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版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黔宝价值超200万

“黔宝”银饼有光绪“十四年”及“十六年”两种纪年,前者另有半元型,每版式存世皆仅知数枚。昔时泉界大家如蒋仲川、施嘉干、张璜、马定祥及耿爱德等均视其为名贵之品。贵州“黔宝”是近代钱币中极为罕见的精品银币之一,国内外许多藏家精心寻觅数十年,大多无缘相识。

清代实行银铜钱币并用,贵州“宝黔局”与民间铸造币机构,曾大量熔制银锭。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废“宝黔局”,但“官炉”还存在。贵州官炉铸币始于1888年,币面无纪值无纪重,当时贵州没有造币厂,只有官方银炉设备。光绪十四年至十六年间,贵州巡抚潘蔚在任内,指定贵州官炉铸有少量“黔宝”银饼流用于苗疆一带。其铸造方式与新式机器所铸银元迥然不同,外观古朴,成色良好,风格独特。

贵州在明朝弘治年间就开台铸造铜钱。清代实行银铜钱币并用,贵州“宝黔局”与民间铸造币机构,曾大量熔制银锭。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废“宝黔局”,但“官炉”还存在。次年,贵州官炉开始铸造黔宝银币,属手工土法製造,工艺水准不高。从这枚黔宝银币的设计来看,没有像奏准的广东银元那样有记重、记值标志,也没有标准龙的图案,但同样起到商品交换媒介物的作用。

在清代光绪年间,贵州经济比较落后,再加上封闭不通公路,市民需要交易品主要是换盐、布匹等;运输主要是人背、马驮,市场交易所需要的银货币数量不很多,基本是用铜钱。对于“黔宝”的铸量尚无资料可考。当时因技术条件所限,铸造量不多;加上贵州少数民族素有银币打制首饰习惯,存世量极少。

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银币一枚,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黔宝”二字,银币外侧近边缘处环镌另一装饰性珠圈,两个同心珠圈之间的圆环空间内环镌根部结束的两根花藤图案,银币背面外侧两个同心珠圈之间的圆环空间内环镌“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包浆醇厚自然,刀工自然流畅,製作精整规范,工艺神乎其技。

香港钱币学者张璜在所编1981年版《中国银元及银币目录》中载:“黔宝银饼至今流入收藏者手中的仅有数枚”。由于贵州黔宝存世罕少,前辈收藏家均对此十分珍视,认为其是中国钱币收藏不可或缺的珍品,收藏投资价值高。

黔宝银币的价值:据《中国收藏 钱币》(2007年第三期)15页记载,北京诚轩2006年秋拍:光绪十六年製造所黔宝银币以203.5万元夺魁。可见光绪十六年製造的黔宝银币价值,应该是何等的价位。

文章来源:拾古斋拍卖(www.0gds.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