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瑾 || 打造一所“云上学校” 培养有温度的“云端少年”
导读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四年级的朵朵如常来到校园。今天轮到她所在的年级到“彩云图书馆”借书,同学们把书放在还书机器的平板上,系统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马上告诉他们书已经还好了。朵朵也已经想好要借哪本书,轻击键盘输入书名,电脑屏幕上的3D导航图就已经显示那本书所在的具体书架了,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第一节是数学课,到“云教室”使用“云课桌”上课是朵朵和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事情。相较于iPad,“云课桌”的优势在于学生们可以小组协作,合力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有好几次朵朵跟同桌伙伴们共同完成的任务都是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这些信息老师都能第一时间在自己的主屏幕上看到。当孩子们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系统会推送更高难度的题目让大家挑战。朵朵和伙伴们都很有成就感。
第三节是体育课,课前大家都戴上了学校为同学们专门定制的“云手表”。老师带着大家做热身运动时,同学们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运动量、疲劳度等身体相关指标就会通过“云手表”传输到操场两边的超大显示屏上,以图形化的方式实时呈现。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们的体能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运动强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运动。朵朵是学校啦啦操社团的队员,老师常会根据她的体能情况,给她“开个小灶”,适当增加运动量。现在朵朵自己也会看数据了。
下午的“快乐活动日”,朵朵来到学校“云厨房”学习炒制八宝酱。她先把电磁炉上方的屏幕打开,看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制作方法,然后选食材、清洗、开火、炒制,如果忘记了某些步骤,那么还可以随时回看。炒酱的过程中她也可以增加自己或家人喜欢的食材,做成私人定制版八宝酱。
这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卢一中心小学”)学生朵朵在学校的平常一天。作为卢一中心小学的校长,作为新时代的“卢一中心人”,我一直坚持在继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吸收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努力构建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匹配的学校教育改革新框架。在长达九年的“云课堂”实践中,我们自建了校园物联网,以物联感知技术为基础,进行学生学业、行为、生理等数据的伴随式采集。这些真实的数据,让教师们的教学得以由原先的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向基于真实数据的科学把控转变……
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单纯的“云课堂”已不能很好地匹配未来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不能满足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我渴望建设一所真正的“云学校”,来承载每一个孩子的爱与梦想,能够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基于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我和我的“云团队”一起实践、思考,不断前行,探索着“云学校”可能的发展样态。
☆开启教学的“黑盒子”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个教师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课堂练习、授课信息的反馈均需要通过“逐个问询”的相对粗放的方式获取;学生的兴趣点、难点、学习过程的数据仿佛藏在一个“黑盒子”里,教师很难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而卢一中心小学的“人机协同”机制,打开了教学中的“黑盒子”,让课堂数据透明化,为教师提供了“课堂导航”,让教师得以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以课堂练习环节为例,传统情况下教师通过课堂巡视,讲评个别学生的题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推测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在卢一中心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了解可以依靠机器实现。相关软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实时的学习动态曲线。如“错题分布情况”这一项信息可以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方向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数据分析是卢一中心小学教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必须完成的研究。
☆实现教研的“减负增效”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研,所以减少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杂项工作的消耗就显得尤为必要。以备课为例,教师们通常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搜集资料、整理制作课件等工作上。在卢一中心小学,学校提供给教师的备课系统就像分类清晰的超市橱窗,教师仅需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类资料:不同版本的教材、各类优秀教案、制作课件的素材等,教师查询资料的时间大大减少。
减负的目标是为了增效,教师们节省下的时间与精力可以用于变常规性教研为主题式教研,确保一个个问题的研究,一个个专题的落实。学校还建立了学习大数据库藏,便于教师对于各类资料进行即时提取、随意组合,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课堂素材并实现教学的多预案设定。这一系列的“增效点”促进了教师智慧的凝练,大幅提升了课前教研的效率。
☆为学生进行“数据画像”
卢一中心小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勾勒学生个体的“数据画像”。“云系列”设备设施使得学生详尽、真实的个人数据得以清晰地呈现,学生的学习特性、学习状态与成长特点变得一目了然。学校还将基于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教研系列平台的大数据构建知识图谱,为每个孩子匹配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与推荐训练。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数据可以帮助学校发掘学生的天资和特点,激发其在擅长领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最擅长、最能促进社会发展的领域实现最大价值。学校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孩子发掘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给喜欢美术的孩子一支画笔,给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一把琴……让大规模实施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让技术与教育“无缝”衔接
到卢一中心小学参观的人数每年能达到两万人,其中两位来访者在探访校园后留下的评价,更坚定了我们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决心。
2018年12月3日,被誉为“全世界的校长”“PISA测试之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部部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先生走进了卢一中心小学校园。施莱歇尔走进课堂,了解了学校在基础型课程中以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研究实践:一年级语文课中能够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的“朵朵练字”;四年级数学课上,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练习题的课程软件……此外,满足学生各种兴趣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创意课程和实施项目,如少年军事、信息编程、童装服饰设计等,都让他赞不绝口。
库克对于学校如此大范围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表示惊讶,坦言这是一所世界上运用技术支持教学最好的学校,是一所令人难以置信的学校:学生们对学习十分投入,每一个教室里的学生都处于很兴奋的状态,旁观者能发现他们的思维在飞速地转动。施莱歇尔则认为,学校在打造21世纪学习环境的探索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把新型科技与学生所需要的认知社会技能和情感价值进行了有机融合。学校利用技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的种种举措,令人印象深刻。
未来,卢一中心小学将根据时代特征、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数字时代学校教育的资源整合、课程研发、教学实施、评估诊断、家校合作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将以“培养有温度的'云端少年’,让每一个孩子在云端成长”为目标,不断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本色,以情感教育为底色,让信息技术扮演核心角色”的“多元同心、云端协同”的育人新模式。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9年第1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杨晓梦
微信编辑: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