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战争中未遭歼灭的一支国军部队: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华大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不安后终于难得地平静了下来,但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很快,在国民党主动撕毁条约后,解放战争打响了。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国民党节节败退据守台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战争中,国共两党作为对手,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几百场,双方各有人员伤亡,不少队伍甚至全军覆没,但是,有一支国军队伍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没有遭到共产党的歼灭,甚至毫发无伤,这便是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
一、重中之重——和平接管中山陵
时间来到1949年4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国共两党胜负已定,蒋介石早已和心腹们一起逃亡台湾,临走前还不忘搜刮一番南京的金银珠宝,为自以为的复辟大业做好准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准备解放南京,而在解放南京的过程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接管中山陵,而且最好能够不动用兵器接管中山陵。
为何接管中山陵的任务是解放南京的重中之重呢?
因为中山陵是一位重要人物的陵寝,这个重要人物就是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孙中山先生。
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了中华民族奋斗,在他的呼吁下,中国这片封闭的土地上首次响起民主革命的声音,他的三民主义至今都在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之崛起奋勇前进。
随后,孙中山先生更是带领大家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华大地上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作为国民党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并不在乎党派之分,只看于国于民是否有利,在他晚年时,一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孙中山先生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想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这便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天下为公四字的践行者,这样一位伟大领袖在1925年3月12日病逝,根据他的遗嘱,不愿忘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被埋葬在南京紫金山,并于此地修成中山陵。
自此以后,中山陵不仅仅是国民党人心中的耶路撒冷,更是千千万万中国革命者心中的圣地。
为了保护好中山陵,当时的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一支拱卫大队,这支大队的主要成员都是孙中山先生在世时的亲卫,同孙中山先生感情极深,具有绝对的忠诚,而这份忠诚在炮火的洗礼中没有消退反而愈加坚定。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兵临南京城下,发动炮火轰击中山陵,在雷鸣般的炮火声中,拱卫大队全体成员没有后退半分,而是集体写下了决心书:与中山陵共存亡,并于孙中山先生像前举手宣誓。
日军破城后,共26名拱卫大队士兵为保卫中山陵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当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后,兵临南京城下的解放军此刻遇见的最大难题便是从这样一群忠诚的卫士手中和平接管中山陵,而这在当时国共两党势不两立的局面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圆满完成的任务。
但解放军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不费一枪——国共两军共站岗
1949年4月23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105师315团副政治委员的刘志诚刚刚结束了两天的战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他主动找到首长,向首长请示:
“我团经过两天多战斗,伤亡不多,士气正旺,我想先过江去了解一下南京城内的情况,组织部队追击敌人。”
经首长批准,刘志诚便带了一个营的兄弟开始潜入南京城秘密侦查。
刘志诚
当时的南京城已经是一副破败景象,路边的灯忽明忽灭,行人寥寥,冷清至极,刘志诚一行人未作过多停留便往前出发,当刘志诚经过市中心保存完好的孙中山铜像时,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内心不由得肃然起敬。
很快,刘志诚一行人便发现了城内一处国民党军队的踪影,大约三四百人的样子,装备还特别好,得知这一情况后,潜入城内的解放军立马做好作战准备,准备开战,但刘志诚却突然让大家停手了。
原来,心思缜密的刘志诚发现他们已经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刘志诚认为他们不应当贸贸然在先生安眠的地方开战。
刘志诚先是叫停了大家的作战计划,让侦察兵继续查探这支国民党军队的番号,以便把这一情况反馈给上级,请求指示。
很快,刘志诚便接收到了来自上级的反馈,也接到了此生最特殊的一个任务。
首长表示,孙中山先生是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陵墓你们一定要保全完整,想办法和平接管中山陵,务必完成好此特殊任务。
恰在此时,侦察兵的消息也传回来了,对面的队伍正是前文所提的拱卫大队,他们正在进行巡逻。
望着眼前的这支队伍,刘志诚明白,现在已经不能轻易动用武力了,面对这样一支忠心耿耿的队伍,唯有诚意方能打动他们,取得和平接管中山陵的一线生机。
他冒着被其他国民党军队发现的风险,冒着对面那支队伍随时可能发动攻击的危险,主动向那支拱卫大队成员打招呼:
“拱卫大队的弟兄们,解放军打过长江了,南京解放了,我们是来接管中山陵的!请求和你们的长官谈话!”
