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什么更容易被记住?

玩好音乐 好玩音乐

如果想第一时间看到音乐人攻略的推送的文章,请记住这两个操作:1.把音攻微信号“标星”;2.文末右下角点“在看”

在艺术创作中,都会有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会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只有在有“重复性”的作品中,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愉悦。

1

音乐的重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首我们并不是很有兴趣的歌,但是在超市,在电影院或者在街角都能听到这首歌。
不久,我们也开始随着歌声打起来节奏,甚至下载这首歌,在走路或开车的时候哼唱起来。这种曝光效应会体现在各种事情上,当然也会体现在歌曲上。
重复的音乐让人无法抗拒,重复使音乐的节拍相连,下一节拍自然而然的连了进来,产生流动感。因此当你听到一些音符的时候,你已经在脑海里想到了下一个音符,你会情不自禁的唱下去,甚至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自己哼唱的声音越来越大,调查表明当人们听到音乐中的一节被重复,人们就很可能随着音乐摇摆或者打节拍。
重复的音乐更有代入感,让我们身临其境,在音乐重复过程中,人们会转移自己的关注点,每新听一次就会注意到一些不同之处。
在听第一遍时,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短语伴随的旋律,但是当音乐重复时,你的注意力就可以能会转移到吉他演奏者弹出的一个高音,或者是伴唱者美妙的和声。
重复手法将音乐的细微变化不断放大,储存刻录。
这种重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人类身体的自我保护。
在对“新”的探索之后,大脑的接受能力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新”的东西,就进入了欣赏的重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欣赏的是音乐的技巧细节和情感表达。所以,学习音乐鉴赏这门课重复聆听是必须的,它能帮助你捕捉到更多的细节。

森吉德玛 中国交响乐团 - 金色中国

音乐的重复实际上可以改变你的感知系统,虽然你不认为它有音乐的相似性,但是你却会体验到这些词仿佛是被唱出来的。
这种幻觉实际上揭示了听到一些带有音乐性的东西意味着什么。'音乐化'会将你的注意力从单词的含义转移到整个片段的轮廓(高低音的模式)以及其节奏(长短拍的模式),甚至让你忍不住随之哼唱或轻拍。事实上,听音乐的部分含义是富有想象力地去参与。
在文学创作中,有白描、重复、衬托、喻等写作手法。而音乐的写作,也有着陈述、反复、对比和变奏这样的手段。这些手法,是在前人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范式”,几乎每首音乐的创作都离不开他们,这也是一种重复。
具体到一首音乐的结构,也能体现重复。比如大家在流行音乐中经常用到的“主、副歌”,就是一种分节歌的结构,这种重复曲式,几乎被每首流行音乐复制。换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宋词的词牌,规定了每句的长短和声韵,同样的词牌,在词的形态构造上,必定是一致的,这当然也是一种重复。

谭咏麟演唱《定风波》的粤语副歌部分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思维拓展工具,注意力的转变和重复带来的高度参与感。实际上,当我们听的音乐比较相似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在情感区域更活跃,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喜欢它。
即使是非自愿的重复,完全违背我们自己的音乐偏好,但依然是强大的,比如那些“今年过节不收礼”之类的广告歌,我只要说出这几个字,你就能唱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音乐我们很讨厌,但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听到它,也会不由得跟着哼唱或者参与进去。反复曝光使一个声音似乎不可避免地连接到下一个声音,所以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把我们需要记忆的东西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呢?
比如,重复一个单词,不断重复“ATLAS”直到厌烦,这样做可以使你不再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注意到“L”更在“T”后面会发出很奇怪的音,在这种情况下,重复会为你打开发音这个新世界的大门,这在第一次听时是无法做到的。
每次有背诵任务时,首先大声的朗读它,每次都安排相同的朗读顺序,不要随机想读哪个就哪个,然后去仔细聆听自己阅读时候的音调,并记住它们的声音起伏变化,因为相比起那些没有重复的随机排列的声音,人们会觉得重复的随机排列的声音更有音乐性。
重复使得这些声音更加有秩序,所以当我们听到它时,会认为有很显著的音乐性。沉浸在脑海的想象中,思考着下一个音调会是什么。这种效应会给我们带来音乐那般挥之不去的效果,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音乐的片段会在我们的脑中不断回旋,一遍又一遍的回响的原因了。

*  本文图/文来自网络或经授权转载,版权(图/文/音/视频)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引用此文仅用于学习交流,观点属于作者个人,仅供读者参考。我们对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