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买下旧书摊售卖的84张阵亡将士通知单,散尽家财帮烈士们寻亲
序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007年,电影《集结号》上映,战争无比残酷,九连47名战士在连长谷子地的率领下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九连本与团长约定,以“吹号”为撤退信号,然而号声一直没有响,九连一直坚守阵地,直到全部牺牲(连长谷子地幸存)。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部队隶属变换频繁。活下来的谷子地发现部队番号变了,九连牺牲的战士们全部被认定为牺牲,为了给战友们“正名”,谷子地开始了艰难地寻找,希望他们能够安息。
关于电影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我这里不过多展开叙述。《集结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谷子地的原型是抗美援朝老兵王艾甫。王艾甫是山西左权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兵。
在战场上,他亲眼目睹过千千万万的战友倒在血泊中,知道这些人淡泊名利,舍生忘死,但是却把军人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1996年,王艾甫已经退休,当年清明节后的一天,王艾甫到太原南宫文物旧货市场闲逛,喜欢收藏古玩字画的王艾甫在翻看一个旧书摊贩的旧书时,无意间发现了84份“太原战役阵亡通知书”。
1948年7月下旬晋中战役结束后,山西省除太原、大同外均告解放。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统一指挥第1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晋中军区3个独立旅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警备第2旅等部共18个旅11.5万余人,乘晋中战役胜利之势进逼太原,10月中旬发起太原战役。
太原战役前后两个阶段,历时6个多月,人民解放军伤亡1.5万人,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6个军部、20个师,共毙伤俘13.5万余人。太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省人民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
惊讶之余,他继续翻找,在商贩的破麻袋中又找到了四本《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这些东西按理说都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物,不知道为何会出现在旧书摊上?他顾不上深究,仔细翻看,认真研读,登记册中显示有84份烈士的阵亡通知书未发出。
这就意味着烈士的家属并不知道自己亲人牺牲的消息,也不知道他们埋骨何处?或许,多年来遭受着身心上的痛苦折磨。当过兵的王艾甫当即决定要将这些阵亡通知书送达烈士亲属手中。书摊老板是一名精明的商人,他看到王艾甫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当即坐地起价,一口咬定售价不能低于3000元,王艾甫咬咬牙,凑齐3000元买下了这些文物档案。
找
王艾甫第一时间找到部队的专家进行鉴定,确认所买资料就是太原战役中阵亡将士的档案。接下来,王艾甫花费几天的时间对登记册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发现登记册共记录866名烈士信息,大多数年龄只有20岁左右。后来接受采访时,王艾甫说:"我当过兵,知道战争的惨烈。我这样帮助烈士寻找活着的亲属,也是因为想我的战友了。"
本以为“顺藤摸瓜”,寻找起来是轻易而举的事情,没想到一找就是十几年,历经千辛万苦。此时,太原战役结束已经48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王艾甫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烈士信息难以准确核实”。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番号早已多次变换,有烈士信息籍贯、家庭信息残缺不全。王艾甫按照册子上登记的信息寄到烈士的家乡,或是联系这些阵亡将士的家乡政府,询问有关情况。
但是,不少人早已搬迁,大部分信件被退回。阵亡通知书当年没有寄回,当地民政部门没有相关记录,也难以提供详实的信息。“寻亲”刚开始就陷入了僵局,王艾甫一时间一筹莫展,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可以到烈士陵园寻找烈士的陵墓,说不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没有别的办法了,王艾甫决定试一试。之后,王艾甫穿梭于太原的各大烈士陵园,陵园工作人员也热心帮忙,虽然找到了部分烈士的陵墓,但是依然找不到烈士的亲人,阵亡通知书一张也没有发出去。
太原市有牛驼寨、双塔、黄陂、阳曲、清徐等七大烈士陵园,在那里长眠着数以万计的英雄先烈,一个夏天,一个冬天,他一有空就泡在烈士陵园里,七大烈士陵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拿一瓶矿泉水,把大理石墓碑上的灰尘杂草冲洗干净,挨个一排一排排查,几千座墓碑无一遗漏……
无论是去陵园,还是去外地,王艾甫都是锲而不舍。2005年,王艾甫遇到了一件最伤心的事情——被乌盟民政局优抚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刁难。
2005年12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乌素图镇的孙秀峰(烈士孙耀的女儿,时年71岁)的第五个孩子朱敏偶然在电视上得知王艾甫在寻找解放太原战役牺牲将士的亲属,两人联系后一起到乌盟民政局优抚科进行核实。
他们拿着太原民政局为孙耀开具的在太原战役中牺牲的证明、当地政府开具的孙耀与孙秀峰的父女关系证明,还有孙耀的入伍通知书和阵亡登记表。"你们这些人,就知道给我们找麻烦!在太原打仗死的,找太原!这些文件都过时了……!"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恶骂之后竟然还对王艾甫这位白发老人大打出手。
从1996年到2005年,整整10年,王艾甫从头发花白到满头白发,寻亲10年,一直未果。但无论遭遇何种困难,王艾甫始终都没有放弃,一颗诚挚之心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帮助,像2005年“最伤心的事”毕竟是少数。
“寻亲”取得突破的是2005年下旬,近10年寻亲无果后,王艾甫在年底办理了一次个人收藏品展览会,会上展览了84张烈士阵亡通知单。部分媒体对王艾甫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来自湖北武汉的记者汤华明将11名湖北籍的烈士信息刊登在报纸上。
很快,阵亡将士通知书上姓名“郝戴虎”的烈士亲属被找到,2005年11月8日,王艾甫亲自赶到湖北省云梦县钟垸村把阵亡通知书的彩喷复制件,郝载虎烈士墓地及牛驼寨烈士陵园照片双手捧出,郑重地交在烈士郝载虎的两个堂弟的手上。
“郝载虎烈士为解放太原而牺牲,这一次能够找到他的亲人,我很高兴,作为一个太原市的市民,感谢你们的亲人为解放太原作出的贡献。今天,我把这份迟到56年的烈士阵亡通知书送来了。”
第一位烈士亲属被找到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报道,很快又有3名烈士的亲属被找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加入到“寻亲”的行列,短短20天的时间,就有5名烈士的亲属被找到。
截至2007年2月初,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王艾甫手中的84份名单中已有26位烈士找到亲人。
结语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王艾甫坚持帮助烈士近10年,经常到外省实地寻找,花费巨大,他甚至把一家三代仅有的70平方米房屋抵押贷款7万元,散尽家财,却一无所获。古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王艾甫身上无疑具有“侠之大者”的义士风范。
2006年,王艾甫开始筹划将自己私人收藏的三千余件珍贵的抗战藏品,全部拿出来建立一座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纪念馆,让更多人看到当年革命岁月的艰苦,传承革命精神。三年之后,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整座纪念馆耗资十余万元,资金全部由王艾甫自行筹措。
王艾甫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寻亲”行列,全部烈士都将魂归故里,并能让他们的亲人得到安慰。
硝烟散去,英雄不朽!相信所有的英烈都将得以安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