拱卫大队的两位主要负责人范良上校和王全中校很快听到了刘志诚的呼声,主动走了出来并表示愿意谈判。
范良上校
刘志诚十分高兴,而更令刘志诚高兴的还在后面,范良和王全二人表示接管方案已经拟好了,拱卫大队这边早已做好了交接准备,等候解放军的到来。
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是什么原因让忠心耿耿的拱卫大队自愿让权,将中山陵交给他人呢?
南京中央大学中共地下组织总支委员许苒华表示,这是因为早在国民党主要成员撤离南京时,拱卫大队的人没有走,预料到解放军很快就要到来的范良上校主动向孙中山的儿子孙科请示如果共产党来了,拱卫大队该怎么做。
孙科
孙科是这样回答他的:“我知道的和接触到的共产党领导人,像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他们对于孙中山先生都是很尊敬的,你就听从他们的安排,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不会有问题的。”
正是孙科的这一番话解答了范良心中的疑惑,也让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得以安然交接到解放军手中。
此时的刘志诚十分高兴,主动向范良提议,国共两军共同放哨,守卫中山陵,不过得由解放军持枪,拱卫大队不可携带武器,范良王全二人欣然接受了刘志诚的提议。
就这样,解放南京任务中最难圆满完成的一个任务得到了圆满解决,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成为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支未遭歼灭毫发无伤的国军部队,更和共产党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共同守卫中山陵的佳话。
三、联合守卫——忠心赤胆永不忘
当中山陵和平接管到手后,解放军和拱卫大队便开始了联合巡逻,共同守卫中山陵的安全,刘志诚作为当前中山陵守卫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不仅关心陵寝的安全,也十分关心拱卫大队成员。
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刘志诚得知,这一批卫士作为守护者,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以后是否还能为孙中山先生继续守陵,看到他们的一片忠心,刘志诚十分感动,特地向上级部门反馈了这一情况,希望上级部门能合理安置这批人员。
上级的回复也十分给力,不仅承诺愿意留守中山陵的卫兵们将会被南京市政府全部留用,还会将他们先前被国民党拖欠的薪水全部补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让这批卫士们很是感动,特别是一些家中已经缺粮的成员,交口称赞解放军的好,一时之间,众人心内都是一片暖意洋洋。
但很快,危机便来临了,部分国民党残余势力逼近中山陵,其中,有一支国民党军暂编第四师最为危险,近三千人的队伍根本不是小小的一个营和拱卫大队能直接对抗的。
好在这支部队看清形势,想要和刘志诚等人谈判,直接转编进解放军队伍,但解放军显然不会轻易同意这样一群不明底细的人加入自己。
在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后,解放军方面发现这支部队不仅在南京当地为非作歹,还是当年背叛新四军的叛徒,所以根本不可能同意这支部队加入解放军。
这支第四师部队见解放军方面没有同意的意愿,为了讨价还价,他们一步步逼近中山陵,驻扎在孝陵卫一带,妄图挟持中山陵来作为自己加入解放军的筹码。
形势愈发危险,为了保护中山陵,刘志诚决定智取,用一出请君入瓮的戏码将第四师的主要军官都请到了一个祠堂里,假借商讨入编事宜。
而第四师的主要军官看刘志诚等主要负责人没有撤走,便认为没有风险,主动入瓮。
而当一百余名国民党军官坐下后,解放军方面的负责人直接表示只有无条件投降才是这支队伍的出路,当国民党方面的师长准备拔出武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了,只能认输,手下的士兵也早已被解放军收服。
这一保护行动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8月,当解放军撤离南京后,南京市政府接管过中山陵,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处,拱卫大队的卫兵们大都在这里扎根下来,他们始终用自己的忠心赤胆保卫者这种神圣的陵寝,保卫这片土地上安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