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陈惠芳:小人物素描(组诗之四)
账房先生
帮东家算了一辈子账
也该给自己算算账了
便搁下那把算盘,那副眼镜
走了,黑暗中的路
用不着看得太清
顺着走就是
谁接着拨弄
是非曲直
铜制的,木制的
都是如意算盘
进进出出的账
总会有了结的时候
盼个风调雨顺
天地之间,也有种种不适
歉收的年份
也要来个秋后算账
今天的财务室,有了处长科长
不戴眼镜,也能主管一方
我不知道
那些被打散了的算盘珠子
滚落到何处
一粒一粒乌黑的眼睛
遍地张望
2017年9月21日
搬运工
重。与生俱来的重
这些无法轻盈的领域
游走着负重的人
他们被浮光掠影的赞美所忽略
却被重本身所看重
负重的骆驼
分配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
如果是鸵鸟
只会将头埋进沙子里
负重的骡马
分配到了此起彼伏的山区
如果是孔雀
只会张开秀丽的屏风
标识着蚂蚁搬家字样的车队
在大街小巷中穿过
不知道蚂蚁搬家的时候
会不会堵车
我看到这些灰不溜秋的人
想起远方流个不停的清泉
我的心很堵
他们无法推卸,只能兑换
所有的重负
要么在肩上,要么在手中
要么全压在心中
这些人,也是父亲
这些人,也是丈夫
这些人,也是兄弟
这些人,也是人类
2017年9月21日
接生婆
瓜熟蒂落
村头的那棵树又挂果了
没有保胎期,没有保鲜期
要落,就落下来了
像雷阵雨
风风火火走来的
就是她,有些喜色
也有些焦虑
她的前世叫稳婆
她的后世叫助产士
亿万鲜活的生命中
我也被稳稳当当地接住
一个六斤四两的60后
没有任何异象,突然接了地气
那个剪断我的脐带
将我放在脚盆里的女人
又是谁接生的呢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
那个第一个抱住我的女人
走了
那一天,跟着她后面掉眼泪的人
都是她接生的人,成百上千
她没有崽女,所有送行的人
都是她的崽女
2017年9月22日
奶妈
自古至今,筑有回音壁
喊一声奶妈,喊一声保姆
宫廷,民间,都应了
血泪,乳汁,都应了
从汉丞相张苍的百名乳母
到慈禧太后的坐秀奶口
从李时珍记载的《服乳歌》
到郑板桥写作的《乳母诗》
奶水长流,流出显贵与卑贱
流出苦辣酸甜
问一问明熹宗
客印月奶出了一个皇帝
然后坐大
问一问艾青
大堰河奶出了一个诗人
然后无踪
问一问皇亲国戚
没有血缘,却有血脉
问一问平民百姓
没有香炉,却有香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母亲
奶过的孩子,一辈子满口乳汁
最牛的是乳名
最亲的是乳娘
2017年9月24日
纤夫
面对这些父辈
面对这些兄弟
面对这些裸体
面对这些铜像
很久很久,我失语
仿佛那根纤绳勒住了我的脖子
顺着这条线索
找到了汹涌的苦难
找到了坚忍的沧桑
找到了凝固的血泪
找到了凸凹的世道
一代一代,拉,拉,拉
我不担心红肿的肩头
勒出新的血
那些千年的老茧,叠加
成了坚硬的千层糕
任何的啃食,都已失效
我只担心这些水道
会不会撕裂
我只担心这些河道
会不会拖到遥远的异乡
这些河,都叫母亲河
奔腾的母亲,不停地跋涉的母亲
养育了亿万子孙的母亲
只能含着泪
选择了这些儿子
砥砺前行
而让另外的儿子
歌舞升平
2017年9月25日
挑夫
我很想替谁,代写一个批示
上书:所有的中国籍画家与雕塑家
每年登山一季度
每天负担一百斤
免费的模特,都在山上
没有一个半途而废
一节一节,一级一级
笔直的、曲折的台阶
上升
那些消瘦而壮实的防火墙
被汗水点燃
我抢先一步,看见了
凸显的块垒
真的不愿意
在无比秀美的风景中
目睹如此惊险的苦难
如果我携带了千里之外的财富
会被自己凝重的神情
洗劫一空
这些名山
这些名贵的品牌
高傲地挺立着,只闪开了一条路
他们像牛像马
像一张普通的卡
上上下下,来回刷着
红肿的生活
2017年9月25日
蓑衣缝
大人的蓑衣很重
落了雨,更重
十几岁,骨架子小
插田扮禾,像披上沉重的盔甲
长长的蓑衣,拖泥带水
天放晴了,蓑衣挂在墙上
看上去很轻,像一个饿瘦了的人
收谷子的时候
我比蓑衣更饿
满川的稻谷,颗粒归仓
没有一粒及时地掉到肚子里
我一直不知道
编蓑衣的人叫蓑衣缝
他们摆弄着棕片与棕丝
有点像草鞋匠
其实,他们也是裁缝师傅
正因为我的无知
那些年的雨,至少有一半
白白地落了
人大了,力气也有了
蓑衣却不见了
我想询问一下柳宗元先生
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是不是借了隔壁的蓑衣与斗笠
当年,我正好是邻居
斗笠上还写着我的别号——
唐风雨
2017年9月26日
赶海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时
已经考虑媒体融合
瞧瞧这一个浩大的微信平台
每天都推送丰富的作品
这是一帮专职读者
趁着潮涨潮落
抓取最新鲜的内容
那些寻觅的目光
那些捕捞的手段
那些挖掘的本领
不亚于高级编辑
标题党被打了回去
沉没了
我从平原来
看见了更开阔的平原
我从山峰来
看见了更高端的山峰
海滩上,陌生的面孔
充满鱼腥味,光怪陆离
我不会游泳
也就没有了沉浮
面对捡拾来的生活
我不能推波助澜
也要煽风点火
那一盏渔火
替代久违的煤油灯
升了起来
2017年9月26日
打草鞋的人
草鞋,是草打的鞋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怕穿草鞋的
草鞋是鞋的祖宗
真的弄了个千秋万代
草鞋,是草打的鞋
商周叫“扉”,门扉的扉
