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广记》版本考
《岁时广记》是一部包罗南宋之前岁时节日资料的民间岁时记,是人们研究岁时节日民俗的一本重要资料汇编。但是关于本书的版本研究,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笔者根据清代以来学者的种种考证资料,大量参考了明清以来的目录学书籍以及福建的地方志,做了关于《岁时广记》版本资料的综述,试图弥补这一空白。
一、《岁时广记》简介
《岁时广记》是一部包罗南宋之前岁时节日资料的民间岁时记。在本书的研究方面,虽然四库官员和清末的陆心源先生都曾经考证过它的版本问题,但是他们只是从编辑丛书的角度,对该书进行一个大概的描述,并没有详细地分析和阐述。胡道静先生则是在研究《事林广记》的时候,顺便考证了《岁时广记》的资料,并非专门研究。宋代是我国一个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时期。据陆心源和胡道静两位先生的考证,《岁时广记》成书于南宋末年,由福建崇安五夫子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陈元靓编撰。《岁时广记》以类书的方式记载了这一时期之前的岁时节日资料,在历代岁时记中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今,此书已成为人们研究岁时节日民俗的一本重要资料汇编。但是关于本书的版本研究,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笔者根据清代以来学者的种种考证资料,大量参考了明清以来的目录学书籍以及福建的地方志,做了关于《岁时广记》版本资料的综述,试图弥补这一空白。
《岁时广记》原书早已亡佚,《宋史·艺文志》中未见著录,南宋以来的书目亦少见记载。现存版本多为明清的抄本或清代以后的刻本。后世著名的藏书目录《古书经眼录》、《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崇文总目》、《旧山楼书目》、《藏园群书题记》、《著砚楼书跋》等,里面都没有任何关于《岁时广记》的记载,而即便里面提到陈元靓,也只是提及他的《事林广记》一书。虽然大家在撰写相关论文时,时常会引用到《岁时广记》,但也多半是相互转引,因此很多人在描述相关资料来源时,总是有点含糊其词。这本宝贵的资料并未在历史长河中湮灭,靠着一些懂得欣赏它的藏书家,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见到这本岁时记的集大成者。而且随着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这本宝贵素材的重要性。在讨论岁时节日问题的时候,《岁时广记》所辑录资料的珍贵性就越发显现出来,成为说明我国古代岁时生活的重要历史依据。
二、《岁时广记》版本概述
现在我们所见到最多的《岁时广记》版本,是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至1937年选编刊刻的《丛书集成初编》一套4000册中的本子。其中编号0179—0181的3册《岁时广记》即是根据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里的四十卷本刊印发行的,仅缺第六卷,又第五卷缺15行每行18字,第三十二卷缺15字,第三十七卷缺17行每行18字,卷首有“宣教郎特差知无为军巢县事兼理武民兵军正总辖屯戍兵马借绯新安朱鉴”所作的序言,“文林郎新得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监门道山居士刘纯君锡”所作的“引”,有分卷目录,有图说一卷,有句读。
