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吃货:“豆芽柔脆,余颇爱之”
“豆芽柔脆,余颇爱之。炒须熟烂,作料之味,才能融洽。可配燕窝,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这是袁枚《随园食单》里的菜谱,吃出哲学了。也是在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就闲适淡雅得多,他说菜要本色才好。富贵和淡雅没有孰高孰低的分别,就像人的文字,柳七和东坡难说谁更好。
中国的文人厨师绝不止他俩,不过把菜谱做得这么精致的恐怕是他俩比较出名。倪云林,元代书法大家,有洁癖。此君招妓,却让她洗了一夜澡,天亮了,还是觉得不干净,打发人走了。他记载的太湖菜的做法尤为精到,有《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现在苏锡菜式中有许多沿习此“制度”。东坡本不应该放在倪瓒的下面,但现在我说了算,委屈他一下,因为东坡没写过菜谱专著。
周作人作过《山家清供》,这是一本非常雅致的文人吃货菜谱,适合小资生活,其中的素菜做法让人绝倒,绝对不比李渔差。即使是荤菜的做法,也风光霁月的。我曾仿造其中的做法做过兔肉火锅,结果很受伤,不堪回首兹不赘述。
梁实秋的金华火腿的故事好像见于《雅舍谈吃》。周作人的菜干巴巴的,梁实秋的菜却有烟火气。香港现在有一个著名的吃货叫蔡澜,喜欢吃猪油,什么都用猪油炒。
历史上最有名的吃货是金圣叹。这个故事中国人都知道,临死前还巴巴地对儿子说,花生米和豆腐干相佐,能吃出火腿的味道。金先生一辈子忙于文学批评,没有留下菜谱,但仅此一句,我们就不能剥夺他吃货的位置。嵇康赴死前说,广陵散从此绝矣!那是一种情怀,自我还在。金先生已经忘我了。说道嵇康我想起“季鹰归未”的那个张翰,张翰在晋朝王府混得不错,忽然在秋风中闻到莼菜和鲈鱼的香味,思念家乡了,于是干脆弃官而去。这个超级的吃货,和金圣叹可相对照泊,他们都在味觉中永恒了。“莼鲈之思”,已引申为故园之思。在生命开始的阶段,母亲和故乡早已把人的一生圈定,其中就有莼鲈的味道,在秋风中永远。(董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