汉朝叫“不借”,成了朝野的时髦
那个“履不借以视朝”的汉文帝
与儿子弄了个文景之治
奉行节俭,不枉穿过几回草鞋
那个卖草鞋出身的刘皇叔
三顾茅庐,也跟茅草有关
草鞋,是草打的鞋
草鞋不分贵贱,都是粘脚的角色
平民百姓穿,皇帝也穿
侠客隐士穿,大臣也穿
征夫戍卒穿,将军也穿
樵夫轿夫穿,和尚也穿
打草鞋的人,忙于供应手艺
根本没有时间草芥人命
草鞋,是草打的鞋
跋涉万水千山的草鞋
快要失传了,一丝一缕
还原成一枯一荣的稻草
还原成吓唬小鸟的稻草人
草鞋悬空
接近千古
2017年9月27日
电报员
请往这边走,那边歇业了
电报员走了,电报员老了
电报员回家带玩手机的孙子去了
就这么一阵子
熙熙攘攘的楼,空了
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
世界还是这么大
道路还是这么远
仿佛
那些通风报信的烽烟
那些驰过驿站的快马
那些天上飞的信鸽,地上跑的信狗
那些改头换面的卧底
都回头看了一眼,神色各异
坐在发报房的人,坐成了雕像
走向电报局的人,走成了轻风
170余年前,拍发第一份电报的莫尔斯
突然醒了,那份电文回到了《圣经》上
“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我很想发一份电报
不用加急,慢悠悠地
发给刚刚离去的父亲
四个字“一切平安”
一字千金
2017年9月28日
织女
如果机器人要成立作家协会
织女们更有资格
西汉织女手摇纺车的时候
机器人的手脚
还长在神话传说中
我估计织女作协的会长与副会长
比机器人作协的会员还多
男耕女织
农耕文明,田园牧歌就是这么来的
牛郎织女
仰望银河,弄疼脖子就是这么来的
三更半夜,摇动纺车的娘
瞄一眼蚊帐里的满崽
童谣就是这么来的
夏秋之夜,一种鸣叫的虫子
靠“轧织轧织”的声音
跟着沾光,叫做纺织娘
纺车,手摇脚踏
一个小圆,变成一个大圆
在空中画了很多的圆,停止了
那些棉布,那些粗布
温暖了无数的身子,破烂了
大大小小的纺车
跟着变冷,然后
用最后的一点骨架
用最后的一点力气
用灰烬的形式,站立火中
2017年9月28日
暗房冲洗师
无数次走进暗房
无数次走进黑屋子
一卷一卷,冲洗胶片
最后一次走出来
发现天变了,发现天亮了
这个天,叫数码
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
不必安电池了
不必装胶卷了
不必担心半途而废了
只需按下快门
老式相机搁浅了,像老船
柯达先生和富士先生
也累了
一辈子多么相似
经历一次一次拍摄、冲洗、成型
从光明到黑暗,从户外到暗房
从黑白颠倒的负片到循规蹈矩的正像
比照,端详,筛选,珍藏
所有的照片,慢慢地变黄
顾城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说——
光明给了我闪亮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黑暗
我梦想当一个暗房冲洗师
在一块黑暗的地方,落脚
冲洗自己的单薄
2017年9月29日
马帮
一群马来了,一群人来了
一个帮派来了,一个集团来了
一股势力来了,一种威望来了
山川之间,凸凹之间
缓慢地涌动,唐宋的嫡系部队
茶马古道。茶与马。
茶马互市。互市了的茶马
成为茧
血泪互市。互市了的血泪
成为酒
日月能互市吗
日月明了,也暗了
风雨能互市吗
风雨飘摇,摇响千年的铃铛
马昂首,人低头
草昂首,路低头
东南西北,皆为方向
春夏秋冬,遍地岁月
春不走东,夏不走南
秋不走西,冬不走北
唯马首是瞻
赶马人装卸了沉重的茶香
途经冰天雪地
途经莺歌燕舞
一声口哨,一声吆喝
独特的马语,写进大地词典
飓风翻不动,星辰看不完
高亢的赶马调,盖过了信天游
我赶不上最后的一批马帮
只能躺在马蹄声里,假寐
鼾声四起,举目无亲
2017年9月29日
更夫
巡夜,将夜巡成了
上半夜和下半夜
打更,打了五更
将时间都打碎了
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哪都没去
时间就在身边,一点一滴
漏下来
一面铜锣,一根竹梆
一搭一档,边走边敲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就这么从远古走过来
就这么从巫术走过来
最早的那位巫师打更驱鬼之后
牛鬼蛇神,胆子更大了
黑夜不知白天的白
笃笃——咣咣
守着滴漏,守着燃香
从落更打到五更,由慢到快
有章有法,六更就不打了
鸡叫了,天快亮了
皇帝该早朝了,农夫该下地了
钟表来了,更夫走了
时间有了精准的刻度
却越来越模糊
巡夜的人,被夜色包裹
梦游的人,却异常清醒
独行者指着自己的影子说
这就是最佳搭档
2017年9月30日
作者简介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市流沙河。1984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现任《湖南日报》科教卫新闻部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6年11月,被“博客中国”评为“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新锐诗人”。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九章先生》。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