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怼了朱自清徐志摩的书,却是上好的写作指南

文 | 叶伟民

今天推荐《翻译乃大道》,作者余光中。但只看书名估计你得懵——翻译跟写作何干?

它还有另外一个书名《余光中谈翻译》,也是土得可以。可见,自始至终出版商都将其归为翻译参考。但在我看来,却是上好的写作指南。余先生书中有句话概括了书的由来:我常常改的不是学生的翻译,而是中文。

读之真是着急加无奈,大有英语老师一推教案,愤而替语文老师执鞭之感。不过,这位“英语老师”可不寻常,诗有《乡愁》存世,翻译上,一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也收割文青无数。

这本书的确被低估和误解,想想就不忿,滋润了一干外语系小哥靓妹,却成了写作者的沧海遗珠。多年前我有幸得知,并收之为枕边伴读。

戒尺,胜比指南

这本书说什么呢?简单地说,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向汉语书写的“堕落”开炮。

我们都经历过教育工厂绝对史观的浇灌,坚信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都是直线前进,取得多大的历史功绩云云。但总有一些微言大义,在警惕文字变革的伴生:中文的恶性西化。

文字演变与我们何干?关系可太大了。我们自觉写不好,句式缠绕、用词繁复、行文啰嗦、文气不足,大多与此有关。这个弊病,如果不弄清纹理和源头,我们的写作学习大多也只是小修小补,治标不治本。

《翻译乃大道》是余光中的文集,收集了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末22篇评论。主题只有一个:为年轻人排文毒,重拾地道优美的汉语表达。

我们看看其中的代表篇章:《哀中文之式微》、《论中文之西化》、《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横行的洋文》、《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论的的不休》。单从标题看,就有大刀阔斧之势。

更可贵的是,看似高举高打,不仅溯源了白话文的缘起、变迁和迷茫,还深入到极细的层面,去抠出西化中文的“毒素”。

例如翻译腔、欧化的长句、代名词、连接词、介词、被动句的滥用,就连“的”字的泛滥,也被视作贻害无穷。

余先生非常耐心地用例句去掰文病。一个例子我印象至深,想起就笑——

西化青年:他是一位长期的素食主义的奉行者。

余光中:他吃长素。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不是他教你怎么写,而是告诉你不应该怎么写。与其说是写作指南,不如说是戒尺。

怼了朱自清、徐志摩

好玩的是,不像那些四平八稳的“好好先生”。余光中对一些传统名家一点也不留情面。其中对周作人、朱自清、冰心、徐志摩、艾青、曹禺、何其芳……都怼得明明白白。

余先生并非自觉高于他们,而是对一些青涩的白话文作品长期盘踞语文课本表示惋惜。这些“少作”,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所贡献,但大多是试验品。后人不能无视瑕疵,全盘照收。

书里他引用了朱自清名作《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余光中这么点评:“短短一句话就用了七个‘的’,文笔这么冗赘,哪里称得上范文?许多作家或出于懒惰,或出于无能,把形容词和名词的关系,一律交给‘的’字去收拾。”

满纸仿佛两个字——就这?相当耿直可爱了。

这相信解答了很多人的困惑,为啥看当年语文课本,所选篇目都难称经典。如余所说,一是懒,再是无能。这既是说作家的,也是说教育者的。

几乎是座“文病”博物馆

如前所说,这本书更像戒尺。放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时而翻一翻,就像气血淤积者,时不时针灸一下那般通爽。

余光中是翻译家,更明白西语东渐对现代汉语的作用。因而你在书里看到的不是迂腐守旧,而是从更历史、更未来的视角提出警告——

“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谁要是不知(中文)常态为何物和贸然自诩为求变,其结果也许只是献拙,而非生巧。”

抛开这些大历史观,即使个人翻翻,也能立竿见影改善文笔。它几乎是座“文病”博物馆。

余光中

阅读建议

1、如果你对翻译无所求,大可跳着看。

2、你甚至不必买纸书,网上搜索并精读《哀中文之式微》、《论中文之西化》、《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三篇,本书的精华也能领略个七七八八。

(0)

相关推荐

  • 名家散文,名家散文(1)

    林清玄散文:小红西瓜 在这个夏天里,我最想吃的就是那美味的西瓜.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小红西瓜"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买到一种小如垒球的西 ...

