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西苑:中小民营企业的命运是九死一生,留给许多传统企业家的出路只有2条

今天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命运将是九死一生,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很多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无法在产品经营层面得到解脱,而必须上升到资本运营层面去寻找出路。留给许多传统企业家的出路也许只有两条:要么你勇敢地出击,去吃掉别人;要么你勇敢地把自己脱光了,被别人吃掉。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房西苑《资本思维》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全文共计3400个字
阅读时间5-10分钟

01

经济转型靠并购来洗牌
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品质享誉全球,因此在中国人眼里,勤劳致富、卖力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产品思维理念能够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骨髓的根本原因。
卖力是靠产品交易赚钱,卖身是靠资产交易赚钱。中国人很少考虑后者,因为在本世纪到来之前,中国社会从来没有经历过全面的产能过剩。
当一个社会永远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的时候,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了就不愁卖不出去,你只要担心局部行情价格就行了,还有必要考虑出售资产吗?
中国人的传统信条是:宁让利,不让道。
也就是说,在商场上价格或利润都可以让步,但是赖以生存的资产和技能(无形资产)必须坚守。卖力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是卖身的事情没门!
可是历史在跨越新世纪门槛之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有两个重大事件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国内97%以上的产品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二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赤字,政府拍卖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开启了企业大规模卖身的先河。
从此,对于国内的企业家而言,产品经营不再是发展壮大的唯一选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从国有资产的并购重组中学会了资产经营。
从2000-2017年,二十一世纪过去了十八年,我们可以把这十八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0年到2008年,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民营经济突飞猛进的青春期。
这九年的高速发展是由两个因素造就的,一是上个世纪末的国有资产大拍卖,给民营经济准备了一块丰厚的资产,使大批存量资产实现了优化配置;二是中国进入WTO,为民营经济准备了一片肥沃的市场,为国内过剩的产能打开了一个泄洪的渠道。
正是这两个因素,创造了国内GDP以年均两位数速率递增的发展奇迹。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7年,这九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国内GDP的增长速度开始逐年递减。
在大跃进的年代,我们规划的超英赶美的目标何其宏伟,可五十多年后回头再看,简直不值一提。
今天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其他粮油、纺织、煤炭、水泥、汽车、机电等主要大宗产品的产能也多年稳居世界冠军。
于是去产能、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替代了保增长的口号,被越来越频繁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前面的九年,是产品经营的辉煌时期,也是企业家卖力致富的年代,你只要勤劳肯干就可以发财致富。
既然靠卖力可以致富,你要想超过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力臂。
什么是力臂?力臂就是金融杠杆。所以每一个企业家都在想尽办法获得银行贷款,谁拿到了贷款,谁就获得了加长的力臂,谁就可以跑在别人前面。
而后面九年,则是资本运营的黄金时代。经济的转型期要依靠剧烈的资产并购来完成,实体经济的浴火重生需要通过虚拟经济为它洗牌。
今天很多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无法在产品经营层面得到解脱,而必须上升到资本运营层面去寻找出路。

02

学会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有些企业家误解了我说的“到资本运营层面寻找出路”的含义,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资本运营唯一手段就是利用信用杠杆,以为只要能够拿到比别人更多的银行贷款,就能够摆脱今天的困境。
这种错误的认识给他们带来的可能是更加悲惨结局,在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年代,继续增加信用杠杆无异于饮鸩止渴。
到银行借不到钱算你幸运,这说明你还可以安安静静地死在家里,可借到钱的结果是你将死在牢里。
把话说白了,很多企业活不下去的真实原因非常残酷:这个社会不再需要它们了,它们所处的产业严重过剩或者早已过时,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身处在社会资源大洗牌的转型期,留给许多传统企业家的出路也许只有两条:要么你勇敢地出击,去吃掉别人;要么你勇敢地把自己脱光了,被别人吃掉。
在一次讲课的时候,我在大屏幕上画了一个鸡蛋,然后指着那个蛋对听课的企业家们说:在今天这个资源配置大洗牌的年代,你们企业的命运就像这个鸡蛋。
如果你能从内部突破自己,那将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虽然你身处的行业已经走向没落,但是趁着你还有多年积累的实力,可以主动出击去并购一个新兴行业的种子企业,让这个转基因的种子在自己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完成自己的转型。
而另一个出路就是被别人从外部敲破,成为别人的盘中大餐,也就是被别人吃掉。不过你只要接受了资本思维的理念,就算被别人吃掉也未必是最坏的结局。
既然要卖身,就得学会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如果你真能把自己卖个好价格,等于把资产变现了,然后再用套现的人民币转身投资一家朝阳产业的新兴企业,不同样完成自己的转型吗?背着和抱着一样沉,主动并购和被收购的结局殊途同归。
对于那个蛋来说,最坏的结局莫过于温水煮青蛙,静静地等待自己变质发臭,最终被社会遗弃。
曾经有人预言,今天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命运将是九死一生,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可是你只要学会了卖身,要么把自己卖个好价格,要么把自己卖个好人家,那也算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了。
山东聊城发生的“辱母案”曾经轰动了全国,企业家苏银霞在被人逼债的过程中备受侮辱的经历,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同情。
可是不知有没有人仔细想过,苏银霞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我们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结于放高利贷的逼债者,主要的原因需要从她自身寻找。
作为个人的苏银霞确实值得同情,但是作为法人的苏银霞应该深刻检讨。她最大的失败就是刻舟求剑,思维没有跟随社会的转型而转轨。
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市场形势出现了逆转,可是苏银霞却仍旧在过去卖力致富的经验道路上执着前行,只顾低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
执着,本应该是企业家的优点,但是在她身上却成了失败的基因。她没有意识到,除了她的员工之外,这个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她了。
她经营的山东源大工贸公司是做钢材加工贸易的企业,正处在国民经济的重灾区,银行抽贷本无可指责,指望集资或高利贷能够帮她度过难关无疑是饮鸩止渴,自取其祸。
也许她唯一的活路就是卖掉还能值点钱的资产(土地和厂房等),断臂求生,谋求转型。

