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个故事很能说明《夷坚志》故事的“互证”以及作为宋代社会信史的价值。虽然故事所说的“异僧”神龙见首不见尾,但事件的背景和人物都历历可考。这就是《夷坚志》最具特色的魅力。
【原文】
去未久,又一贼来,持火药罐发之,欲焚其舟,未及发,而器坠水中,亦舍去。俄顷,两岸火大起,延及水中。范氏舟缆已爇断,如有牵挽者,由千万艘间,无人自行,出大江,茫不知东西,唯宜奴扶柁,夷犹任所向,及天明,则在扬州矣。范之弟茂直为司农丞,从车驾行在,即挈取之。是日,一家十四口,数处奔迸,并集于扬,不失一人,方悟碎药无害之说。使如僧言吞之,当无惊散之苦矣。范归乡,因溺水被疾而殂,正年三十九。葬于婺,买山于徐家,尽与纸上字合。僧不复见,而所留木儿亦不能动。具后张夫人沉痾去体,寿七十乃终。其子元卿端臣说。
【白话语音文字版】
那个贼人刚走没多久,又一个贼人冲上船来,他手里拿个火药罐,就要发火焚烧张夫人她们这条船,火还没来得及发出来,他着火药罐竟然掉落在江水中,贼人无奈,只得离去。很快的,两岸都燃起了大火,火势蔓延,已经烧到江水中了。范家这条船的缆绳也被火烧断,感觉像是有“人”在牵拉着这条船,就在千万条船中间,从容穿行,来到了宽阔的长江上。船上的张夫人她们此时也茫然不辨东西,只有宜奴扶着船舵,很从容的任这条船自动行驶。第二天天亮时分,这船已经走到了扬州。范茂载的弟弟范茂直那时在做司农丞,他们这些京官都追随着驻跸在扬州的宋高宗,得到消息的范茂直马上把张夫人她们接过来安顿好。那天,范茂载一家十四口,四散奔逃了好几个地方,结果都在扬州汇合了,一个人也没丢。此时张夫人才明白过来,僧人所说“即使药丸破碎服下,结果也是无害”这个说法的含义。如果张夫人按照僧人所说整丸吞下,估计就不会有一家老小惊慌失散这样的苦恼担忧了。范茂载最后回到老家金华,因为一次落水,他得病而亡,去世时正是三十九岁。他葬在了婺州(即今浙江金华),墓地是向徐家买的山地,这些情况都跟当年僧人写在纸上的信息吻合。那僧人后来就没再见过,他留下的那个木人儿也不能动了。最后,张夫人沉积多年的病都好了,她活到了七十岁才去世。这事儿是范茂载的儿子范元卿(名端臣)说的。【祥宏点评】:范端臣,字元卿,宋高宗绍兴年间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文词典雅,尤工于诗。《夷坚志》讲过不少有关他的故事(《范元卿题扇》、《卫灵公本》,尚未编辑);范浩,字茂直,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仕朝散郎、司农寺丞;司农丞,司农寺基层官员,正八品,属京官。司农寺,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农业部;故事讲到了浙江兰溪的范家,这是金华有名的书香门第,有宋一代,范家进士迭出,故事讲到的范茂载兄弟及范元卿等人都是进士及第;真州距离扬州不远,张夫人的船当是顺流而下,到达扬州;夷犹,也作夷由,指从容不迫;可以说,这是一则观音感应的故事。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的佛法感应事件)(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