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逍遥游的庄子到底是哪里人

赵汗青·刘欣华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人。在春秋战国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他显得鲜艳夺目,光彩照人。诸子百家之中,他是一朵奇葩,出语不凡,让人觉醍醐灌顶。

庄子是哪里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这里的“蒙”究竟在哪里?庄子故里之“蒙”以及“漆园”又是什么地方?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可谓伤透了脑筋。因为古人写文章惜墨如金,素以用字简练著称,导致今人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今之安徽蒙城,世称“山桑,北冢,古漆园”,改名蒙城虽自唐代天宝年间,但蒙城之“蒙’却由来已久。他们认为不独尽人皆知,且有史据可证。南朝宋罗泌《路史》云:“盘庚自奄迁于北冢;北冢,蒙也。”《嘉靖寿州志》还有记载:乾隆《颖州府志》“漆园城,在县河北三里,即旧蒙城;庄子为漆园吏在此”。

反对者也不乏其人,他们从《隋书·地理志》于“谯郡·山桑”下找答案。《隋书·地理志》记载:“后陶置涡州涡阳县,又置谯郡,梁改涡州曰西徐州,东魏改曰谯州,开皇初郡废,十六年改涡州为肥水,大业初州废,改县曰山桑。又粱置北新安郡,东魏改置蒙郡,后齐废郡置蒙县,后又置郡,开皇初废郡。又梁置阳夏郡,东魏废。”他们认为:上面一段引文好像“山桑”(后为蒙城)也曾经称“蒙”。其实,《隋书·地理志》说的是“谯州”之内(南北朝时州辖郡,郡辖县)三个区域的建置沿革,其中涡阳、肥水、山桑的变迁,才属今之蒙城,而北新安、蒙郡、蒙县,仍属今商丘。并认为“粱郡·守城”(今商丘)注云:“梁置北新安郡,寻废”,这就是对上面的解释和照应性的说明,由此推出,迟至隋代,今蒙城从未沾上“蒙”字。

唐代学者比较流行的说法则认为庄子出生地在山东曹州。李泰等著的《括地志·冤朐县》说:“漆园故城在曹州冤朐县北十七里,庄周为漆园吏,即此。”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援引了这一记载,并说:“按:其地古属蒙县。”诗人李白居东鲁,在其《赠从弟冽》一诗中说:“自居漆园地,久别咸阳西。”这里说明唐代学者都把曹州漆园作为庄子作吏之地。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近代乃至今天。若把曹州与河南之“蒙”都看作“古属蒙县”,尚还可说得过去,但两者是否能连在一起,就比较牵强了,至少无材料足以佐证。

宋代学者朱熹对庄子故里有比较系统的考证。《朱子语类》说:“李梦先问:'庄子孟子同时,何不一相遇?又不闻道及,如何?’曰:'庄子当时也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说,然亦止是杨朱之学。但杨氏说得大了,故孟子力排之’。”“庄子去孟子不远,其说不及孟子者,亦是不相闻。今亳州明道宫乃老子所生之地。庄子生于蒙,在淮西间,孟子只往来齐、宋,邹、鲁,以至于梁而止,不至于南。”在朱熹看来,庄子乃楚国蒙地人。“淮西”指皖北、豫东、淮河北岸一带,安徽蒙城属楚,也正处于这个位置。

蒙城是庄子故里诸说之一。原因首先是史记的记载,其次是庄子祠堂为证。蒙城庄子祠堂始建于宋,苏东坡为之作《记》曰:“庄子者,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秘书丞王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

明代学者李时芳,主张庄子故里安徽蒙城说,他的考证没有多少新意和见解,只是维护王安石、苏轼等见解而已。但他反对庄子是山东曹州人之说。谈及苏轼、王安石的见解,有学者持极强烈的反对意见。严格的讲,苏、王持“庄周故里为安徽蒙城说”是没有几分考据的,只是苏轼曾经为安徽蒙城在宋朝时所建的庄子祠堂写过碑记,也就是著名的《庄子祠堂记》,当代学者刘文刚则认为苏轼的这篇碑记是“求文以为记”的应酬之作,不是什么考据文章,苏轼只是借此发挥他对庄子的推崇和赞美之情,而对于安徽蒙城是不是庄周故里,他在碑记中“不置一词,可见还是比较审慎的”。而王安石则是写过一首《过蒙城清燕堂诗》,其中最著名的四句是“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凭借一首诗里的两句话,即使作诗的人再有名气,在一些学者们看来也不足以说明庄周故里即为蒙城。此一说。

