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拜访上海漆画传承人张宏太散记
拜访上海漆画传承人张宏太散记
文图:面朝大海
一
昨天上午,战友刘福建打电话说,明天利用双休日去朱家角乡下看一位绘画老师,让我一起去看看,一睹这位八十岁的上海知名漆画传承人的风采。说实话,我一向羡慕那些搞艺术的大师,何况是年逾八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立即答应明天一同前往。
第二天一早,与福建战友驱车前往朱家角古镇。
(上海漆画传承人张宏太老师)
说起这位老师,福建打开了话匣子,说这位老师也姓张,你们一家子,二十多年前,张老师租他岳母邻居的房子当画室,有机会接触张宏太老师的漆画,并对漆画产生浓厚的兴趣。遗憾的是,漆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宏太不太愿意把画技外传。福建也是经常给张老师帮忙,张老师渐渐喜欢上福建,福建开始接触漆画技艺。通过观察张老师作画,经常揣摩,偷偷地开始漆画练习,凭着悟性,福建还真画成了,作品参加了原南京军区某分部绘画作品大赛,还荣获二等奖。这让张宏太老师又惊又喜,惊得是没想到福建没经过自己传授技艺还真画成了,喜得是这个不是徒弟的徒弟真有悟行,画得非常好。
谈起漆画,福建滔滔不绝,说的头头是道,漆画是用生漆及各种辅料经过数道工序制作而成,相当繁琐,一幅作品制作而成要几个月,所以才能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张宏太老师就是上海漆画的传承人。听福建把漆画说的神乎其神,更想尽快看到张宏太老师这种民间艺术作品的风采。
(刘福建与张宏太老师合影)
后来,福建因为工作及漆画场地的限制,加上漆画工艺繁琐,费时费工,就搁下了,而是专攻钢笔画。但福建与张宏太老师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经常抽时间去看望他。
说起张宏太老师搞漆画创作,福建深有感触地说,张老师三十多年前开始学习漆画创作,为了漆画艺术,简直到了痴迷的状态,一心扑在漆画上,平时也不想让外人打扰他,多年前把创作室搬到郊外朱家角古镇,为得是采风便利,寻找艺术创作的思路和源泉,安心搞漆画创作。但最近几年,张老师年纪大了,身边也没人照顾,孤身一人,期间因种种原因搬了三次家,这是第四次搬家,新地方福建也没去过。福建担心地说:“张老师今年都八十了,一个人还这么痴心搞漆画创作,身边也没个人照看,真担心有啥事。” 昨天福建跟张老师说带个朋友一起去看他,他还盘问一番,直到福建说是战友是搞写作的,他才勉强答应让一起过去。
我听福建这么一说,心里咯噔一下,这老爷子那么难接触,去了会不会有点尴尬?心里也没底。
(张宏太老师获奖作品证书)
二
下高速到朱家角刚十点多,路过17号地铁线朱家角站门前,拐个弯一条路到了朱家角古镇中心。
停好车,福建跟张老师电话沟通一下,一起前往张老师的住处。停车的地方正是朱家角古镇的中心位置,朱家角大剧院、朱家角中心商场分布两边,广场中间是“朱家角”三个红色大字。看了一圈,感觉朱家角变了,和一九年来时大不一样,街两边的店铺门面焕然一新,路灯仿古式的,白墙黛瓦,分明和周庄西塘没啥区别。
我与福建在十字路口等了七八分钟,南边一位头戴棒球帽的老人走过来,我说福建战友,这位应该是你老师吧?还没等福建说话,那老人向我俩招手哩,相距起码有200米,张老师眼神可以啊!
