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寒气逼人”
寒气是万病之根。寒气是现代社会极少使用的一个名词,感冒及其所带来的痛苦感受则为每一个人熟知。寒气是感冒的真正罪魁祸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贻害无穷,为许多疾病埋下了伏笔。古往今来,真正的名老中医都非常重视寒气的防治,著名的中医典籍《伤寒杂病论》虽然包罗世间疾病,却以“伤寒杂病”统之,就是这个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持人体健康,就得从排寒扶阳入手,寒气是万病的根子。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分析这些疾病的症状,就能找到寒气的影子;祛除寒气,就能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现代社会,医疗技术进步了,为什么癌症患者朋友反倒越来越多?为什么近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英年早逝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多不为人所知的奇怪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怎么一下子多起来了?
这些疾病,大部分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现代人吸烟、酗酒、无节制地熬夜和缺少体力活动,过分贪凉饮冷、营养的不均衡以及药物滥用等,都是引起免疫力下降、寒气入侵,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寒气,绝不仅仅只是引起感冒、腹泻这样的寻常小病的诱因,而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有的朋友可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属水,性寒。如果寒气侵入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肾阳最易受损。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冠心病和中风 ;缓者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一部叫做《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医学著作。这部书在中医学领域有着极为特别的地位,它创制了中医最值得骄傲的特色和优势——辨证论治体系,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远远胜于大家所熟知的《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学经典,历代医家都尊其作者张仲景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顾名思义,就是论述“伤寒杂病”的一部专著。大家普遍认为,人类的疾病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根据发热与否,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不发热的,归属于杂病;以发热为特征的,归属于伤寒。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一个伤寒,一个杂病,就把所有的病包括进去了。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分析这些疾病的症状,就能找到寒气的影子;祛除了寒气,就能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一旦寒气损伤了阳气,就会造成温煦的“柴草”和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不足。温煦不够,就不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因而怕风怕冷,风一吹就打喷嚏,打寒战。动力不足,各种代谢机能就有所减退,表现出低血压、甲减、消化不良等病症。总之,所有伴有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症状的疾病,都可能是寒气引起的。
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寒气引起气血淤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也都与寒气有关。
寒气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气有关。
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冠脉综合征或者中风。
不仅如此,许多疾病,什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寒气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寒气和其他病因里应外合。
朋友们可能要问,您上面说的这些疾病,可都是些疑难杂症啊!如果病因是寒气,喝点生姜水,喝点酸辣汤,被子焐一焐,发发汗,寒气一散,不就可以好了吗?
这话说得好!有些疑难病症,知道了它的根本原因,治疗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困难。也有些病症,虽然寒气藏得比较深,但通过刮痧、灸法、熏蒸、拔罐,结合食疗、运动,也能得到根治。对于中医而言,寒气不算什么,一般都能除去。但要命的是,寒气会和其他病因结合起来,使疾病深痼难疗。
寒气会引起气血的凝滞,形成淤血,寒和淤又可以结合起来,使疾病复杂难治。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和中风,就有寒和淤的双重特征。对于这些病症,如果您只知道活血化淤,不祛除寒气,就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寒气会和湿邪结合起来,形成寒湿。许多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就是如此,肌肉关节疼痛不适,发热怕冷反复发作,关节又肿又痛。这就既要除湿,又要驱寒。
寒气久郁在里,也可能化热。有些疾病,表面上是上火,比如口腔溃疡、痤疮,内里却是冰凉怕冷,喜欢暖和。许多医生被假象迷惑,用清热泻火的方法,使疾病越治越重。如果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再感受寒气,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因此,要想健康,最聪明的办法,当然是不要生病。而要想不生病,就要弄清寒气最容易从哪里入侵,什么情况会招致寒气伤身。
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阳气,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有的朋友在户外行走,突然遭遇大雨,头部就会感受寒湿。加上头部阳热气盛,毛孔常处于开张状态,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大多数朋友如果因感受风寒而感冒,都会有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寒气入侵的反映。假如寒气长期从头部侵入,就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背部: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可以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慢性腰腿痛。而从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拔火罐、刮痧、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常选择背部作为治疗部位,就是这个道理。
