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朗诵】阿斌:年味
我一面看着央视春晚红红火火的歌舞画面,一面思忖着自己的这个“年”。似乎,越是年长,对待新年,越是心境平和,也不再有太多的盼望。想起小时候掰着手指头数着新年到来的日子、盼望过年盼着穿新衣的迫切心情已是一去不复返,那时候的新年可是从新衣服、新裤子、新袜子、新鞋子到新头绳,从头“新”到脚,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年。于是小时候的新年,就承载了众多的盼望,除了新衣裳、还有压岁钱、还可以逛公园、放鞭炮、看舞狮……当然,过年还可以狂吃疯玩。实际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新年穿新衣的“新”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平时穿的都是“旧”的,只有过年才有“新”的,而如今天天有新衣穿、日日有大块肉吃,所以幸福感似乎来得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句小时候读过千万遍的春联在现在看来也已经是过时了,可是我依然时常记得小时候过年放完鞭炮之后,家家户户门前尽是红得耀眼的鞭炮纸屑的样子。我依然记得,大年初一的清晨,我和父亲早早起床,劈柴蒸年糕热米粽。在狭小的厨房里,父女俩不说话,只是不断地往灶里添柴火,跳动的火苗将我们的脸颊映得通红,我可以清楚地看到父亲的神情。隔一段时间,父亲就往锅里加一层米浆,不多时,七八层厚的年糕就蒸好了,母亲在最上面一层的糕面上刷了一层酱油,将做好了的肉馅往年糕面上铺上厚厚的一层,年糕就算是做好了。这时天还没有大亮,我们父女俩接着蒸发糕。蒸发糕要比年糕简单,只要将提前做好的米浆放在锅里用大火蒸上半小时,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发糕制作虽然简单,却是个技术活:“发”与“不发”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为家家户户在大年初一要吃“糕粽”,寓意学子们读书“高中”,“发糕”又寓意为“发达”“发家致富”,是为一个好意头。发得好的发糕,用手指头轻轻一戳,就会留下一个深深的手指印。这种小把戏小时候我也常常把玩过,少不了被长辈们瞪眼斥责,年少不更事,戳了就戳了,也不当一回事。
将这些活儿忙完之后,父亲开始将家里的唱碟机打开,放上一些诸如红线女唱腔的喜庆贺年粤曲小调,家里顿时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氛围。这时,我们也换上新衣裳,开始拜年。向所有的长辈们恭喜一轮,将所有的压岁钱拿到手之后,开始吃年糕和米粽,一大屋子人,有说有笑,说一些吉祥喜庆的话,父母还忘不了要叮嘱几句,嘱咐我们上街玩要小心、吃东西不能太杂小心吃坏了肚子之类的话,我们怀里揣着压岁钱开始三两成群地去“扫街”了。
那时候的压岁钱不需要用“红包”封住,五毛、一块、十块……比现在直接了当得多,我们将锃亮的压岁钱小心翼翼收到衣服内侧的口袋里就出发了。记忆中我跟姐姐上街的时候多一些,我们一路走一路逛,哪里热闹往哪里钻,东瞧瞧西看看,买一些平时想吃又没钱买的零嘴,然后循着敲锣打鼓的声音往人群里去,我们会花上一两个小时站在人群中看“狮子摘金牌”。那时候沿街的店铺总会在门前放置一些礼品并做成“金牌”状,礼品一般设置得很高,或是从二楼的窗台上吊出来,诱惑“狮子”到门店来舞弄一番,寓意来年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会七八个人组成一个“狮子队”,由一人在前面戴着大头木偶头套逗乐兼作引导,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另有两三人敲锣打鼓,“摘金牌”时舞狮两人借助简易的板凳、梯子、竹竿等工具,上下跳跃、左右腾挪,然后张牙舞爪、翻动着斗大的血盆大口将挂在高处的礼品一口咬下,人群中会顿时发出阵阵喝彩声,主宾皆大欢喜。有时候两三队“狮子队”争摘一个“金牌”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我们对“狮子”们的演技评头论足,对着摇破葵扇的“大头木佛”捧腹大笑,然后我们会一路穿街过巷,把我们能走到的亲戚家都“洗劫”一轮——挨家挨户拜年,将所有能想得到的压岁钱全部拿到手,最后在天黑前回家,将花剩的压岁钱“上缴”给父母当作来年的学费。不过也有例外,我记得有一两年,我和姐姐专心看完“舞狮子”出来,饥肠辘辘想买东西吃时才发现口袋早已空空如也,心中满是懊恼,一遍又一遍地翻遍全身的口袋,确信确实是身无分文了,才一面暗暗痛骂小偷太可恶一面空着肚子回家热米粽吃,反正我们心里也明白,大过年的,即使是遭遇了小偷,长辈们也是不会批评我们的!
那时候曾经以为,成长遥遥无期,每年过年都会是这样的一种模样,家人团圆,有吃有喝有玩快乐无穷尽。不知不觉中,年轮一圈又一圈地画,自己走到了一半是青春一半是沧桑的年龄,父亲也早已远行,再也没有人跟我一起蒸年糕,也再也没有人过年时给我们放粤曲小调……感觉就像是玩累了不小心打了一个盹,不想醒来已是日近黄昏物是人非,懂事时已人到中年时过境迁。白驹过隙间,而我既回不了故乡也去不了他乡,只能在独自唏嘘中感叹光阴荏苒。
大年初一出门之前,我开始给通讯录中的每一位亲人打电话拜年,感觉就像是小时候穿街过巷的样子。80多岁的老姨妈在电话里大声地说,昨天她走了大半个城市、逛了三个菜市场,终于买到了一支带着“藕笔”的大莲藕,满心欢喜……我感染了姨妈的快乐,心想明年我也要跟着姨妈一起去满城找这样一支带着“藕笔”的大莲藕回家过年。广东的姑姑说,想吃煎年糕和老街街口的酸料了;洛阳的表哥说他带着小狗上不了动车,现在正开着自己的汽车从千里之外往家里赶,一定要给他留几个美味的大米粽……我说好好你们都回来吧,满足你们所有的愿望!在说说笑笑中,我摆开了家里的大圆桌,仿佛又坐了满满的一桌子人,有滋有味地吃着年糕和米粽,而我还是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生……也许,年就是这样吧?年就是家的味道,家就是年的味道?!
本文图片均为网络资料图片
▏配乐朗诵:贵港市作家协会/贵港市大布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行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朗读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