此外,现在能找到的还有以下几种版本:清代曹溶所编的《学海类编》中所收录的四卷本。无图说卷,有朱鉴所作的序言,卷首有详细条目录,刘纯所作的“引”被辑录为“后序”,无句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岁时类”里所辑录的无图说四卷本,有朱鉴序言,无刘纯的引言,无详细条目录,无句读;陆心源编纂的《十万卷楼丛书》里所收编的四十卷本,首一卷“图说”,末一卷“总载”,共42卷,卷首有每卷总目录,无详细条目录;《笔记小说大观》六编第4册从2317页起抄录了无图说的四卷本,亦有详细条目录,无句读;《笔记小说大观》二十编第4、第5册收录了有图说首卷及总载末卷的四十卷本,卷前有刘纯的引言、朱鉴的序言以及陆心源的序言,卷首有每卷总目,无句读。
三、版本考证
目前所知最早提到《岁时广记》一书的,是明嘉靖年间的晁瑮。他在《晁氏宝文堂书目》的中卷“类书”条里,简单记下了《岁时广记》和《事林广记》两本书,并没有提到作者、年代及卷数。
明万历年间,徐渤所作的《徐氏红雨楼书目》,就不仅是简单地记下了《岁时广记》的书名,还列出了卷数和作者,只不过它是将此书列在了经部的“月令”条里,“《岁时广记》四卷,宋陈元靓”。据《天一阁存目》“史部时令类”的记载:“《岁时广记》四十二卷,存四十卷,宋陈元靓编。明乌丝栏抄本,四册,存首卷,卷一至四,六至四十,四十二。”这是关于四十二卷本《岁时广记》的最早记载。可以说,传于后世的四十二卷本,基本上都源自于天一阁的藏本。
清代钱曾曾经撰写《虞山钱尊王目录汇编》,来记录他的藏书。在第二卷“史部时令”里,钱曾记载了十二种岁时记书籍,其中之一就是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四卷。在他的《读书敏求记》卷二“时令”中,钱曾又添加了一些关于《岁时广记》的信息。“陈元靓《岁时广记》四卷,首列图说,分四时为四卷。诸书之有涉于节序者,搜讨殆遍,亦可人之‘小类家’。元靓南宋人,自称广寒仙裔。朱鉴刘纯为之序”。
清代沈复粲编的《鸣野山房书目》卷五(四部汇)记有:“格致丛书四十五种六十本《岁时广记》。”
清代莫友芝《鄙亭知见传本书目》,则不仅记录了《岁时广记》的卷数和作者,还记载了它的一些版本情况。在卷五上“史部”的第十“时令类”里记有:“《岁时广记》四卷,宋陈元靓撰。学海类编本有图说一卷,格致丛书本二十卷图全。路小洲有旧抄本,完全无缺。天一阁有四十二卷足本。”傅增湘作订补,认为“《岁时广记》四十二卷,陈元靓撰。清刘喜海嘉荫簃写本,十行二十五字,阑外有‘东武刘燕庭氏校钞’一行。刘氏手跋,云自天一阁录出,为本书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缺卷第五”。然而川大图书馆所藏的《学海类编》[民国九年(1920年)上海涵芬楼根据清晁氏本影印本],里面所收录的《岁时广记》,并无图说之卷。
清代陆心源公的《皕宋楼藏书志》卷二十九“时令类”中记有“《岁时广记》四十卷,旧抄本,丁月河旧藏。宋广寒仙裔陈元靓撰,刘纯序,朱鉴序。是书,四库全书未收,已刊入《十万卷楼丛书》”。由此可知,陆公自丁月河处得到此书,并将其收入了《十万卷楼丛书》中。但是“四库全书”中却是收录了《岁时广记》一书的,此处陆先生的“未收”之说,大概是因为四库所收为四卷本吧。另外傅增湘先生也对陆公的记载提出了一些异议。在《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六“史都四一时令类”中,他写道:“《岁时广记》四十二卷,宋陈元靓撰。清刘喜海嘉荫簃写本,十行二十五字,阑外有‘东武刘燕庭氏校钞’一行,刘氏手题从四明范氏天一阁钞本过录。缺第五卷,第六卷亦缺首叶,自屠苏散起。十万卷楼陆氏刊本乃言缺第六卷,何也!(丙子)”藏园群书是傅先生家藏所有,括号里所记的“丙子”是他看《岁时广记》一书的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1936年。
相比之下,瞿良士所辑的《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则透露了更多的资料。瞿良士在卷二“史部”里,不仅记有“《岁时广记》四十二卷钞本”这样提纲挈领的文字,更是将他所藏《岁时广记》一书中的后记原原本本地抄录了下来。这就为后人研究此书的传承,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在瞿良士所收藏的《岁时广记》卷三和卷四十二之后各附有后记。
