系内部的明争暗斗,只希望其能够帮助自己守好山河,看好国门。为此,蒋下令扩大第四战区的辖区,并任命何应钦为战区长官,余汉谋为战区副长官,下辖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
当时,日军的侵略脚步主要遍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同时在上海、广东等地发起了战争,整个中国陷入了一团乱中。何应钦本就身兼数职,且都是重要岗位,面对变换多端的战争局势本就焦头烂额,更没有多余精力去管第四战区的相关事宜。
而余汉谋虽然是粤军内部首领,但前面说到粤军内部冲突不断,所以如果将调度大权交给副司令官,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团结,而这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此,选择出一个合适的司令官就成为第四战区的首要难题。
实际上,在何应钦之前本有一个无论是从资格地位还是从威信能力上说都是非常适合的人,即陈济棠。陈济棠曾是粤军的军官之一,从军期间曾追随孙中山南征北战。
在孙中山去世、粤军内讧时趁机夺取大权,将党、军、政大权牢牢把握在一人手中,成为广东的'土皇帝'。抗日战争前,陈济棠曾与桂系军队联合,发动'六一事变'迫使蒋发布全面抗战的政令。
由于陈在上位期间曾与蒋发生矛盾,而在同期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让蒋感到不安,因此蒋重金收买了粤军的重要将领,搞垮了陈济棠。
如今看来,搞垮陈济棠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陈在局面将会是另一种场景。1938年,余汉谋率领的粤军在广州吃了败仗,国门失守,举国震动。
蒋知道后,看到了当前第四战区领导班子中的漏洞,决定重新派遣一名司令长官主持工作。此时,陈诚向蒋建议,派遣薛岳到第四战区工作,张发奎做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蒋点头同意了。
但没想到的是,蒋将第四战区的辖区进行了调整,将福建划归到第三战区,广西并入到第四战区中,而广西方面并不希望与自己有仇的薛岳前来主持工作,于是蒋只能让张发奎到第四战区去。
在经过几次波折之后,第四战区终于确认了最后的司令长官,开始了一系列的调遣工作。但从实际上看,新上任的司令长官似乎并没有起到调和矛盾的作用,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二、不可调和的内外矛盾
前面说到,蒋是趁机上位,并依靠不光明的手段收编其他军队,同时自己对出身黄埔的军队非常照顾,这就让其他军阀感到不平和愤怒,粤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已经加入到国军系列当中,但从上到下对国民中央政府的敌对态度并没有改变,很多来自中央的指示并不能很好地传达和落实。同时,粤军内部矛盾始终没有停止,将领与将领不和,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展开。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蒋派遣白崇禧、陈诚和梁寒操到长官司令部,重新划分第四战区内部的军政权力,明确落实各项工作。看上去,这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粤军内部的矛盾似乎有所缓和。
但是在粤军眼中白、陈、梁三人始终是外人,即使有中央的命令也没有任何权利来管理内部矛盾,更不要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没有办法,蒋只能在人事任用上做出调整。
在广东方面,蒋启用广东本地、有一定资历的蒋光鼐担任参谋长,任用与余汉谋没有矛盾,或者说没有接触过的陈宝仓为副参谋长,分别从白崇禧和陈诚手下抽调一名人员担任重要职位,允许余汉谋和张发奎将自己的人安排到人事、军务、副官、长官部等多个重要部门。
这样一来,广东上下基本掌握在余汉谋和张发奎手中,不仅不会出现之前将领不和的情况,还促进了长官司令部与下属集团军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广西方面蒋感到束手无策,毕竟从军阀混战开始,广西就是桂系军队的天下。
白崇禧、黄旭初、李宗仁分别掌管着广西的重要军务,就连张发奎也在当地有一支可以调动的军队,所以想要在这个地方进行人事调动,将军政大权交给长官司令部,就像是痴人说梦一般。
虽然经过调整之后,第四战区看上去一派祥和,但是从实际上是被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广东和广西。如果蒋无法改善广西'三巨头'掌握实际军政大权的现状,那么第四战区永远都呈现出一种面和心不和的景象。
三、混乱不堪的内部治理
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和之后的合作中,蒋看到'党领导军队'这一政策的成功。为了提高国民政府内部党在军队中的领导,蒋下令让全体军人,无论是伙夫还是士兵都要加入到国民政府中。
但真正落实的时候,每个部队并没有将这个政令放在眼中,而是一笑带过,毕竟国民政府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家心知肚明,更何况当前能力更强的人担任重要职位,能够为军队的发展做出贡献,谁又去在乎他究竟是不是国民政府呢?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蒋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第四战区一方面组建三青团来扩充后备力量,一方面与中统、军统搞好关系,防止其向蒋'打小报告'。
面对上级派下来的学员,第四战区内部也是心照不宣地将他们安排到并不重要,但能彰显能力的岗位上,并且努力做好表面工作。通常情况下,只要第四战区的人不太过分,事情没有闹太大,中统和军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去了。
此外,在其他方面第四战区还出现着严重的混乱,如造假行为十分普遍,吃空饷行为司空见惯,不良的官僚气息在整个战区中蔓延。
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第四战区的战力逐渐下降,再加上地区之间、派系之间长期不可调和的矛盾尚未解决,因此当蒋再来一次大的人事调动时,战区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内讧,甚至向蒋请求将战区一分为二,将所有的军政大权交给两个派系首领。
很显然,这一请求并没有通过。随后,中央政府发布一系列调令整治桂系军队内部,并将粤军划出第四战区,并入到第七战区中。就这样,第四战区成为了桂系军队的天下。
从第四战区成立以来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上看,国民政府内部关系的混乱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看到这一波三折的过程后,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最终拿到统治权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政府,毕竟在这样混乱的政治体制中,任人唯亲、唯利是图、贪赃枉法等事情随处可见,更何况这样的事情是从出现开始就没有被人严格的制止。
而这样的军队连自己国家安全都守护不好,更不要说希望代表人民的利益争取的统治权,他们从来都没有将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