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人气榜 | 梁晓声《哥俩好》(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男,原籍山东荣城,生于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家庭。1966年初中毕业,两年后参加黑龙江去北大荒,当过农工、拖拉机手、报导员和小学教员。
1971年参加兵团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表处女作小说《向导》。1974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77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和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别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和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人世间》获茅盾文学奖。

作家声音

短篇小说

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有一个二十岁读大学的哥哥和一个四岁多的二胎弟弟。疫情期间他们的父母因故滞留武汉,照顾弟弟、防患疫情的重任骤然降临到二十岁哥哥的肩上。从来就习惯了父母照顾的这个小哥哥能行吗?他们哥俩到底如何共渡难关?

哥俩好

文 / 梁晓声
嗨,各位朋友好!
什么?我谁呀?那位朋友你急个什么劲儿呢?你不打断我的话我不是就说了吗?——我姓罗,大名也就是户口本上的名叫罗玉成,小名叫小成。我今年快五岁了,明年该上学了。什么?……大声点儿,你耳朵才有毛病呢,我没听清是因为你的话声音太小!我怎么装大人说话了?小孩子就不该说“各位朋友好”吗?大人的朋友是朋友,小孩子的朋友就非得说成“小朋友”吗?这是谁规定的道理?不管谁规定的,我才不认这个理呢!各位朋友!各位朋友!我偏这么说。哈,怎么安静了?没反对的声音了?没人再打断我了?那么我接着说了哈。我有一个哥哥叫罗玉朴,他没小名,爸爸妈妈就叫他玉朴。我哥比我大15岁,已经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工艺美术的。是不是亲哥?当然是亲哥啦!前几年不是允许生二胎了吗?总希望再有个女儿的我爸我妈,所以就又有了我。我爸我妈后悔没后悔?从他们对我的表现来看,肯定是没后悔的。如果他们后悔了,即使有一点点后悔,那我也是感觉得到的,我又不傻。事实是,我很聪明,在这个世界上起码有三个人深信这一点:那就是我爸我妈和我哥。自从有了我,我爸我妈就再没说过希望有个女儿的话。

  我妈常说的倒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我爸就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咱俩的想法总是一致的。”

  他们那么说时,我往往在睡觉,爸妈坐在我左右的床边上,都笑微微地看着我;那时我爸笑得比我妈更开心。

  我呢,其实有时候也没睡着,只不过是在闭着眼睛装睡,偶尔把眼睛偷偷睁开一条缝。我喜欢爸妈一左一右地坐在床边看我,谈论我——那会使我觉得自己对于他们很重要,当然也会使我感觉良好。

  所以,什么都不想玩儿的时候,我喜欢假装睡着了一会儿。因为我醒着的时候,爸爸妈妈反而不那么笑微微地没够似的看着我了,也不会说那种话了。

  对了,该聊聊我爸我妈了。

  我爸是湖北武汉人,大学毕业后成了北京人,在一家国企房地产公司任设计师。托我爸的福,我的家挺宽敞,我从小就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房间。和许多一般人家的孩子相比,我的命可以说挺好的了。我自己也很知足,从小生活得快快乐乐的。不但不理解什么叫“不开心”,甚至也没感受过什么是“不顺心”。我妈是老北京人家的女儿,在邮局工作。虽然姥姥姥爷是老北京人,他们的家却没法与我家相比,在一条老胡同里,具体说是在一个人家较多的老院落里,住的是一大一小两间老平房。

  我要讲的是我才四岁多一点那时候的事。

2020年春节前,妈妈陪爸爸回武汉探望我的爷爷奶奶。我哥因为暑假时期独自去武汉看望过爷爷奶奶了,也因为他自己联系了一家公司,超前实习,爸爸妈妈就批准他不去了。我是非常想去的。只要是出远门,不管是不是去爷爷奶奶家,也不管是去哪里,我都想去;我正处在小男孩渴望出远门的年龄。即使不出远门,我也是一个在家里待不住,喜欢在外边玩儿的男孩儿。但我感冒了几天刚退烧,爸妈怕我一出远门又折腾病了,决定不带我去;我是个容易感冒的孩子。

  妈妈出家门前嘱咐哥哥:“照顾好你弟弟哈,他的感冒还没彻底好,千万别让他又发起烧来。”

  哥哥说:“没问题。”

  我生气地说:“我才不用他照顾。”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别闹情绪嘛!不带你去,是为你好。要听哥哥的话,使哥哥省心。”

  我一甩头,跑进自己的小屋去了。

  一会儿,哥哥出现在小屋门口,问我:“想不想哥哥陪你玩儿会儿呀?”