卷四十二之后记有:
咸丰六年(1857年)秋,假得朱述之司马藏本录此,竭半月之功校毕。惜尚有讹误,拟检所引各书逐条对勘,惜亡佚已多,流传于今者,十不得三四矣。余又苦无闲晷,不久又将入都,姑俟异日再校。胡埏记。
戊午春日,心芸博士以是书出示,见其误谬甚多,因为重校一过,并检案头所有之书,略为对勘。正误处数十条,并用墨笔记于上方,然其舛讹处尚不少也。子槃识。
陈元靓《岁时广记》,向无传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著于录,称:‘前列图说,分四时为四卷。’曹倦圃辑《学海类编》,则并其图说佚之。乾隆中,四库馆开,即据曹本采入,故《提要》谓其于稗官说部多所征据,而《尔雅》、《淮南》诸书反多遗缺,盖指四卷而说,未尝见此完书也。岁甲寅,余在京师,一日袁漱六太守过访,谓余曰:‘山东刘燕庭先生前在浙藩任内,遣人至天一阁范氏钞得《岁时广记》四十二卷,当时奉为枕中秘,今燕庭先生已归道山,其藏书亦渐散佚,惟此索之不得,子其见之乎?’余曰:‘未。’是秋旋里,越岁因事赴浙,得识朱述之司马,询及是书,始知燕庭先生钞写时,司马亦录副藏之。司马为金陵故家,自癸丑二月、城陷后,藏书十万余卷,尽成灰烬,此书独留杭州行箧,幸而仅存。余急假录之,竭半月之功校毕。见其征引各书,《尔雅》、《淮南》而外,多有不传秘籍,即引《荆楚岁时记》等书,亦与今本大异,遗闻轶事,具见于是中,洵为有用之书。惟第五卷全缺,第六卷亦稍有残缺,第廿四卷内缺一叶,余皆完善。遵王、倦圃所藏,即前四卷之有目录者,实则全书纲领也,非见是本。何由识其面目。独惜四库馆开时,范氏进呈书籍有六百余种之多,何以独遗是书,岂故秘不宣欤?抑尚未收获欤?时之显晦,自有一定,余既有缘遇此,安敢枉匮而藏,异日当传抄数部,以答著书者之苦心,即刘、朱二公兢兢好古,亦略见一斑矣。咸丰六年,岁在丙辰九月识于琳琅秘室,时久旱得雨,新凉袭人。时又将入都,行礼凄然,问形答影,徒增叹息。仁和胡埏。
苏城吴保熙录。
咸丰七年丁巳冬仲,恬裕斋瞿氏欲借钞一部,阅三月而竣事。因新钞者字迹稍劣,余校过后以此本归瞿氏,载入《藏书记》中,以传永久云。戊午仲春既望埏又志。
这篇文字,主要是由胡埏所记,中间插有一段校书者子粲的校后记,有一段吴保熙的录后署名。子榘不知何许人也,从他的一小段文字来看,他应该是胡珽的一个朋友。胡埏粗略地校勘过《岁时广记》一遍后,子槃接手又重校了一次。胡珽,是清代的一个藏书家,字心芸,官至太常寺博士,所以子榘称其为“心芸博士”。
卷三条后面记的是:“戊午仲春,元和徐绍乾重校一过。这里的戊午,根据上文所记,应该是清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
结合其它书目所记,这两篇后记向我们展示了瞿良士所藏《岁时广记》版本的来龙去脉(见附图)。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宋代辗转流传下来的《岁时广记》主要有四卷本和四十二卷本两种。明代徐渤、清代莫友芝和钱曾所藏的本子,曹溶的《学海类编》以及《四库全书》所选录的本子都是四卷本,不过这里面又有一个区别,就是有的版本附带着一卷“图说”,而有的仅有四卷文字,图说缺失。而另外一种就是由天一阁传下来的四十二卷本,在这里我跟随天一阁书目里的称呼,将非四卷本的本子统称为“四十二卷本”。因为,所谓的“四十二卷本”,其实是由首卷的“图说”加正文四十卷以及末卷“总载”,而得来的四十二之数。而通常的藏书家讲到“四十卷本”时,要么是缺失首末这两卷,要么就会附加一句注解,“首一卷,末一卷”,所以实际上仍是四十二卷的本子。而“四卷本”又是节录“四十二卷本”前四卷的一个简本。有了《岁时广记》一书版本的清晰脉络,可以指导我们更全面地研究我国宋代以前的岁时民俗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直接采用最全面的版本,不至于以偏概全。(牛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