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伽”境 - 初学瑜伽始于“凹造型”;再学瑜伽止于“凹造型”
开始练习瑜伽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练瑜伽就是做体位动作,这是没有问题的。起码我自己在刚开始练习瑜伽的时候是这样,我把努力基本都在用在凹出一个自己满意(主要是对得起观众)的体位造型上,并没有太多关注呼吸的平稳,或者需要几个呼吸进入体位,凹的是不是非常地不舒服。不管怎样,这个体位我做到了呀,解锁啦...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瑜伽练习的初级阶段。
在起步练习瑜伽之前,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关于瑜伽的“软”内容 - 就是瑜伽文化和哲学层面的东西 - 这些来自印度古典时期的东西并不在我们的日常文化中被太多的提及。于是“瑜伽“就会更多地与健身文化和健身项目联系起来,这也是很自然和可以理解的。大多数瑜伽练习者在初期的练习理念和态度,都会对标健身行业的理念和态度。直到如今,瑜伽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些许渗透,但是所谓“瑜伽”市场的最大一块,仍然是依附和对标健身行业的“健身瑜伽体位法”。
只是到入门瑜伽之后,有缘的健身瑜伽练习者才有可能碰到真正了解瑜伽文化的老师,开始知道练习瑜伽的重点不是用身体凹姿势,瑜伽体位的完成重要的是要“舒适稳定” (sthiram sukham asanam - 帕坦加利《瑜伽经》)。
即使是这样,在开始的阶段,瑜伽练习的确很可能是非常不舒服的,舒适稳定理论上听着不错,但是做到是不可能的;很多练习者的确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打开身体,建立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舒适稳定”地完成瑜伽体位。
所以大多数瑜伽练习者都要经历一个“渐入佳境”的阶段,从“健身”瑜伽的身和心过渡到“瑜伽”瑜伽的身和心;一个练习者在开始练习的一两年内拼命喘着粗气去凹一个动作不能说是不正常,很可能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这位练习者练了有一段时间比如一年或者以上了,还在喘粗气凹动作,那他可能就是无缘好的指导而在错失一个渐入“瑜伽”佳境的机会了。其实我说的这种学生还是很多的,特别是身体条件有挑战的男生,练习了很长时间还是很“努力”, 喘着粗气,各种用力,各种拱,各种扭,还在拼命地企图“加深”体位。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比较遗憾了;因为瑜伽真正的功课,是在体位造型中(即便不完美)完成 - 而不是在追求这个体位造型的路上。什么意思呢?和通常的理念相反,瑜伽最有价值的“甘露”部分不在努力达到最大程度的身体拉伸以便做到一个最好的体位造型的部分;而是在一个基础的体位造型模板(不一定完美,也可能因身体能力做的很对不起观众,或者只是变体)中寻找身体的更加精妙的内在体验 (除了在自己习练中经历过的有经验的老师,很可能外部观众是看不到这个过程的),和在这样的努力中开启各种非常精微的觉知。
我来打个比方:大坝在雨季水位渐渐升高;某一天必须要泄洪;当大坝打开闸门的时候,洪水像瀑布一样泥沙俱下,释放了一个很大的能量 - 如果没有被水利发电系统利用,这样的能量就完全被挥霍浪费了。这个画面所对应的就是练习者在“做“瑜伽””- 准确地说就是喘着粗气努力地去完成一个“理想的”体位造型。
换一个画面:一个没有泄洪压力的大坝,它也蓄积了很多水;但是和它相匹配,人们建立了一个复杂精密的灌溉系统 (内在体验),从这个巨大水资源引流去灌溉周边的千里农田。大坝是安安静静的,看不到水流的样子,但是无数的管道中水静静地流着,灌溉着农田的甘美。这个画面所对应的也是“做瑜伽”,准确地说是在体位中呼吸,精调觉知,感知千万个身体微妙的内在体验;不管体位的造型是“完美”还是“不完美”。
瑜伽练习者,你的身体就似千亩农田,你要有一个平衡的能量大坝才能照顾好你的原野,而这样的练习才是瑜伽的渐入“伽”境;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每天在泄洪,你哪有能量灌溉自己的身体?
其实这个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很难,难的是首先要解毒我们生存时代文化对大脑的毒害 - 我们的生存文化基因就很达尔文,它靠人们对生存的恐慌来做行为的动力;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到上学受教育,到工作,我们的努力都是要放在进步,完成,成功.... 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渗透在每个人的血液中。
但是瑜伽是一个“前达尔文”的古代大智慧,瑜伽首先要清除的就是“目标”,瑜伽中没有完成,不讲目标...;只有当练习者可以排除文化对脑的毒害,不把练习目标放在达成某种目标的时候,才能有“闲心”来顾及练习中更加精细更加内在的层面;而练习者只有当身体层面在体位动作中遇到阻碍,不去和来自身体主要阻碍力的感受做对抗,而是把意念从感官收回去扫描身体中微小精密的平衡,去感知内在的时候;真正的瑜伽“瑜伽”的练习才刚刚开始。
到了这里,练习者会忽然明白:瑜伽是一个整体性的练习, 当我们努力进入动作而遇到身体限制的时候,人的第一冲动是怎样对抗或者回避这个主要限制;如果我们可以不被这样一种第一冲动主宰,我们才能够感受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微小精细的感觉;我们才可以觉知:原来身体在一个体位中,可以创造出那么多身体中的各种微小的力和平衡,流动和静止。而“舒适稳定”恰恰是平衡这所有的精妙,而不仅仅是上和下,根基和延伸,前和后...的粗犷方向和平面的相互关系。
从这里练习者开始接触到了瑜伽的“皮毛”, 练习不再是追求把身体从一个状态(比如,硬=不好)到另外一个状态(软=好)的两个小时的拉伸;只有这样才能走向下一个瑜伽之门:体验真正的“瑜伽科学”- 一门操纵脊柱,唤醒身体内部沉睡能量的古代生物高科技;并因此走向心灵和智性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