  • 荐书|读《长长的路 我们慢慢走》, 让人怀念余光中的锦绣文章

    两个月前,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病逝,在海内外引起众多读者的伤感,也让人觉得可惜.说起余光中,大多人都知道他的<乡愁>,因为那首诗被选进了中学课本,好多人都能背诵. 其实,余光中的散文也是很 ...

  • 名家怎么评价《荷塘月色》?余光中:中学生水平,莫言:病态唯美

    在中学时期,我们都曾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过<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作品,这篇抒情文章是由 文章凭借其闭环流畅的写作思路,和优美境意的描写手法而广受认可,从文章整体来看,<荷塘月色>文笔 ...

  • 书单 | 写作类精选书籍30本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2 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想更好地写作,就不只是单纯地练习,还需要多读书,就如史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里写到的:「如果你没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时间写作.」 我还要说的是,你 ...

  • 余光中评论朱自清够不上散文大师:伤感滥情,浅白累赘,不会比喻

    1992年,那时我还年轻,尚喜欢读书,经常买的文学期刊是<收获>.<台港文学选刊>和<名作欣赏>. 就在这年,<名作欣赏>从第二期开始推出了" ...

  • 朱集人物志

    朱集人物志 □陈福清 夏日乡村是嘈杂的,鸡鸣狗叫声此起彼伏.我将车停下,一缕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稀稀拉拉照下来.村口场地的石台上,德顺爷抽着烟锅,一脸的漠然.边上聚着很多人,大家七嘴八舌,闹哄哄的说着 ...

  • 【中州作家】冀潜:浅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之美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1]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之美  河南邓州       冀 潜 上世纪二十年代, 闻一多提出一种诗歌鉴赏理论,认为诗歌需要具备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理 ...

  • 高手将徐志摩《再别康桥》改成古体诗,朗朗上口,网友:比原版好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诸多作品之中最有名的一篇,而康桥则是徐志摩诗歌生命的重点转折点.在赴剑桥留学前,他对诗歌的兴趣远不及其他爱好,但正是康河的水唤醒了徐志摩内心深处久蛰的诗兴. 连徐志摩都 ...

  • 张幼仪去世后墓碑上写了4个字,代表她已经放下了徐志摩

    我们知道,徐志摩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纵观他的一生,在感情方面也许他是一个好的男朋友,但并不是一个好丈夫.我们都知道徐志摩和林薇因的爱情让人觉得很美好,但是当时的徐志摩原本是有妻子 ...

  • 让志摩看的爱情诗(外一首)| 张建伟

    作者简 让志摩看的爱情诗 张建伟 我驾着诗筏来寻在这江面 那凶险的波涛也温良恭让 空旷如也,你已消失不见 那可怕的战争毁掉了一切 对于这结果也最好别说什么 纠葛没完没了,无法再续前缘 鸡蛋在岩石面前只 ...

  • 徐志摩最美的十首诗,不读真后悔!

    徐志摩 无忧诗刊 2017-06-10 平淡才是真 循循的无限轮回之间 谁是过客,谁是博主,皆不重要 茫茫的纷繁人海之旅 或是有心,或是随性,尽是琴语 (一)再 别 康 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 ...

  •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 ...

  • 林徽因和陆小曼,谁才是徐志摩的白月光?答案藏在他的遗物里

    陆小曼的一生,毁誉参半. 郁达夫说她是"一位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现代画家刘海粟盛赞她,"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 ...

  • 徐志摩的手札曝光,不愧为风流才子,字字洒脱,笔笔惊艳,佩服

    自古才子多风流,这也是从古到今的一条共识,不仅笔者这样认为,而且也是大众的共识性问题,在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他们不仅文采飞扬,而且书法一流,诸如我们最熟悉的才子唐伯虎,他是一位在书画上都有突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