庄子究竟是哪里人?余认为:《史记》载庄子为“蒙”人,《汉书》又列“蒙县”于“梁国”。那么,今天的蒙城在汉代是否叫“蒙”,是否又属于“粱国”,弄清这个问题,庄子的故里纷争就容易解决了。汉之“梁国”,原本秦之“砀郡”,即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其领属范围既包括商丘东北境的“小蒙”,也包括商丘东南境的“大蒙”,梁国曾是汉梁孝王的封地,“梁孝王好营造宫室苑囿之乐以通宾客”,在商丘建造了“梁园”。小蒙近商,虽有“梁园”,但无“漆园”,大蒙偏远,却素有“漆园”之称,可见司马迁笔下的“蒙”当为“大蒙”而非“小蒙”。“大蒙”疆域原来甚辽阔,西北边境达雉河集(今涡阳)以北数十里,直至今豫、皖接界处,距商丘仅百余里。随着历史变迁,又几经分合,建置沿革也有变迁,但无论怎样,大蒙与今之蒙城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者孙以楷、钱耕森等人的观点倾向于庄子为安徽蒙城说是有道理的。

庄子的身世是个谜,老子的身世也是个谜,为什么?而孔子和孟子的祖谱都很清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对于老子、庄子的身世无所了解?关键就在于道家主张一切不落定处,让一切都在大化中运行,文章和人生都是如此,所谓“超逸绝尘”。颜回的“亦步亦趋”,却未能跟上,那就说明道家认为“道不可言”、“不可授”,因此才有了老子、庄子的书不可捉摸,只是因为它合道而不可确知。也可以说是典型的“不可知论”,“成也毁,毁也成也”。

老庄的思想渊源是在淮河流域。为什么齐鲁大地生儒家?为什么淮河流域生道家?这是因为水土的灵性不同,所生长的植物动物也不同,时空变了,一切都会变。淮河流域的蒙亳地区,原为商汤故里。至今考古学家还在蒙城的坛城发现了商时的陶器。商亡,周分封诸侯,邹公被分到鲁国,而商之后裔则被留在了蒙亳地区,即今蒙城所在的地域。可以说,庄子不是宋国人,也不是楚国人,庄子应该是“商周”人。“庄子之楚”,说明庄子不是楚国人;从《庄子》文章中可以发现庄周好象是宋国人的证据。但与其说庄周是宋国人,还不如具体到庄周是宋与楚之间的“商周”人。“曹商得车”一段尽管说曹商“反于宋”,遇见庄子,并向其炫耀,那为什么不能是在他返宋途中遇见了庄子呢?又有人说在庄子文章里出现的“商之丘”就是指的今之河南商丘,那也未必武断,可不可以看成是“商周”一地的一处小山丘呢?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最早见到“商周”这个地名也是在《庄子》一书中,孔子被困于“魏、宋、商周、陈蔡之间”,说明当时的“商周”是一个地名,而与“魏”、“宋”、“陈蔡”相提并论,至少可以说明“商周”是个小诸侯国。“商周”是商后裔所在地 ,而商朝的主流文化是天道,所谓“商人尚玄色”。“天道”是商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而邹的整个主流文化则是“礼”。邹公在鲁国对整个礼进行贯彻,使其成为整个中央集权的象征。这种文化土壤孕育了孔子和孟子。庄子所在的国家,即“商周”,整个天道文化盛行,殷商时期的天道观也并没有被取缔。北京大学张翔龙先生所著《海德格尔与中国的天道》一书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可见当时天道思想之影响巨大。庄子长于此地,耳闻目睹的事情和自己所受到的传统的天道教育产生极大的矛盾,因此就要力争弥补,正如孔子“克己复礼”,维护礼教一样,庄子有一种伟大的使命感,那就是维护天道,倡导人生的自由和自然的回归,反对统治者对人性的戕害。

