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设计方案征集比选

通州因运河而兴

城市副中心又依运河而建

未来,人们不仅可以泛舟运河,领略城市秀美,更可以沿岸跑步、骑行、运动、休闲,体验自然与城市的交融。

通州时讯(微信号:bjtzsx)小编

了解到:

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设计方案征集专家评审会召开,“全域博物馆,全城入画图”、“融·河”、“应运而生”三大入围应征方案终于揭晓。

今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将通过官方微信号“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诚邀公众加入线上评审团,对各应征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与地址: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设计方案征集比选,请您来参与!

您希望在大运河沿岸开展哪些活动、增加哪些公共设施等,都可以畅所欲言。

您的选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运河的时间流转,一起见证大运河的生态秀美,一起期待大运河的华丽新生,大运河等您一起画未来。

此次设计方案征求时间截至10月31日24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入围的三个设计方案吧↓↓

方案一:

“全域博物馆,全城入画图”

该方案设计为一条运河,两岸生活,三层空间,四重愿景,五座慢行桥,六组绿地公园,十二个活力码头,多个文化历史中心。

重点打造五个主题段,在城市副中心枢纽处,“浮桥集市”将再现“万舟骈集”盛景。

★设计团队

AGENCETER(法国岱禾景观设计事务所)&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理念

方案受大运河工程及管理智慧的启发,原本服务于漕运的水利水工,转变为公共空间的新脉络,浓缩展示运河历史的同时,也为当代运河生活提供舞台。通过营造“全域博物馆,千年运河堤”内外三层空间,一步行百里,一游知古今。

★总体设计

依存之河——城市生活

▲形成从运河到城市“一岸、一堤、一界”的三重空间层次

大运河沿岸的生活在三层空间得以依存。

鉴流驳岸:大运河古制的集中展示带。

游知花界:城市功能对接区,配套设施环,时空转换的博物馆入口。

纫波长堤:衔接鉴流驳岸和游知花界,串联大小运河景点,是古今间穿针引线的市民参与平台。

流转之河——慢行系统

▲“三层六速”组成大运河慢行系统

将慢行系统划分为行船、漫步和骑行三种不同的速度系统。

鉴流驳岸:行船体会文脉绵延;

纫波长堤:漫步、跑步,活力游走全域博物馆;

游知花界:快捷衔接城市功能,骑行或游览车,人车分流,保障行进安全。

归属之河——文化历史

▲文化历史体系

一条运河,两岸生活,三层空间,四重愿景,五座慢行桥,六组绿地公园,十二个活力码头,多个文化历史中心。

全新运河导览体系,依托智慧公园系统,以人为本,科技辅佐,创建北运河主题景区。

传世之河——生态传承

▲生态系统

微地形塑造结合防洪堤规划,营造活力生态堤岸斑块,锚固城市副中心生态骨架,发挥运河海绵正向效应,丰富乡土树种勾勒运河四季缤纷风貌。

★桥梁设计

营造望桥、观桥、趣桥、行桥、觅桥,五种意趣,皆可寻味。全新桥梁布局,多重使用体验。五座慢行桥梁,强化运河视廊体系。

▲萍聚桥

▲步寻桥

▲升林桥

★重点片区设计

将运河沿岸分为“溯源流”“汇盆聚”“过山峡”“归平远”“入自然”等五个主题段进行详细设计,勾勒空间序列,编织运河交响,开启时光之旅。

“溯源流”段:

北侧温榆河段,空间相对舒缓,纫波长堤利用现状步道沿水岸延展,形成两岸疏朗的城市滨河界面,花树夹岸。

▲文化广场节点

“汇盆聚”段:

五河交汇处,视野豁然开阔,高层建筑群端然环峙,源头岛自河心沿水面横亘,指点燃灯塔,五河汤汤。

“游古知今慢行环”串联城市级地标,源头岛如同璞玉,面向四岸,平缓舒展,岛上运河博物馆与燃灯塔跨水相对;游古知今环外侧,高层建筑精工细致,环外环内一雕一璞,宛自天开。

塔影广场作为新运河十二座码头之首,恢复石坝遗迹,再现大光楼盛景;另规划城市阳台、源头岛公园、城市水岸等多处全新景点。

▲汇盆聚,一支塔影认通州

▲塔影广场节点

▲城市水岸节点

“过山峡”段:

