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灵璧游集镇后乡草庙与透亮碑的传说
后乡草庙与透亮碑
文/游传化
后乡地处灵璧县游集街东北角,是游集街游氏先民最早生产生活的地方。清康熙年间(约1663年)国泰民安,这里人丁兴旺,游氏先民便在这里筹资兴建了这座坐北朝南三间大殿,东西各三间廊坊的庙宇。大殿中央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左侧是关公和赵公明两尊神像,右侧是送子娘娘,寺庙名曰观音寺。院内西侧立有一人多高的龟驮功德碑,上撰庙志文和施舍募捐香客名单。寺院大门两旁分别有雌雄两尊石狮把守,院门西旁便是土地爷和土地奶奶的青石座像,俗称土地庙。寺庙四周还留有十几亩田地,供僧侣们耕种用于贴补寺庙日常开支。当时因寺庙是土墙草顶结构所以被附近乡民习惯称之为“草庙”。
据说当年香火十分旺盛,信男善女求子上香,消灾还愿者络绎不绝,于是便把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定为观音庙会。每逢庙会,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寺庙门前搭台演戏,锣鼓喧天,琴声悠扬,客商摆摊设点,货物琳琅满目,黑棚(卖饭)里煎炸烹调香飘四溢,一派热闹非凡的庙会景象。
据传寺内的龟驮功德碑十分神奇,每逢晴日,用清水往碑身一泼,石碑立刻透明发亮,透过石碑可以远眺几十里地,远处的山川、树木、河流清晰可见。又说可以看到东京开封甚至西京长安的繁华城池,当然这只能是臆想而已。可以肯定的是因为那时空气新鲜、村庄稀少,又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和树木遮挡视线,远眺十几里是有可能的。
一九三七年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小镇游集也灾劫难免,他们在游集犯下了滔天罪行,因在庙内枪杀无辜,鲜血溅满了功德碑,玷污了神灵,从此石碑不透明了再也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了。
解放后这里依然香火旺盛,一直都有三两名僧人住庙念法经营。直到文革时期佛像和土地爷雕像被砸寺庙才被迫关闭。文革后期因夏楼灵山寺一名女僧人(非尼姑)逃难到游集无处栖身,便住在该寺暗中恢复法事直至寿终。以至后来被人们误认为这里是“尼姑庵”呢。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寺庙是土木结构、年久失修加之无人看管不久便倒塌了。现在仅剩大殿东墙一段残垣断壁,似乎在述说着这座寺庙的沧桑历史。
(游振信、游振彩口述)
(作者近照)
(本文作者游传化(尤传化),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红杏诗社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谣)申报人、灵璧红杏诗书画院秘书长、灵璧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审核小组顾问、第十届灵璧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