  我已经躺在床上了,不理他。

  哥哥又问一句,我猛地往起一坐,大声嚷嚷:“别烦我!”

  哥哥笑了笑,转身离开。

  自从我开始认识人了,除了爸爸妈妈的脸,我能记住的第三张脸,就是哥哥的脸。除了“爸”“妈”,我学会的第三句话是“哥”。一个单字究竟算不算一句话,这我可不清楚,但咱们何必讨论这个问题呢!

  到我一岁多的时候,也就是会叫“哥”以后,我开始明白了一种关系,那就是——除了爸妈,哥也是爱我的一个亲人。

  像许多城里人家的小孩一样,我也是由阿姨带大的。我跟阿姨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我入托以前,阿姨睡在我旁边的日子比妈妈睡在我旁边的日子还多。人真是好奇怪,虽然阿姨对一个小孩子的照顾比爸比妈比哥要周到,但小孩子见了爸爸妈妈和哥哥,还是会觉得格外的亲。如果连续几天没见到,心里就急、就想。我哥成为大学生以前,我每天晚上都能见到他。他高考前那半年,晚上到家都八点多了,我坚持不睡,一定要等他回来,见到他了才睡。他成为大学生以后,我经常问爸爸妈妈:“我哥这个周末回家不回家呀?”

  如果爸爸妈妈说“肯定回来”,我就很高兴。

  你们问我有一个大自己15岁的哥哥是什么感觉?

  我的回答是:“不怎么样。有时候太别扭了!”

  当然,这是我以前的感觉。

  我哥到了高二的时候,个子已经和我爸一样高了。成为大学生以后,个子比我爸还高。我妈说他的身高已经一米八三了。想想吧,一个四岁多点儿的小男孩儿,有一个一米八三的大哥哥,那是多么别扭的事儿,简直想不别扭都做不到。每个星期六或星期日,我哥必定会带我在小区内玩一次——或者他骑自行车,让我坐在大梁上。有一种专为大人用自行车带小孩而设计的小活座,硬塑料的,拆下来装上去都很方便。但是如果大人那样带着小孩还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上去,交警叔叔发现了是要罚款的,因为太不安全了。所以后来不生产了,也买不到了。听我哥说,他小时候,我们的爸爸那么用自行车带过他,我家那东西是当年留下的。他骑自行车带我的时候,从不将自行车骑到小区外去。我有我的小三轮车,更多的时候是我骑着我的小三轮车在小区里绕圈,他大步走在我旁边。如果我骑快了,他就小跑几步跟上我。还有的时候,他让我骑在他肩上。比起来,我最喜欢骑在我哥肩上;第二喜欢他用自行车带我;最不喜欢我骑着自行车绕圈而他跟在我旁边。那情形非常像他是我家雇的一个男性小保姆,专门负责看管我的。大家想想,这有多么的糟。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广场,经常有孩子们在那里玩儿,最多的时候会有三十几个,包括小学生们。那里有儿童滑梯、大人健身的器材,还有长椅。看小孩的爷爷奶奶姥爷姥爷们坐在长椅上聊天,年轻的年老的阿姨们也会出现在那里,或者守着娃娃车,娃娃车上坐着手拿玩具的小娃娃;还有被主人同时带到那里的狗狗……

  如果我哥骑自行车带我经过那里,恰有一个孩子看见了我,喊我的名字,叫我过去玩儿,那有多尴尬呢?

  要是骑自行车带我的不是我哥,而是我爸或我妈,其实也没什么尴尬的对不对?

  可他是我的亲哥呀!

  有几次我忘了跟在我旁边的哥,直接将小三轮车骑到了广场上,那时我哥就会喊:“小弟,慢点儿骑,当心撞到别的小朋友!”