03

杨白劳的教训值得反思
我有一回在一个总裁班的课堂上调侃说,杨白劳其实干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他把喜儿卖给了富裕人家,既解决了喜儿的生计问题,又摆脱了自己的债务负担,事情办得很漂亮嘛!可后来为什么自杀了呢?
是因为思想不够解放,是因为没有学会资本思维。
那天刚好赶上元旦前夕,总裁班要组织一台元旦联欢晚会。于是一帮学员根据刚才我的调侃临时编了一个舞台剧,名字叫做《杨白劳卖喜儿-故事新编》。
他们总共花了十分钟编剧,十分钟排练,然后上台演了十分钟,结果大获全胜,荣获当晚最佳节目大奖。
这是个讲述杨白劳思想解放的故事,前一半情节和旧版故事差不多。杨白劳贩卖豆腐借了黄世仁的债,拿喜儿作抵押,结果到了年关还不起钱,黄世仁只好没收抵押品,于是喜儿便成了黄世仁的人。
可是故事中间出现了转折,喜儿被黄世仁带走之后,杨白劳独自留在舞台上有一大段心理独白,阐述自己听了资本运营课之后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从产品思维转向资本思维的心历路程,然后把脚一跺,说要去找黄世仁谈判,要把喜儿卖个更好的价钱。
故事后一半极具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
杨白劳对黄世仁说:喜儿是我唯一的亲人,也是我唯一的资产,现在归了你,她的生活我不用担心了,可是谁来给我养老呢?我现在可是一点安全感也没有。
黄世仁说:要不我再补偿点钱给你好吧?
杨白劳摇头说:给钱不解决问题,钱花光了还是没有安全感。
黄世仁说:要不我投资成立一家豆腐生产公司,你来打工吧!你有一份工作,该有安全感了吧?
杨白劳还是摇头:我有劳动力的时候,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是当我丧失劳动力的时候,谁来养活我呢?我还是没有安全感!
黄世仁说:要不你也别来打工了,我送你点豆腐公司股份,你当个股东该有安全感了吧?
杨白劳继续摇头说:我更没有安全感了。
你是大股东,我只是个小股东,大股东难免欺负小股东,我又不识数,你整天编套假账来骗我,说今年不盈利,不分红了,明年不盈利,也不分红了。
我一辈子也分不到红,还不如打工拿工钱呢!
黄世仁沉思片刻,最后一咬牙道:要不这样吧,为了让你彻底有安全感,咱们这个豆腐公司由喜儿来当法人代表,由喜儿来当董事长和CEO,你该放心了吧?你女儿总不至于坑爹吧?
杨白劳听罢二话不说,立即与黄世仁击掌成交。
接着灯光转暗,舞台背后的投影大屏幕上闪出一行大字:“看懂没有?
杨白劳靠喜儿把黄世仁给并购了!”
台下一片哄笑,接着掌声如雷。
剧本虽然有点荒诞,但是从企业家的一片喝彩声中,我看到他们对资本思维穿透性的理解,甚至对资产并购中治权与产权的博弈都有了独到的见解。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