所以,论断是:庄子是界于楚、宋之间的商周国的蒙地人。要证明这个问题,先要判断商周是商汤后裔的封地;其次要论证商周人崇尚天道这个事实;再次要论证庄周不是宋人也不是楚人,只是界于楚和宋之间的蒙地人;最后要论证商周一地就是位于楚、宋之间。 另外一种说法是不必要争论庄子的故里问题,因为所谓“蒙人也”之“蒙”就是指的一个大的区域,其中包括宋地、楚地和山东。司马迁之所以只说了一句:“庄子者,蒙人也。”就是因为他也搞不清楚庄子到底是哪里人,只是说“蒙人也”,就说明司马迁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庄子是蒙地人,而且“蒙”这个地方肯定不只是一个小国家或者小地方。这就够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曾正式宣布:安徽省蒙城县是早商之都所在地。蒙城县的坛城有很大的商代古城垣,是一直以来没有找到的早商故都。另外,连续几年的尉迟寺挖掘工程中,尉迟寺出土的陶器中有全国仅此一件的“鸟形神器”,据考证,属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原始村落领袖或权利的象征。尉迟寺为震惊中外的中国原始第一村遗迹,那么这个“鸟形神器”会不会是商代遗物呢?早商应该在黄帝、帝喾时期就应该存在,而黄帝、帝喾时期应该就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据《商颂》记载:“天命玄鸟,降而为商。”按照商的传说,商的祖先“契”是这样降生的:简迪氏一日于河中洗澡,突然由天而降一玄鸟,一下子落到了简迪氏洗澡的地方,简迪氏因之受孕,从而生“契”,整个商由此而生。因此,鸟一直就是商人崇拜的图腾。既然全国仅此处发现一件如此这样的“鸟形神器”为什么不可以怀疑此地就是商都所在地呢?因为这种神器只有拥有最高权力的王者才可以拥有,而考古学家已经证明这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把尉迟寺和整个坛城的挖掘工程和已有发现综合起来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蒙城为商后裔所在地,极大的可能是早商故都,因为众人皆知晚商旧都在河南商丘,但对于早商故都历来都没有任何迹象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周人西来”,“商人东来”,考古学家认为应该从开封向东,直到黄河入海口都为早商的活动地带,但由于此地属于黄泛区,所以历来给考古工作带来困难,到目前为止,仅在蒙城发现了古商遗址。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说服力。结合庄子的思想渊源来看,庄子文章首篇即以“大鹏展翅”开篇,这是一种标准的“玄鸟”,而大鹏又是从北海的“鲲”幻化而来,而“鲲”为鱼子。这也就体现了庄子对鸟的推崇和鸟与鱼的关系,也就是天与水的关系。商人尚玄色,商是一个推崇神的朝代,至周才发生“人神之争”。通观庄子之文,其中的崇神情结和神话特色都是先秦诸子里不太多见的。“天水关系”其实就是阴阳关系,而鸟与鱼的关系就是简迪氏生商的关系。

由此推断:蒙城为古商旧都,庄子是商之后裔。再结合以上诸点论断,就可以得出结论:蒙城为早商故都,商周是商后裔封地,就在今之蒙城,而庄子为“蒙”之漆园吏,历史上既叫蒙城又有漆园的只有蒙城一地,关注一下庄子的思想渊源,就可以断定:庄子为今安徽蒙城人。

“道”。此字经由老庄之手,成为无数人的终极追求。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逍遥是人生一种自由的境界。文中写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人没有自己,不求功名。自然无为而尊贵不可违逆的是天道,有为的是人道。相去远矣。这句格言流传甚广。每次读它,都觉如雷贯耳。泉水干涸了,鱼一起困处在陆地上,相互吹点潮湿的气息,吐出点唾沫来相互滋润,但远不如谁也不理谁地在江湖里游。

自由,原是最为可贵。

金圣叹在今天就算是大评论家了,他的点评才子书者六。第一才子书即是《庄子》。

蒙城宋代庄子祠于明天顺年间没于黄水。明万历七年(1579),蒙城知县吴一鸾,在县城东郊捐俸买地重建庄子祠,此祠经历代修葺,一直留存到“文革”后期,因城区扩建被拆除(遗址在今蒙城县棉麻公司院内)。1995年,蒙城县人民政府集资于漆园古城遗址——原宋代庄子祠遗址之上——重建庄子祠。

庄子祠,位于亳州市蒙城县东郊。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为纪念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蒙城乡贤庄子(参见《名人篇》庄子),在涡河北岸漆园故址首建庄子祠堂。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祠竣工时,王竞特请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命工匠刻碑立于祠内。

参考文献:

《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 九》蒙城 庄子祠堂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