(张宏太老师创作室的村子美景)
看张老师快步走过来,那步伐,不像八十岁老人的身板。近了一看,老人面色好,有精神头,除了走路稍微有点驼背,其他看不出有一点毛病,这倒出乎我的预料。福建紧步上前,与张老师打招呼,并介绍说这是我战友。我忙上前与张老师握手,他笑着说:“你是小张,我是老张,哈哈。”
“张老师,我也不是小张了,都五十多了。” 说完都笑了起来。
张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放松起来,原本绷紧的神经被张老师的笑声一下子打破了,感觉老人还是很好接触的,也许老人知道我是当兵出身的缘故吧,不过张老师一口的上海话我听起来费劲,好在他还带点不标准的普通话,否则我一句也听不懂。
我们一起前去张老师钦点的饭店吃午饭,准备午饭后再去他的绘画创作室参观。
一路走过去,张老师说有一站路远,老人腿脚稳健,步履轻盈,走到桥上的时候,老人讲了前几年画室发生火警的往事。当时画室在桥一侧的临河小房子里,因为线路老化打火引发火警,幸亏消防队就在附近,发现冒烟迅速给予扑灭,避免了更大火灾地发生。原本让他担心的画稿被烧,结果基本完好,这一下让他如释重负,真要是几十年精心创作的作品付之一炬,他说真受不了非跳河不可,可见他对绘画艺术的痴爱程度。
饭店的老板娘,离老远就跟张老师打招呼,埋怨他好久没来吃饭了。一看亲热劲就是常客了,难怪他非要走这么远也要来这家名叫“三月三饭店”吃饭。
福建安排好饭菜,边吃边聊,说起漆画,老爷子算是停不下嘴了,他从手提袋掏出来两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画艺术传承人”的简介,递给我福建一人一份,又拿出《薪尽火传——上海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送给福建,书中收录了张宏太老师的漆画艺术,张老师说是送给福建的礼物,看得出他对福建这个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
张老师说,2008年以前,新天地专门为他开了工作室,漆画作品也在新天地出售,作品非常受欢迎,特别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作品供不应求。2008世界金融危机后,漆画也受影响,工作室也搬出了新天地,历经辗转终于在朱家角古镇落脚。从那时起,漆画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漆画作品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本人也经常应邀参加高端研讨会,还到一些院校授课。说起这些荣耀,张老师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还从包里拿出来一些参加研讨会的照片,一 一说明参加研讨会的时间,记忆力一点也不含糊。也许出于保密的原由,张老师对他的漆画制作一直只字未提。
饭后,我们陪张老师往回返,我问张老师,你的身体这么好,平时生活作息是怎样做的?他说,每天12点前准时睡觉,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练一刻钟的气功,九点去创作室上班,晚上五点下班,每天如此。张老师接着说,朱家角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比市区空气好多了。
听张老师这么一说,我也感觉出老人为何身体这么好了,一是生活作息有规律,二是练气功,三是久居乡下,四是漆画艺术的熏陶。因为我有个同事喜欢练气功,身体非常好,一次我睡觉时脖子落枕了,脖子不能扭动,被这位同事知道了,他说,我给你摸摸就好了。只见他右手顺着我的脖子上下摸一下,然后让我再扭扭脖子,结果能扭也不疼了。同事说这是他发功给我治疗的结果,从那以后,我对气功就另眼看待了。
我把这事和张老师一说,他笑了,说他也能发功的。我开玩笑地接着说,我同事说练气功要节欲的,一年春夏秋冬各一次,是不是啊张老师?没想到张老师默不作声了,难道触动了他的什么心事。
三
张老师回到住处放下东西,然后与我们驱车前往他的创作室。
车子顺着原路由朱家角地铁站前右转,沿着沪青平公路一直前行二公里左转,就进入了真正的乡下农村,水泥路两边是泛黄的稻田,车窗里飘进来的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这香味浓浓的,一路伴随我们。车子拐过几个弯,在一处农房前停下车。
(张宏太老师的创作室)
