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叫“三观”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谁谁三观不正;谁干的事情让人毁三观;三观不合,我们分手了。

仿佛一旦意见不一致、观念有分歧就是三观的问题。

什么是三观?在哲学层面上, “三观”指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实,抛开哲学给出的定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将中国人的“三观”早就确立。

儒家重仁义,“三观”落在“观天下”,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都能“担得起”。

道家重无为”,“三观”与“观无为”相连,顺其自然,张弛有道,大道至简,凡事“想得开”。

而佛家重修心,讲究“观自在”,既修缘,又度心,三千烦恼,能心无挂碍,随缘而化,时时“放得下”。

一言概之,担得起,想得开,放得下,成就了中国人真正的“三观”。

01

儒家“观天下”:担得起

“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

所以儒家是追求入世的哲学,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这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但得起”。

《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儒家从来不讳言世界黑暗,正是因为社会混乱,我们才更应当参与到其中,积极去改变它。

这,就是儒家所认为的“士”的责任。

春秋时,子产便鲜明地提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为挽救危局、拯救人心,孔子奔走列国,虽饱受磨难亦不肯放弃。

孟子救世心切,声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东晋时祖逖为北伐中原,“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唐代韩愈也是雄心勃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宋代,理学家们为重建社会秩序,积极承担培养治理天下人才的重任。

如陆九渊坦陈“使天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范仲淹自少年时起便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为无数后人景仰。

而你也只有学会了儒家的这种“担得起”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

在面对工作时,你不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面对社会种种不公时,你不再选择沉默;在面对生活的打击与挫折时,你能逆水行舟,迎难而上。

这便是儒家“担得起”的精神,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当如何堂堂正正地过一生。

02

道家“观无为”:想得开

道家讲究“大”,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这种眼界与气象来自何处?来自将眼光投向天与地,将洞察直抵道与气。

合之,才有了内敛其内的大道,与显明其外的大气,其外象,就是心中有静气,事事想得开。

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

《列子》中有“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有个人,每天都在担心天会不会塌下来,甚至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周围的人都劝他说:“天不会塌下来的,就算天真的塌下来,你也没有办法啊。“

反观庄子,他妻子去世,惠子前去吊唁,看到他没有伤心欲绝,反而敲着盆子在唱歌。

惠子愤怒,责问庄子:“你老婆死了你还唱得出来?良心呢?”

庄子却说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我老婆回归自然,其实她只是形式改变了,还在我的周围,我们俩同在。”

根本不用人规劝,自己就很想得开。

庄子曾面对悠悠天地感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世界瞬息万变,只有那些善于生存、随时看开,然后轻装上阵的人,才最后主宰生活,不被生活的不如意击垮。

真正的强者不是有多少钱,也不是多有人脉,他们是那些大风大浪能淡定,在阴沟里也能仰望生活的人。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这便是道家的“想得开”的精神,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该如何坦然轻松地过一生。

03

佛家“观自在”:放得下

佛家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种自在的心性。

讲一个故事。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在一条河边看到一名过不了河的年轻女子。

小和尚自己蹚水到了河对岸,老和尚则二话不说地背起女子把她背过了河,到了对岸才把女子放下。

老和尚与小和尚又走了很远,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问老和尚:“师父,我们僧人是不能近女色的,您为什么要背那名年轻女子过河?”

老和尚只是故作惊讶地回答了一句:“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呢?” 

是啊,很多事情,其实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背着呢?人生多少事情,都是如此。

那些我们一直背着的东西,就叫做“放不下”。

何为自在?便是放下这虚妄的包袱后的轻松安宁。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这便是佛家的“放下”的精神,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该如何豁达自在地过一生。

用儒家的“担当”打底,道家的“无为”护卫,佛家的“自在”指引,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滋养。

当我们心中有了坚定信仰,笃定的价值,永恒的敬畏,对世界的判断才会离正确的航向更近一点。

能有为,能无为,也能作为,这是中国人骨血中的东西。

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