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九十论》其五

发热恶寒证(三十七)

人患发热恶寒自汗.脉浮而微弱.予以三服桂枝投之.遂愈.仲景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宜桂枝汤.论曰.仲景云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使阴气弱.此为医所病而然也.大抵阴不足阳从之.故阳内陷发热.阳不足阴往乘之.故阴上入阳中.则恶寒.阴阳不归其分.是以发热恶寒也.故孙真人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

结胸可下证(三十八)

维扬李寅始病.头疼.发热.恶风.医者下之.忽尔心下坚硬.项强.短气.宛然结胸中证也.予曰幸尔脉不浮.心不烦躁.非陷胸汤不可.投之.一宿乃下.论曰.仲景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胸.因作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盖恶寒尚有表证未罢.而下之.故阳气内陷.阳内拒痛.脉浮者不可下.下之则死.结胸烦躁者必死.此是恶证.辩者仔细.

结胸可灸证(三十九)

城东李氏子.年十八.病伤寒结胸.状如 .自心至脐.手不可近.短气心烦.真结胸也.医者便欲下之.予适过其门.见其怆惶面无色.予曰公有忧色何也.曰以长子病伤寒作结胸证.医者将下之.而犹豫.予就为诊之.自关以上浮大.表证未罢.不可下也.曰事急矣.予以黄连饼子.灸脐中数十壮.得气下.心腹软.继以和气解肌药.数日瘥.当时若下.定是医杀.

汗后吃逆证(四十)

张保义得汗后吃逆.或者以胃虚则哕.故吃逆也.投以干姜橘皮等汤.不下.命予治之.予曰.此证不可全作胃虚治.六脉尚躁.是余毒未解耳.投以小柴胡汤.两啜而俞.

漏风证(四十一)

癸卯秋九月.牒试淮南僧台.同试有建阳彭子静.得疾.身热头痛.呕逆.自汗如洗.已数日矣.召予诊视.谓予曰.去试不数日.而疾势如此.为之奈何.予曰.误服药多矣.此证当先止汗.幸无忧也.予作术附汤与之.三投而汗止.次日微汗 .身凉.五日而得愈.

小便出血证(四十二)

里人有病中脘吐.心下烦闷.多昏睡.倦卧.手足冷.盖少阴证也.十余日不瘥.忽尔通身大热.小便出血.予曰.阴虚者阳必凑之.今脉细弱.而脐下不痛.未可下.桃仁承气.且以芍药地黄汤.三投而愈.

妊娠伤寒脚肿证(四十三)

里巷一妇人妊娠.得伤寒.自腰以下肿满.医者或谓之阻.或谓之香港脚.或谓之水分.予曰.此证受胎脉也.病名曰心实.当利小便.医者曰利小便.是作水分治.莫用木通葶苈桑皮否.曰当刺劳宫关元穴.医大骇曰.此出何家书.予曰.仲景玉函经曰.妇人伤寒.妊娠.及七月.腹满.腰以下如水溢之状.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劳宫及关元.以利小便.则愈.予教令刺穴遂瘥.

风温证(四十四)

己酉虏骑破淮俱疫疠大作.时有王朝奉寓天庆.得疾.身热自汗.体重难以转侧.多眠.鼾睡.医作三阳合病.或作漏风证.治之不愈.予曰.此风温病.投以葳蕤汤.独活汤.数日瘥.论曰.仲景云见太阳病脉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 .又云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大抵温气大行.更遇风邪.则有是证.令当春夏.病此者多.医作伤寒漏风治.非也.不是火不可下.不可大发汗.而仲景无药方.古法谓可取手少阴火.足厥阴木.随经所在而取之.故用葳蕤汤.独活汤辈为宜.若发热无下证者.当用知母石膏汤.误汗之.则防己黄汤救之.

狐惑证(四十五)

句容县东豪子李姓者.得伤寒数日.村落无医.易师巫者五六日矣.或汗下.杂治百出.遂成坏病.予时自江北避寇.遁伏江左.求宿于其家.夜半闻呻吟声.询之.云患伤寒逾旬矣.予为诊视.其脉见于上下唇皆已 蚀.声嘶而咽干.舌上白苔.齿无色.予曰病名狐惑.杀人甚急.秉烛为作雄黄丸泻心汤.投之.数日瘥.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县)白沙人,南宋医学家。

(0)

相关推荐

  • 虽有表证实无表邪2

    爱上Sandy2021-04-24 11:29:11 按:本文作者,匡萃璋,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本文从方法学上揭示了辨证论治中象与质的矛盾统一性 问题,表证为表邪所致,解散表邪即可以愈表证 ...

  • 伤寒九十论

    作者:许叔微述朝代:宋年份:公元960-1279年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 ...

  • 资料|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市)人,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集贤院学士, ...

  • 《伤寒九十论》阳明当下不当下,下后也不要急着滋补

    <伤寒九十论>阳明可下证(六)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 病家曰:& ...

  • 《伤寒九十论》

    作者:许叔微述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桂枝加附子汤证(二)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证(三) 麻黄汤证(四) 大青龙汤证(五) 阳明可下证(六) 阳明蜜兑证(七) 肾 ...

  • 《伤寒九十论》完结

    脾约证(八十二) 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予至.问小便如何.病家云 ...

  • 《伤寒九十论》其九

    汗后劳复证(七十三) 有人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宛然复作.断之曰.劳心所致也.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营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其劳.庶几便愈.医者在座.难之曰.虚则补其母 ...

  • 《伤寒九十论》其八

    伤寒胁痛证(六十四)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故有是证 ...

  • 《伤寒九十论》其七

    刺阳明证(五十五) 庚戌五月.李氏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浑身疼痛.脉浮大而紧.予投以麻黄汤.数服.终不得汗.又多用张苗烧蒸之法.而亦不得.予教令刺阳明.少间汗出 遍身.一时间.是夕身凉病退.论曰.刺热 ...

  • 《伤寒九十论》其六

    发黄证(四十六) 五月.避地维扬东面里沙中.一豪子病伤寒八九日.身体洞黄.鼻目皆痛.两膊及项头腰皆强急.大便涩.小便如金.予诊曰.脉紧且数.其病脾先受湿.暑热蕴蓄于足太阴之经.宿谷相搏.郁蒸而不得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