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不治”与“十不治”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讲究阴阳平衡、重视天人合一,是真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六不治”至今影响深远。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也是决定条件。因此,患病以后,中医提倡清心寡欲,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比如患者服药期一定注意好:多休,少郁,不感染;早睡早起,饮食规律等。但是,这些情况不大可能依靠医生单方面医术来解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甚包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很多患者治疗期间,亲人不亲或被视若累赘都不利患者恢复。
中医认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自身是内因、医疗手段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这里明确提出在医患关系中,患方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果病人对康复缺乏主动,或拒绝治疗,或不遵医嘱,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医生,就属于本末倒置。
传统中医认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主导因素在于患者,医家只不过是一个重要的有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外在因素而已,所以如果患者对健康和疾病存在错误认识和误区,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无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的。所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最后提到,扁鹊是有六种病人他不给治的,古代中医也有“十不治”的病人,实际也就是对病患者提出要求,要配合医家的治疗、符合正确的健康理念,否则被列入中医十不治的黑名单,那就算神医在世也不可能治愈的了。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人们所患的疾病太多,病情复杂,终有不治者,而医生殚思竭虑的是医法太少,其“六不治”值得今人借鉴、学习,本段历代析译很多,不敢乱翻译,从字里表面解释为:
一、骄傲任性、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蛮不讲理的人为不能治愈的表现。望求医者好自为之。
二、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舍命不舍财,不注重养生的人病更难治。今人更应重视这一社会现象。
三、暴饮暴食,饮食无常、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虽服药而难愈,应遵医嘱调养疾病。
四、病深不早求医、五脏功能失调,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为难治之疾,一时难愈。
五、身体极度虚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也为沉疴痼疾,难以急速求救,不得勉强求之。
六、信奉鬼神、巫术不信医学的人不治。此乃古人扁鹊认为六种不能治愈的表现。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另:
《郭玉传》里也讲过医生有“四难”,很符合现代中医的现状,第一难是病人“自用意不任臣”,就是他往往自己有一套思维观念,不相信别人,西医、中医和偏方一起上,即使碰到真正的专家,他也不相信,这样医生就很难为他治病;第二难是“将身不谨”,对待自己非常不认真,要钱不要命;第三难是病人身体非常虚弱,不能用药。第四难是病人好逸恶劳,医生让他多运动、多静养、好好服药,他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都没有办法治疗。归纳扁鹊的“六不治”和中医的“十不治”,大致有三类患者属于不可治疗的,主要包括:
1、 思想抵触、或者有病乱投医,缺乏对医家的尊重
扁鹊“六不治”中有三种属于这个范围即:“骄恣不论于理、形羸不能服药和信巫不信医”。比如当扁鹊第一次看见齐桓公时,说齐桓公有病在腠理,不治将深。但齐桓公很多疑,认为扁鹊很缺德,只是想挣他的钱。医生好心告诉他,他还误解医生,像这种情况下就不要给他治疗;另外如果病人身体特别弱,连汤药也服不进去,就没法治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闭目静坐,再结合上灸法,还是可以缓解痛苦的;至于“信巫不信医”在现在来说,就是只信中医不信西医,或者只信西医不信中医,其实,只要你看医生能不能把医理讲得很透彻,或者看疗效如何,就可以自行判断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的十不治也有三种:“听信巫师祷赛,广行杀戮”、“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和“多服汤药而涤荡肠胃,元气渐耗”。“杀生求生,去生更远”这个道理今天大家基本都能认可了,但今人狂吃大补的山珍海味,鹿肉、蛇肉等等却往往会虚不受补,反倒上火,则是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讳疾忌医”即讨厌别人说自己有病,或者是今天相信这个医生,明天又相信另一个医生,这对治疗是很不利的。其实这种人是急功近利,他总是希望有个医生用一两副药就能马上把他的症状消除。但是人得病不是一天两天得的,是“积劳成疾”,是有时间跨度的。如果他看了一个医生,吃了一两副药,没解决,就马上换医生,这对治疗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多服汤药”往往是源于患者的不明医理,他今天听来一个方子,就开始用这个方子,喝了几天药之后,又听来另一个方子,赶紧换着喝,没考虑到这些药是否真的对自己的身体有益,而乱吃药只会造成元气渐耗。
2、 饮食起居无节、纵欲无度,不知道爱惜保养自身
扁鹊对“轻身重财和衣食不能适”也是不治的,“轻身重财”一方面是说人心疼钱,宁死不看病;另一方面,则是说有些人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储蓄了金钱透支了健康,现在很多人英年早逝,就是因为透支太多,元气都没了,神仙也救不了。像这种对自己的身体从来就不知道爱惜,只是追求外在事物的人,统统都属于不能治疗的范畴。“衣食不能适”是指吃饭、喝酒不懂得节制,明明有病但工作需要仍然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所以男性得肝病、肾虚的特别多,这种不肯听医生的建议,不愿意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也是没办法治疗的。中医的十不治则包括“纵欲恬淫不自珍重”和“寝兴不适,饮食无度”。即人过分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不知道爱自己的身体,这种人不能治;“寝兴不适”就是该睡觉的时候不睡,不该睡觉的时候总睡,“饮食无度”则是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吃饭总在吃,违反规律的事,自然对身体不好。
其实现在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现代病有几大原因:第一,膳食不合理;第二,运动过少;第三,压力大,《黄帝内经》里谈到了天地万物,在讲天地万物一个总体的规律,它并没有过多地提到药的问题,也不是在讲一个单纯的生病治疗的道理,它是告诉大家,如果能够去掉或减少自己的欲望,“因天之序”好好生活,人就会不生病,所以《黄帝内经》实际上讲的是如何不生病的道理,它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如何治病上,而是建立在如何不生病上。
3、 情志拘苦、怨天尤人,而造成的气不舒、藏气不定
中医对病人情绪上的不配合则有五种不治的情况,可见情志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和影响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今日预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和“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舍之想”。假如某个人整天郁闷难受,总是不开心,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已经灰心丧气,没有一点情趣爱好和生存的乐趣,医生也没法给他看病。还有就是总在抱怨,永远觉得天底下的人都对不起他,这种人会广生烦恼,而烦恼不去,病就不会好,所以人要有正确地健康人生观。典型的杞人忧天的人也往往无法治疗,比如一些老人一天到晚瞎操心,明明知道儿女不会听自己的,还没完没了地管,儿女不听话他们就生气,就会得病。“室人”就是屋里人,指妻子,女人如果一天到晚在屋子里唠唠叨叨,丈夫回到家,也没个清静之所,即使丈夫自己想快点把病养好,也办不到,而且对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没有好处。“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舍之想”,这种人就叫不通透的人,就是一天到晚想着自己如果死了怎么办,恨不得天天吃点长生不老药,天天要和家里人说“我舍不得你们,我不能死…”,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每天在这样一种怕死的心态和氛围下,健康是不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