张老师带我们来到他租的房子前,这是一个院落,院里一共有六家,有老房子也有新盖的楼房,院里一颗橘子树上的橘子泛着青色,张老师租的房子坐北朝南,位于中间,上下两层。张老师说,先去看看村里的风景吧。只见他推开一扇门,就出了院子,门前就是一条小河,一座小桥横跨中间,河边斜躺着一只小船,此刻,天上朵朵白云飘,倒影投射在小河里,我赶忙手机拍几张一看,蓝天白云,河边白墙黛瓦,一幅画里的乡村,这才是原生态的乡村美景啊!难怪张老师会把创作室搬到这里。
张老师说,我先带你们看看村里一位九十五岁还下地干活的老张哥。这位九十五岁的老人也姓张,张老师都喊他老张哥。不巧的是,老张哥外出了,门前的一颗橘子树的橘子泛着黄色,分明熟了。福建顽皮地摘了三个,对旁边的邻居说,我们吃几个啊!邻居都认识张老师,说吃吧吃吧。没想到,这么大的橘子一点也不酸,因为我历来怕酸,非常甜,汁多,还是这里水好空气清新,才长出这么大这么甜的橘子。
沿着小河漫步,河里小鱼游走,水中不时翻花,福建说水底有大鱼。远处一座沧桑的古桥,一位老人正走到桥中间,我紧忙拍了一张照片。路过一户人家,一个老太太正在吃烤的红薯,看见我们,端起来让我们吃,没想到张老师和村里的人混得这么熟了。
小河,古桥,流水,农家,这些不正是张老师艺术创作的活生生的素材吗?此刻,我也明白了张老师为何把创作室搬到乡下的原因了。
村里走一圈,桂花香气一路环绕,这里,分明是一个桂花园,清新的空气再有桂花的滋润,美了,醉了!
张老师打开大门的两道锁,领我们走上二楼,只是楼梯没有扶手又陡,让我和福建非常担心,我们走着都小心翼翼,何况张老师八十岁了。福建马上让张老师和房东说,赶紧加装楼梯扶手,防止摔倒,老人就怕摔。
(张宏太老师的作品)
二楼的三间房子里,堆满了张老师的画作及用品,因为是刚搬来的,还没进行归类整理,显得凌乱不堪。看了张老师的漆画作品,颠覆了我原来的认识,以为漆画和油画、唐卡等画作类似,但看了张老师的漆画,感觉漆画比它们都要厚重,制作更加复杂。张老师指着一幅获奖的作品说,这幅古镇的桥作品,我整整花费了三个多月,可见一幅漆画由构图到制作再到完成,多么费工费时。对于一件作品的完成,张老师讲的让我听着就头皮麻,一遍漆一遍填充物,反复如此,直到作品满意为止,这没有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毅力是难以完成的。说起作品获奖,张老师说太多了,也记不清了。
(创作室还未整理好)
摆满三间房子的的这些半成品,也需要尽快装裱成作品出售,看着张老师孤独的背影,这么大的工程量,他一个人又创作又装裱又联系销售怎能完成?我无法想象这名八十岁的老人,三十多年为了漆画艺术付出了多少心血?又失去了多少?包括家庭。他,可是上海漆画唯一的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目前的创作现状,不能不令我忧思。当时心里在想,如果离的近,我会义务帮他理一理这些画作,只是太远了。
一个人静静地审视着张老师的一幅幅漆画作品,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漆画,虽然不懂它,但能欣赏到它的美。江南水乡和石库门,是张老师创作的重点,也是获奖最多的作品,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能读懂它厚重的美,端庄的韵,透过这一幅幅作品,也读懂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对故土的爱恋,没有江南水乡的滋润,难以画出一幅幅作品的魂。
送张老师回到住所,我们与张老师话别,临走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不舍的表情,车子走了很远,我回头一看,张老师依然孤独地站在那里。
回来的路上,福建静静地开着车,我没有了话语,心里沉甸甸的,我难以想象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一个人如何生活?谁来照顾?如何既创作又要销售作品?那没有扶手的楼梯,那每天来回坐公交上班的路上,万一发生了什么事,谁来照应?
令人欣慰的是,张老师说已经把漆画技艺传承给儿子张经磊,儿子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正在慢慢提高技艺,不远的将来,张经磊就是上海漆画的传承人了。
(张宏太老师与刘福建讨论作品)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