  结果,广场上的小朋友和长椅上的大人的目光,全都被吸引到了我哥身上。接着,和我熟悉的小朋友会纷纷问我:

  “他刚才叫你小弟,他是你哥吗?”

  “你哥可真是个大哥哥呀?”

  “他喜欢你吗?”

  “他陪你玩吗?”

  “我看不会陪他玩!”

  “那不是白有那么大个儿一个哥哥了吗?”

  “是呀,不陪弟弟玩儿的哥哥多没意思啊!”

  “我也想有一个哥哥,可是不要你哥那么大的!”

  “我喜欢那么大的哥哥!”说这话的是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男孩,他居然跑去央求他姥姥:“姥姥姥姥,也让我妈给我生一个那么大的哥哥嘛!”

  我懒得回答那些问题。

  因为事实是——我哥虽然喜欢我,但是却从没主动陪我玩过。

  “玉朴,有事儿没事儿?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儿,陪你弟玩会儿呗。”

  在家里,我常听到爸爸或妈妈对我哥这么说。这时,几乎只有这时,他才会走到我跟前,蹲下他那一米八几的大个子问我:“想让我陪你怎么玩?”

  听听,这是什么话?是愿意诚心陪我玩儿的话吗?

  别以为他大我15岁,我就听不出来他的话是不是诚心的了!

  我已经说过,我不傻。三岁多的时候,我已经能背十几首唐诗了,已经认识几十个汉字了,已经会写爸爸妈妈我自己和我哥的名字了——这样的小孩,应该算是很聪明的小孩吧?

  所以只要他那么问,我就会听出他的不情愿,就会闷头闷脑地回答两个字:“不想。”

  有时仅仅回答一个字:“不”。

  他却好像不长记性,下一次往往还那么问,还对我爸或我妈说:“他自己正玩儿呢,他不想让我陪他玩。”

  说完,立刻就起身回到自己屋里去了,仿佛他当哥哥的义务已经完全尽到了。

  还有一次,他带回家里三名同学,二男一女,让我叫他的同学“哥哥”“姐姐”。

  我当然得叫啰。

  这么一点儿面子,我怎么也得给足了他呀。

  “呀,今天才知道你还有个这么小的弟弟!”

  “小家伙虎头虎脑的,蛮好玩的嘛。”

  “玉朴,你这小弟弟和你比,智商怎么样啊?”他们开始当面议论我,像议论一只小狗。议论时,还摸我的头,弹我脑门儿。

  我哥小声说:“智商没问题,相当聪明,咱们说的话他都懂。”

  听听这叫什么话?

  明明知道我聪明,还当着我的面儿跟你同学说那种话?你那种话是点评我优点的话吗?如果连你同学们说的几句一般话我都听不懂,那我还算是个聪明的弟弟吗?那几句话里最难懂的不就是“智商”两个字吗?智商高低不就是聪明不聪明的意思吗?你这个哥哥和爸爸妈妈在饭桌上经常说智商怎样的话,我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当我真不明白呀?

  他同学的话、他同学对我的举动已经使我不高兴了,他的话更使我来气了。既然我是他弟弟,那么我和他同学不就是平辈的人吗?平辈的人对平辈的人应该讲点儿起码的礼貌吧?你同学也太不拿我的自尊心当回事了吧?如果我有和他这个哥哥平等的家庭权利,我真想宣布他这三个同学是不受欢迎的人!

  我心里正生着哥哥的气呢,那位姐偏偏又说了句让我恼火的话。

  你们猜她说什么?

  她说:“让姐抱抱你好不?姐要和你这个小弟弟自拍几张,姐要发到朋友圈。”

  “朋友圈”你们懂吧?

  好,懂我就不解释了。

  如果我允许她那样,我自己还有面子吗?

  我的面子就不是面子了吗?

  我大叫一声:“不好!”

  我还朝她做鬼脸,一转身跑入我的房间,把门关上了。

  不仅那位姐,包括我哥在内的他们四个人,当时吃惊得像是我突然变成了一个要咬他们的怪物。

  现在你们理解我刚才的话了吧?就是那句——有一个比自己大15岁的哥,某些时候不但别扭,还会多了些烦恼。

  咱们再说我爸我妈的事。爸妈原本与我哥和我说好了的——他们要在武汉陪我爷爷奶奶过三十儿过初一,初二上午乘飞机回北京,下午就到家了。

  可是由于武汉封城,他们回不来了。

  我哥是初二下午告诉我的。

  当时我倒也没什么过度的反应。晚回来一两天就晚回来一两天呗。

  我问:“那什么时候回来?”

