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例来体会“慢无止境”理念:那些烦心事情终归会过去!
我们爱说“学无止境”,甚至会把这个写成书法悬挂起来,作为自我警示或者勉励。那么,借用这个习惯说法,我们稍微改为“慢无止境”,作为应对生活事情的心理疗法,也不错。
简单说,这个慢无止境含义就是字面意思,强调“慢”,凡事慢半拍就是心理说法,同时又揭示心理和行为都是“个体和社会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
个体因素就是“慢、无、止”,分别代表思维、情绪、意志行动,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过程,而“境”则是情境意思,也就是社会互动人际关系。结合起来看,就是个体和环境两层意思。
比如,早上上班路上,就接到参加紧急会议通知,自然打乱了原本工作安排。而后得知大学老师从外地过来,打算下午回去不住下,这样就要中午一起吃饭表示心意,时间紧凑。再后参加内部会议,讨论事情,期间还有来人处理事情。
这些事情一个接一个挨着发生,时间压迫感,产生压力感。这时候,慢无止境法,生活五步法,可以排上用场了,来“传道授业解惑”。
认知上,就是慢,是“洞察问题”。事情总是要来的,一旦发生就不再重要,如何应对才是重点。慢半怕的意思,还有是一件一件处理,处理效果如何不奢求,毕竟5个局限3个误区摆在那里,借机观察自己心理状态如何好了。
情绪上,就是无,是“重构问题”。情绪稳定是第一位的,慌了不打粮,人人都有体验,可是情绪真正要来也阻挡不了,这时候其实认知和情绪一起应对。上面这些事情主要是自己的,那就比较好处理,甚至不需要说出诉求,心里清楚就好,既然无所谓,也就可以放得下。
行动上,就是止,是“正视问题”“接受问题”。认知缓解了情绪,解决了“以情绪为中心”,接下来还是要关注问题本身,“以问题为中心”,这就必须采取行动。止住的是过往不良反应感受模式,有序处理问题。
关系上,就是境,是“关系问题”。心理和行为不是孤零零的,必然发生在社会中,从互动中来,又要回到互动中,问题也是如此,无法离开互动关系而存在,事情来自关系也要在关系中解决。
事实上,这些事情“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一个处理,实在赶不过来,说明白就是,说出诉求即可。
后来,会议开完了,事情处理了,联系得知老师要住下,那也就不着急了。
所以,时间是压力源之一,同时也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会自动化解当下看似压力山大各种负性感受。记得初中时候,周末回家,跟父亲干农活,又苦又累倒不怕,干活干到天黑半夜还不回家很无奈,当时有个想法,“反正明天这个时候就回学校了”,这个利用时间跳出当下的做法很有效。
同时,这个事情也吻合“慢无止境”理念,慢些抱怨抵制,少些急躁不安,停止无效对抗,促进互动关系,事情终归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