新北关闸至六环,城市CBD沿河岸延展,重峦叠嶂,目不暇接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城市成为运河的观景视线焦点,秋枫红叶,城市而林壑,恍如山野自然。

新北关闸桥、萍聚桥、京秦铁路步行改造桥强化区域慢行环状网络;水岸精彩纷呈,纫波长堤缝合现状无堤段后,引领一路游历两岸城市舞台、层叠码头、运河奥体公园、萍聚桥、活力甲板等节点,而在城市副中心枢纽处,“浮桥集市”再现“万舟骈集”盛景。

▲过山峡,苕峣麟阁与云齐

▲城市舞台节点

▲城市甲板节点

“归平远”段:

运河穿过六环,空间归入疏阔辽远,视野归于宁静。六环慢行桥与运河垂直相交,构建城市慢行通达枢纽,步寻桥于水岸芦苇丛中一步一寻,探索城市文脉。

▲六环慢行桥节点

“入自然”段:

运河走入自然,城市在林荫中淡出,生态堤岸上,体验大运河海绵效应水利之功,河堤杨柳后,重现昔日京郊针阔叶混交林天然季相之美。站在升林桥上,回望运河日落。

▲生态堤头节点

▲总平面图

方案二:

“融·河”

该设计希望对运河空间“重塑”,形成更具弹性的城市水岸空间。同时,提取运河空间元素中的“河、堤、渡、道、迹”,还原运河空间图景。通过水上、路上,形成五条旅游故事线。在重点片区规划中,通过多样化水岸景观策略,以不同的水岸形式为不同功能创造相应的景观氛围,整体打造景观、建筑和堤坝的一体化设计,为人们带来最为丰富的运河体验。

★设计团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MVRDV B.V.

★设计理念

规划希望通过对运河空间的重塑,重现运河两岸昔日的活力,让之重新成为自然、文化和生活的交融地,从而实现一个全新的通州运河愿景。

★总体设计

▲设计逻辑

采用循序渐进的设计逻辑。重塑整体堤坝布局,形成多层级的洪水适应性景观,提供更具弹性的水岸空间。通过多样化景观策略与公共空间,多层级交通流线,实现水与绿的融合,自然与活动的融合,人群与空间的融合。

提取历史上的运河主要的空间构成要素:河、堤、渡、道、迹,每一个空间要素对应提出多样化的设计策略。

岸线与堤坝设计:

▲岸线重塑

通过对岸线和洪水线的重新设计,大运河将提供更多的空间汇聚珍贵的水资源,同时降低城市洪涝的风险。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弹性的水空间将人、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景观设计:

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态条件让多样的植物群落在这里生长繁衍。交叉混合的景观分区营造舒适的自然体验。

功能分区:

通过清晰的分区策略,不同的空间以不同主题的活动回应着周边环境。水岸和城市的积极互动吸引着人群并激活公共空间。

交通流线:

构成良好的慢行交通、机动交通、静态交通、水陆交通系统,串联多级公共服务设施。

文化旅游:

通过构建水上、路上故事线,形成五条旅游故事线,形成区域的文化感知路线。

★桥梁设计

根据周边功能新增了三座慢行桥,并将三座慢行桥定义了不同的主题。包括运动之桥、庆典之桥、自然之桥。

▲运动之桥

▲庆典之桥

▲自然之桥

★重点片区设计

五个主要的功能节点将成为各层级融合度最高的示范场所,这些节点将以自然为基底,通过多样化水岸景观策略,以不同的水岸形式为不同功能创造相应的景观氛围,为人们带来最为丰富的运河体验。

▲重点片区设计

▲堤坝设计

运河核心设计区将成为自然、文化、历史和功能最大化融合的焦点,大运河未来的城市客厅。整体打造景观、建筑和堤坝的一体化设计。

设计以阶梯和防洪墙处理场地高差,防洪墙一侧作为与建筑相连的临时性公共空间,另一侧则作为地下停车空间使用。

建筑首层处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线之上,绝大多数时间安全可用,在极端情况下可被洪水淹没。

方案三:

“应运而生”

该方案以“弹性五色水链,多义城市花园”的设计理念,设置十二处垂河多义花园。整合防洪、生态、活动诉求,重塑古意今心的新通州八景。

★设计团队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顺应上位规划中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体系,复合连接的生态景观体系,架构千年传承的人文城市,将北运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典范,构筑一条生态型、城市性、文化性、智慧型相融合的河流,唤醒曾经的温度、记忆和运河故事,“应运而生”开启“运河第一章”。

