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忖“低碳生活”引起的联想
近日在思忖“低碳生活”时偶生一联想:世人都在两种环境中生活: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良好的环境无凝是人们健康、美好生活的决定条件。然而,古人有言“不如意事常八九”。环境不如人意、不利人居的现实已使以“智商最高”为骄傲的人类感到自危!为了保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尽可能减少能量耗用,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过节电、节油、节气“低碳生活”。
然而,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极为重要,提倡人们过“低碳生活”就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但除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外,人们健康舒畅的生活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据此,笔者从为了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而要求人们过“低碳生活”而引发奇想:在改善社会环境、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中,是否也可从社会层面引导人们过“低叹生活”。理由是,社会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加之人的主观认识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差异,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不解,由此引起的烦恼、郁闷、困惑、无奈、莫名受挫之事常挥之不去。唯物论哲学观告诉人们,环境是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面对主观难以改变的客观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现实社会中存在而一时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人们常有报以埋怨的、叹气的,有消极不振的、甚至有选择沉沦消极的负面情绪。为了有利消除社会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负面现象,应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正能量的意识、阳光的心态、建设性姿态积极投入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之中。对待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人、烦心事、烦心的环境,要少唉叹、少抱怨、少些消极情绪,因为唉声叹气、精神不振既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设,更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据此,应引导人们培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提倡在生活中少叹气、少埋怨,即使是遇到困难挫折时也不要唉叹,在社会层面上过“低叹生活”。
诚然,以上“低叹生活”之论也许会有不严谨,甚至不严肃之嫌,但从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豁达淡然、积极向上地对待现实,以建设性的精神状态去处理困难、解决问题的视角看,无疑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萌生“低叹生活”这一“奇想”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在过“低碳生活”、“低叹生活”中积极建设良好的环境和美好的社会,悦享和谐文明社会和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