  “这我可说不准,爸爸妈妈也说不准,目前没任何人能说得准。”

  我哥一脸愁样。

  我愣了愣,又问:“你就说最晚会晚到什么时候吧。”

  我想,再晚也无非就是春节期间爸妈都回不来了。回不来就回不来呗,没人管我,我正好可以把没看过的动画片都看了。从早到晚都在看,估计哥哥也得依我。他都大一了,有时玩电子游戏还玩起来没够呢。

  我哥却说:“也许一个月后,也许两个月后,也许时间还要长……”

  我大叫:“你骗我!”

  我哥说:“你看哥像骗你吗?”

  他确实不像在骗我。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嘛……”

  我哭闹起来,将拼了一半的拼图拂一地,还把床单拽到地上,抡起枕头打我哥。

  “别胡闹!”

  哥哥吼我一句,把枕头夺了过去。

  我长这么大以来,爸爸妈妈从没长时期地离开过我,我能不反应过度吗?

  “坐下!不听话我可住姥姥姥爷那儿去了,把你自己留在家里!”

  我哥这句话使我怕了,乖乖坐下了,流泪不止。

  我哥问:“我刚才说武汉封城了,你没听到吗?”

  老实说,我当时正在玩拼图,没太认真听,将“封城”听成“风尘”了,以为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飞机起飞不了啦。

  哥哥就耐下心来,给我讲什么是冠状病毒;什么是冠性肺炎;传染起来有多快;为什么武汉必须封城……

  那都是我第一次听说的事,哥哥显然早就开始关注了。也显然的,情况那么突然,不是他所能预料到的。

  而我最明白的一点是——爸爸妈妈被封在武汉了;他们只能到武汉解封以后才能回到家里。

  “哥,那咱俩可怎么办啊?”

  我又哭了。

  我哥搂住我,拍着我的背说:“好小成,好弟弟,别哭,不是还有哥哥和你在一起嘛。放心,哥哥会把你照顾好的。”

  他哄了我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推开我说:“哥必须马上出去,买些重要的东西回来,你把你的小屋收拾一下,耐心等哥哥回来哈。”

  哥哥走了以后,我流着泪把我的小屋收拾好了。一边收拾心里一边想——从现在起,我必须做出一个好弟弟的样子给我哥看了!如果我太让他操心,那可就是我不对了。哥哥不是说了嘛,爸妈很可能一两个月都回不来呀!如果我和哥哥的关系别别扭扭的,多让爸妈在武汉那边着急啊!我们哥俩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我哥很久才回来,买回不少吃的喝的,还买回了两包口罩、两大瓶消毒液。他指着口罩和消毒液说,那才是主要的。说如果明天再买,肯定哪儿哪儿也买不到了。说他去了几家药店,才买到的——药店就剩几包了,主人起初不愿卖给他,要完全留着自己用;听我哥说了家里的情况才卖给他了。

  “没有口罩,越往后咱俩就越不能出门了。那个开药店的人真好,咱们应该感激人家对不对?”

  我哥跟我说那番话的口吻,和我爸我妈教导我时的口吻一样。

  我说:“对。”

  晚上,我和我哥吃的是买来的速冻饺子。只吃了速冻饺子。我看得出来,我哥根本没心思为我俩再做点儿什么吃的了,尽管妈妈春节前就往冰箱里塞满了食品,有的食品只要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但是我心里一点儿不满的情绪也没有,因为我连饺子都不想吃。我什么也吃不下了,变得毫无胃口了。

  我哥说:“别愁眉苦脸的,饭还是要吃的,必须把这六个饺子吃完,要不你半夜会饿的。”

  他说完,摸了我的头一下。

  我说:“行。”

  为了使他对我的表现满意,我勉强吃下了六个饺子。

  我早已养成了自己睡觉的习惯。但是那天晚上我不敢自己睡觉了,一闭上眼睛,黑暗中就会有妖怪出现——身子像“灰太郞”,却长着冠状病毒那样的头,嘴在头的后边,要咬人了头就一转,张开的大嘴里吐出好几条长舌头。我想和我哥一起睡,又怕他不但不同意,还训我。我感觉到我哥坐到我的床边了,他掀开被子对我说:“蒙着头睡觉可不好,以后得改改。”

  我不愿说我害怕,只是瞪大眼睛看着他。

  他温和地问:“愿意和哥哥一起睡吗?”