口鼻:口是饮食进入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口把寒气带入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流行时,人们戴上口罩,就是为了防止寒气的侵入。
肚脐: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有经验的老年人,会给孩子做个兜肚,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能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防治多种疾病。
毛孔:全身的毛孔张开时,若不注意保护,寒邪会乘虚而入。剧烈活动后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调冷风,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及时喝生姜红糖水,使寒气从毛孔排出,可以防止这些疾病。
足底:组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足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经常按摩足底,用热水浴足,则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排散出去。
前后二阴 :迎着寒风大小便,性生活之后吹空调,此时寒邪就可以从前后二阴悄然入侵。这是许多男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总之,寒气是“无孔不入”,要防止寒气入侵,就得保护好我们的五官和“九窍”。
寒气虽然是冬天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可受寒。三九隆冬寒气凛冽,春寒料峭秋风凉,都会引导寒气入里。炎热的夏季,本来属于阳热外散的季节,但家里、办公室、商场,到处都是空调,人们又习惯于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从暑气逼人的室外一进入室内,凉气“嗖嗖”直透入骨。这样一热一冷,也最容易受寒。
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之后,大汗淋漓,阳气随汗而外泄,寒气可乘虚而入。这时,最忌受风寒。
洗浴之后,特别是蒸桑拿、洗热水澡之后,汗孔张开,不宜对着凉风直吹,也不宜马上进入空调房间。此时,风寒入内的通路已经打开。
有的女性朋友洗头后,不注意把长发吹干,湿漉漉的头发贴在头部、肩后,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梦乡。而睡眠中,人的阳气内敛,抵抗力会下降,寒湿之气很容易侵入。
性生活之后,周身放松,体表卫气暂时虚弱,也不宜吹电扇空调。否则,风寒会悄然侵入。
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是寒气侵害的主要对象。睡觉时一定要注意避风保暖,不要把头和脚正对着空调、电扇。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短裤和袜子,小孩则可以用兜肚护住肚脐,避免腹部受凉。
青壮年常自恃身体壮实,不易受寒,其实不然。那些长期工作在空调办公室的白领阶层,平时可能并没有感冒受寒的症状,但时间久了,体内积存的寒气就会以空调综合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困顿、疲乏,失眠,胸闷,不会出汗。
熬夜内耗气血,是寒气入侵的内应。有的朋友说,熬夜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年轻人精力过剩呀!不是说“20岁的人下班后想玩一玩,30岁的人下班后想歇一歇”吗?仔细想想却不是这样,我所认识的40岁上下的中年朋友,都有熬夜的习惯——查资料、写标书、做论文……常常忙乎到子时。
老年人也有喜欢熬夜的。看电视剧、手机网商畅游。不管自愿还是被动,经常熬夜却是事实。夜生活在丰富我们人生的同时,也在悄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夜间的活动,不管是耗力气的还是动脑筋的,都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的。各种活动后,人会感到疲劳头晕,思维不清。那是由于消耗之后,气血供应不上的缘故。熬夜偶一为之倒没有什么,但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各种紊乱症候:时间节律的紊乱、睡眠周期的紊乱、神经兴奋抑制的紊乱,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等。
熬夜,本身就是一个损耗气血的过程,而且又占用了人体营造气血的时间,因此气血的耗散远远大于白天。有熬夜经历的人都有类似的遭遇,一到凌晨三四点,就会手脚冰凉,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就是过多损耗气血、人体热量流失的结果,这时寒气就极容易入侵。
冰冷的饮料和寒凉的食物,使寒邪直接伤胃。昨天在超市,看到有推销员将清肠茶推荐给小孩品尝,被孩子的母亲大骂了一通。
冰冷的饮料最容易伤胃。一杯冷饮下去,可以使成千上万的胃黏膜细胞“为国捐躯”。细胞死亡过多,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一些食物,本身的温度并不像冰块、冷饮一样低,但却是凉性的,甚至是大寒的,能够伤胃。比如,螃蟹、梨、柿子、西瓜以及所谓的凉茶等,吃多了,就会引起脾胃虚寒。比如,吃了柿子又喝凉水,引起肠梗阻,在农村屡见不鲜;月经期间吃西瓜、吃梨,引起痛经、闭经,也很常见;长期服用寒凉的中药大黄、决明子、黄连等,引起肠道黑变病的病例也不少见。
为了健康,您必须警惕冰冷的饮料和寒凉的食物,它们是导致寒邪伤胃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议您少喝冰冷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喝凉茶要适可而止。饮料适当加热饮用,如牛奶、杏仁露等,可减少其寒性……总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丢了一生的健康。
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会内生寒湿。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两类体质不佳的人。一类人形体肥胖,动不动就气喘吁吁,精力不足,懒洋洋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另一类人则面黄肌瘦,气短乏力,抵抗力很差,容易伤风感冒,甚至一天到晚病容满面。如果考察其营养状况,会发现第一类人常常营养过剩,第二类人则往往营养不足。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都与阴阳失衡有关。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