★总体设计

▲公共空间体系

针对运河八大发展问题,设计提出“弹性五色水链,多义城市花园”的总体设计策略。依托场所特质以“深远文史链,叠合水岸链,兼容生态链,柔性空间链,多元生活链”,五条设计线索相互裹挟,打造十七公里五色交织的运河长卷。结合路桥和城市功能,设置十二处垂河多义花园,链接滨水节点及两岸腹地开放空间,架构二十一平方公里水城共融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蕴——深远文史链

▲深远文史链

为强化文化呈现和当代表达,设计提出重塑古意今心的新通州八景;并结合文化设施,串联起城市副中心点状历史遗存,打造丰富完整的文化历史游览路线,营造融古汇今的历史文化体验。

韵——叠合水岸链

▲垂河多义花园

结合十二处垂河多义花园增设慢行桥及混行桥,同时现状桥梁提出慢行转化建议,打造慢行友好、立体缝合的两岸互动系统。

▲水上主题游线

打通断点,增加步道坡道,联通堤顶水岸,确保泛洪区的及时疏散,构建贯通补全、多向可达的三道贯通体系。通过码头的复建和新建,拓展形成多彩纷呈的水上主题游线。

薀——兼容生态链

▲生境分区

结合垂河广义花园,锚固现有生态斑块,提出分区策略,保护既有生境,打通生态廊道,架构一脉十二支·多点多级锚固的生态系统结构,呈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界面。

酝——柔性空间链

▲交通系统

将腹地的功能活力引入滨水空间,形成水城互动的公共空间。链接腹地活力点,形成北运河十二景二十五驿的特色水岸。针对滨水道路及垂河步廊断面提出生态化提升及弹性化管理的建议,营造连续舒适、慢行友好的滨水游赏体验。

运——多元生活链

北运河作为运河之首,在营造良好生境,缤纷水岸的同时,结合节点空间特质和传统节日,打造历史循脉、运动乐活、生态体验等特色主题活动,打造全年无休,活力运河文化盛宴。

★桥梁设计

梳理现有及新增桥梁功能,并进行风貌引导,重点设计三座桥梁。包括奥体乐跑桥、绿心漫步桥、森林公园步行桥。

▲奥体乐跑桥

▲绿心漫步桥

▲森林公园步行桥

★重点片区设计

重点对五河交汇、运河广场、奥体公园、副中心站等四大片区进行详细设计。

五河交汇片区:

规划路网割裂了现状空间,设计将三庙一塔作为重要的历史要素成为各地块规划的视觉通廊。循脉潜行,通过对现状桥梁慢行化改造联动三区,结合运河文化中心,多层级路径贯穿场地,并延至运潮减河,联通城市腹地及源头岛,构运河北首文化地标。

▲运河文化中心

▲运潮减河漂浮垂钓平台

▲运潮减河驿站

运河广场片区:

现状大面积硬质广场很难停留,设计顺应规划,打通垂河视廊,基于硬地及现状绿化保留,局部下挖并引水造景,消解广场尺度,营造多样亲水戏水的市民活力空间。采用丘陵城市设计策略,多级台地实现无堤化的同时,达到建筑面向城市与滨水开放的均好利用。

▲新增驿站效果图

▲下沉广场

奥体公园片区:

设计更新改造体育运动场馆为市民活动交往客厅,扩充标准运动场地为全民健身舞台。结合防洪需求设置下沉蓄洪广场;贯通南北的悬置立体跑步道和骑行道,与保留绿化叠合生长;奥体乐活桥采用桥与公园一体化的设计策略,跨河连接奥体公园,上营段滨水绿地及腹地城市公园,将运动及休闲功能链接两岸,打造4.5公里超级乐跑环。

▲分仓式活动场地

副中心片区:

设计利用现状超高防汛墙改造为滨水公共驿站及活动挑台,结合运通码头的置入,形成联系城市副中心CBD及上下游的商务休闲枢纽。京秦铁路桥的适应性改造升级成为生态游憩步廊,强化两岸慢行系统的公共贯通,提供了运河上独特的景观视野。

▲京秦天阶节点

▲游步廊道及活动平台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冬菊

微信编辑  王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