  我立刻说:“愿意!”

  我哥就把我抱了起来,而我搂住了他的脖子。以前我哥也抱过我,但我从没搂过他的脖子,我觉得那是撒娇。我可以向爸爸妈妈撒娇,那很正常。可如果一个弟弟向哥哥撒娇,算什么事儿啊?

  我哥的单人床挺宽,他让我睡里边。我正希望睡里边呢,那使我心理上更有安全感。我哥也同时上了床,靠床头坐着,将笔记本电脑放被子上,继续做他所做的事。

  我问他在电脑上做什么?

  他说在做一则关于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还让我看——那则广告中的三维人物设计得像我爸妈,有故事性,我感到又好玩儿又亲切。

  我哥摸着我的头说:“睡吧。”

  我就闭上了眼睛。

  我哥还在设计公益广告,这使我开始觉得武汉的情况也许没那么严重,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半夜我被我哥推醒——我尿床了。真丢人!我已经很久没尿过床了。

  我哥却说不是我尿床了,是他不小心将茶水洒到床上了。

  “看,这不是茶叶吗?”

  他说得像真事儿似的。

  而我觉得那几片茶叶是他成心放在床上的。

  我俩不得不转移到爸妈的床上去睡,并且一直睡到爸妈从武汉回到家里。

……试读结束,阅读全文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微店订阅。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11期

创作谈

童心与初心

梁晓声
从1988年至2002年,我一直工作在那时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所关注、所倾听、所讨论、所思考之话题,不可能不以儿童文学、儿童电影为重点,那是由工作要求所决定的。由此接触了较多的儿童文学作家、编剧、理论家和批评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编剧张之路任编辑部主任,他当年是我的好同事,现在仍是我好友。前辈电影艺术家于蓝是艺术委员会主任;前辈导演水华、陈怀凯是艺术顾问,聆听前辈的见解总使我受益多多。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并无读童书的经历。从前的中国童书不多,一般人家也没余钱给孩子们买书。爱读书的我这一代人,大抵跨越了读儿童文学的阶段,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想方设法接触成人文学了。

我是由于工作要求,从对儿童电影的鉴赏开始了对儿童文学之热爱的。十几年的工作熏陶,形成了我对儿童文学始终难以割舍的情怀。当年,我还创作过儿童电影,并且还获过编剧奖。去年,我也创作了两部儿童电影,都已制作完毕。

情怀这事儿,说白了即心结。
我创作《哥俩好》,乃心结使然。
“新冠”疫情对全世界造成的危害大矣。
对儿童们的常态成长过程当然也有影响。
幼儿园关闭了;学校停课;有的爸爸妈妈驰援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去了;有的爸爸妈妈因感染而被隔离了……
我认为这是值得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反映的。所谓“以小见大”,所谓“拾遗补缺”。
我认为儿童文学最能体现人类祖先需要文学的童心;也最能体现祖先创作文学的初心——“童心”指并不赋予甚多的诉求;“初心”指动力单纯,有过一个非“商品”的时期。
我对儿童文学的心结,很大程度上基于以上两点。
我创作儿童文学,很大程度也是为了回归一下以上两点,并享受之……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北京文学》题词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11期

封面及目录

/现实中国/

小康路上,因病致贫之痛(报告文学)/李琭璐/4

/作家人气榜/

哥俩好(短篇小说)/梁晓声/48

童心与初心(创作谈)/梁晓声/61

/《北京文学》70华诞经典回顾/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短篇小说)/曹乃谦/62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读后(评论)/汪曾祺/67

