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败那个巨人

上个月读书群读了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Blink,我给自己开了个小灶,同时读完了他的另一本书David & Goliath。

第一次知道Goliath这个词是读《经济学人》的时候,例如淘宝和腾讯就是goliath:

Purchases on Taobao, an online Goliath that is a division of China's Alibaba, are thought to account for a staggering 50% of all packages shipped in China.

Tencent, a gaming goliath, this month took a big stake in JD, thus turning it into a potent force in e-commerce.

《圣经》撒母耳记上第十七章中讲了David和Goliath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非利士这边找了个身高近三米的巨人勇士Goliath,他挑衅以色列这边找个人出来和他单挑(single combat)。

以色列阵营中无人敢向前应战,恰好这时候来了一个吃瓜群众放羊的David,他自告奋勇要去单挑,不穿盔甲不拿武器,捡个几块石头放在牧羊的口袋里。俩人一照面,还没等Goliath发招,David用弹弓射出一个石头,正中Goliath暴露于头盔外的额头,当场倒下。David抽出Goliath的刀,把他头砍了下来。

Macolm Gladwell分析说:

Giants are not what we think they are. The same qualities that appear to give them strength are often the sources of great weakness.

他认为David的成功是必然的,表面上弱小是他的不足,但是却成了他的优势 -- 他更灵活,速度更快,可以利用远距离作战先发制人。Goliath看起来高大强悍,这些一般人眼中的优势反而成为是不利条件 -- 他移动速度缓慢,只适合近距离作战。Macolm甚至引述科学家的研究来证明Goliath是一个视力有问题的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患者。

从这个经典的故事出发,Malcolm用他擅长的手法把科学实验和历史案例串起来,解释到底什么是优势和弱势,以及我们这些弱小的David 如果打破规则、利用条件,打败生活中的Goliath,实现逆袭。例如长征和游击战,不按套路出牌,出其不意往往有奇效。

David & Goliath这本书共有三个部分、九个章节,有意思的是在每章的开头,他都引用一段圣经中的文字作为引言,从他的角度把宗教的智慧应用起来。

和大家分享书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1. 钱多好,但不是越多越好

老马讲了个“富人家孩子不好教育”的故事,他引用了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和Adam Grant的研究:

All positive states, and experiences have costs that at high levels may begin to outweigh their benefits.

简单来说就是凡事都要有个度,过了一个临界值,优势就会变的不明显,甚至成为劣势。拿有钱这事说吧,有钱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太有钱了烦恼就会慢慢变得比好处还多。有研究说年薪超过7w5美元就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了(我想这个数字在中国绝对不适用),太有钱养孩子的烦恼就越来越多。

One of the reasons we are so often confused ab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s that we forget when we are operating in a U-shaped world.

他继续利用inverted-U curve来解释班级人数的问题:人太多不好,"Maimonides Rule"说班级不要超过40人;但是人数太少了也不好,人数过少就会影响讨论的多样性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小班授课并不是一定就好,作为老师要能够意识到它的局限性,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弥补。

在最后一章The Limits of Power中,老马说有些学者试图用这个倒U理论来解释犯罪和惩罚的关系:物极必反,惩罚的太严重可能不仅不会减少犯罪率,还会增加。

2. 做龙头还是凤尾?

社会学家Samuel Stouffer在二战时期提出了一个名词“relative deprivation”,即我们被“剥夺”的这种感觉是相对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杀事件发生最多的国家不是穷国家,而是那些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大家过的都不好,相互取暖一起慢慢熬吧;但是在一个幸福的国家,大多数人都很开心,就你不开心,你就容易产生轻生的想法。

父母都想让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读清华北大上常春藤,可是挤破脑袋进名校并不一定是更好的选择。老马提到了Little Fish in the Big Pond和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这两种选择,正如我们所说的是做凤尾还是龙头。把Relative deprivation应用在教育中就是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

How you fel about your abilities -- your academic "self-concept" -- in the context of your classroom shapes your willingness to tackle challenges and finish difficult tasks.

正因如此,名校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它可以帮助超级优秀的人成为精英,也可以把一个很优秀的人给耽误了。我们那句古话“宁做龙头,不做凤尾”的智慧就在于此,不是选择最好的就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 -- 这种好往往只是大家认为好,看起来好。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些智慧和勇气来盘点下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多大能耐,质疑理所当然的判断。

作为雇主,你是愿意雇用一个名牌大学毕业但是成绩一般的员工,还是一个非名牌好大学的尖子生?这是一个值得雇主和社会都思考的问题。

3. 阅读障碍症也可以是件好事呢

老马在第二章问了这样一个问题:You wouldn't wish dyslexia on your child. Or would you?

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dyslexia(阅读困难症)?他在这一章提出了两种学习模式:Capitalization learning 和 Compensation learning。前者是说我们擅长于做这个事情,对它有兴趣,我们就会去学习它;后者说的是为了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逼不得已去学习。有阅读困难症的人为了克服自己阅读方面的困难,就需要突破自己的心里负担去锻炼其它技能来弥补。

这种Compensation learning若是取得成功的话,他们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 What is learned out of necessity is inevitably more powerful thanthe learning that comes easily. 有阅读障碍的人被迫学会专注聆听,他们更敢于打破常规去冒险,因此获取成功。

Dyslexia -- in the best of cases -- forces you to develop skills that might otherwise have lain dormant.

阅读困难症是一个desirable difficulty,如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从小失去了父母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但是这也可以促使人成功的“好事”,他们很早就要学会如何面对挑战,更懂得如何获取资源。

这也让我想到了Nassim提出的Antifragile:

Some things benefit from shocks; they thrive and grow when exposed to volatility, randomness, disorder, and stressors and love adventure, risk, and uncertainty. Yet, in spite of the ubiquity of the phenomenon, there is no word for the exact opposite of fragile. Let us call it antifragile.

不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多么不起,也别那么没出息妄自菲薄,石头剪子还有布都有自己优势和局限性,我们要学会判断,另辟蹊径 -- 我们一无所有,这就是我们有的优势。

周杰伦在《土耳其冰淇淋》中唱:

谁说拍中国风 一定要配灯笼

谁说写中国风一定要商角徵羽宫

我干脆自己下车 指挥乐坛交通 管他管他什么曲风

周董成长于单亲家庭,外形也不突出,这些劣势可能也是帮助他成功的动力。他用吐字不清和中国风打破了传统,不仅成为了天王级的歌手,在其他方面也做的有声有色。是啊,谁说拍中国风一定要配灯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