/好看小说/

给母亲洗澡(短篇小说)/乔叶/70

雪山(中篇小说)/张天翼/81

业余玩家(中篇小说)/孟小书/102

你好大圣(短篇小说)/吴君/133

小站乡党(短篇小说)/韦名/152

狗粮养的(短篇小说)/洪安和/158

因食而遇(短篇小说)/女真/162

冬夜箴言(小小说)/邢庆杰/171

/天下中文/

皋陶,一个人的四千年(散文)/刘汉俊/174

大匠之门(散文)/胡烟/182

室家纪(散文)/葛亮/191

/真情写作/

香樟花落了一地(散文)/姚育明/196

痛哭恩师李旦初(散文)/王春林/202

在天堂门口(诗)/赵丽宏/206

黄河入海流(组诗)/墨未浓/69

寻(外一首)/曲真慧/151

记忆的木箱(外一首)/黎晶/181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20年第11期

封面及目录

/《北京文学》70华诞经典回顾/

170/ 状元媒【原载 《北京文学》2008年第12期】叶广芩

由状元做媒,把引车卖浆者之家的姑娘与前朝皇亲贵戚的后裔牵到一起。这桩门户悬殊的婚姻会幸福吗?恩爱夫妻,是始于爱情,还是恩义成就爱情?叶广芩是继老舍、邓友梅之后,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笔下总会浮现消失王朝的背影,也总是咏赞永不会消失的来自市井胡同的尊严和道义。

204/京味文学的“新状元”——读中篇小说《状元媒》〔评论〕  贺绍俊

/中篇小说排行榜/

004/飞 发【原载《十月》2020年第5期】葛  亮

飞发,即理发。在香港北角的街巷里,有两家同名为“乐群理发”的店,一间复古时尚,一间老旧窄小。这里藏着父子三人的半世人生,以及那些关于香港飞发业的流水往事。你看,那从故事里缓缓飘落的,到底是发丝,还是时光之屑呢?

046/内 吸【原载《花城》2020年第5期】胡学文

一对残疾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到某蔬菜基地打工,之后便频频出现各种事故。这是有意为之,还是祸不单行?有人对贫苦的底层人报以最大的善意,有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们,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哑口无言……

082/大哥刘里明 【原载 《长江文艺》2020年第10期】范小青

他为那些不认识的人和企业解决了很多难题,人们都称他一声大哥,以为他背景深厚。然而,大哥只是小城里的平头百姓,无钱也无权。他到底身怀哪些绝技,能够游走在复杂的官场和民间,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厉害人物?

120/天空之镜 【原载 《当代》2020年第5期】陈  河

1967年,和伟大的革命者切·格瓦拉一起遇难的还有一个中国人,他叫奇诺。奇诺是如何出现在南美的?又和切·格瓦拉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将相隔数百年的华人拓耕南美的历史与现状连接在一起,在浩瀚的历史中寻找沉默的真相。

207/中国文学期刊中篇小说选目

208/《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11期要目

敬告读者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篇篇好看,期期精彩!

本期杂志已于2020年10月12日在北京上市,并陆续发往全国各地销售点。本刊为月刊,每期208页,内文全部彩色,装帧精美,且每期随刊赠送精美副刊。每册定价15元,全年12期定价180元,2019年杂志仍可订阅,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本刊,也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到《北京文学》微店订阅,或杂志铺(http://www.zazhipu.com)订阅本刊。

《北京文学》投稿声明

一、凡向我刊投稿,务请自留底稿,并将纸质稿寄《北京文学》自然来稿唯一收稿地址:(100031)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编辑部。

二、来稿勿寄我刊编辑或员工任何个人,以免丢失。寄往我刊编辑部的任何纸质来稿,均有专人登记、编号并交由编辑审读,三个月满未收到用稿通知,请作者另行处理。

三、因人力所限,除专题征文活动外,我刊不接收电子稿。

四、我刊编辑杜绝有偿审稿,也从未以任何方式授权其他单位及个人使用杂志社名义接收稿件,更从未以发表稿件名义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和版面费,欢迎广大作者读者监督、举报,一经核实我刊将严肃处理。

特此声明。

《北京文学》编辑部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国内邮发代号:2-85  国外邮发代号:M428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国内邮发代号:82-106  国外邮发代号:M1780

刊社发行部电话:010-66031108

线上订阅:官方微店、中国邮政、杂志铺

电子版合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