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50万秦军已征服百越,秦朝灭亡时赵佗为何不北上救秦?

公元前221年,经过几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秦王嬴政终于扫平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秦朝,并自称始皇帝。然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后,短短3年,秦朝于公元前207年即宣告灭亡。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从此秦朝天下大乱。直到灭亡的3年时间里,秦始皇派去岭南的50万大军也没有回来拯救秦朝。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秦始皇下了死命令,不管国内情况如何,岭南秦军不得回师救援。这种说法难以考证,可信度不高。

秦末农民战争

秦朝危在旦夕之际,50万岭南秦军之所以没有回师救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秦二世胡作非为,缺乏威信,岭南秦军不愿听从号令

秦始皇在世时,威望极高,虽然统治严苛,但对天下管理掌控很严,天下没有人敢明面上有大动作造反,秦始皇具有巨大的震慑作用。

秦朝疆域

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听从赵高的建议,不仅伪造秦始皇的诏书逼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而且大肆诛杀重臣和公子,并且株连三等以内的郎官。

胡亥还继续修阿房宫,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去疾和将军劫上书请求停止修建以减轻百姓负担,胡亥怀疑三人对自己的忠诚,并将三人打入打牢。最终右丞相去疾和将军劫不堪屈辱自杀,李斯被灭三族。

秦朝最后一位名将章邯率领20万秦军为秦朝平叛,因几次作战失利被秦二世下旨斥责,惶恐不安的章邯派手下回咸阳见赵高都没有结果,最终内心恐惧的他带领手下投降了项羽。最终国内再也没有能阻挡六国贵族及各地起义军的力量了。

西楚霸王项羽

胡亥的胡作非为,不仅让天下百姓更加受苦,而且重臣名将也整天担心被杀。可以说,胡亥亲自把秦朝的统治根基给折腾没了。最后胡亥也被赵高所杀。

秦二世如此暴政,试问远在岭南的秦军愿为这样的秦二世卖命吗?

二、    秦朝内部已大乱,起义呈燎原之势

陈胜吴广起义

自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陈胜自称“楚王”,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及天下群雄纷纷响应。9月,项梁和项羽叔侄两人发动会稽起义,刘邦也于同月在沛县起兵。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燕、赵、齐、魏等原六国也纷纷自立为王。

汉高祖刘邦

一时间,秦朝遍地起义,天下大乱,共同反秦。岭南秦军即便能回师,短期内也难以挽回秦朝的败局。

三、    岭南刚定,根基不稳,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百越之民虽不及匈奴人嗜血好战,但却是英勇善战的民族。秦始皇派50万大军也是经过三次南征百越,于公元前210年才基本平定的,此时秦始皇已驾崩不久。

第一次南征百越,主帅屠睢被杀。百越被平定后,设立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但百越人并没有完全屈服,反抗和游击战此起彼伏。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即揭竿而起,秦朝开始大乱。

百越之地刚平定不久,根基不稳,如果50万秦军回师救援。那百越之地必将重新丢失,岭南秦军多年的征战也将功亏一篑。

四、    岭南秦军成分复杂,忠诚度不够,有战斗力的士兵不足10

虽名为50万秦军,但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也不少。加上岭南当时荒凉,一部分军人也会转变为官吏和农民,以实现粮食供给。

派往岭南的虽然名为秦军,但真正的老秦人很少。多数士兵是原楚国人,后续移民的也多数是“逋亡人,赘婿,贾人”,即流民、上门女婿和小商人,他们很多人在秦朝受尽歧视,没有恒产也没有亲人,这些人对秦朝没有太多感情,宁愿在岭南过稳定日子也不愿回去平叛。

这50万大军,经过平定百越之后,已不足30万人,真正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可能已不足10万人。经过多年远征,哪怕是真正的老秦人也已疲惫不堪,更何况是原楚人。他们放着岭南安定的日子不过,回去救暴虐的秦二世可能性非常小。

五、    赵佗虽为秦将,实为赵人,有自立之心

任嚣死后,岭南秦军最后是由赵佗统领,但赵佗虽名为秦将,但却是赵人(河北人),对秦朝谈不上太深的感情,更何况对暴虐的秦二世更是避之不及。赵佗接手南海郡后,立刻出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关闭了通往秦朝的所有关口,同时把秦朝委任的官员全部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自立之心已有,是不可能听从秦二世的号令回师救秦朝的。

南越武王赵佗

最终秦朝灭亡后,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

因此,秦朝的快速灭亡,主要还是秦二世在赵高的影响下胡作非为造成的。秦二世把秦朝宗室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重臣,名将都杀得差不多了,动摇了秦朝统治的基础,没被杀的最终也有很多投降了起义军。加上秦二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统治比秦始皇更为残暴,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心尽失,秦朝灭亡已成定局。

南越国疆域

因而,南征百越的50万非虎狼之师的秦军,剩下不到10万的正规军,哪怕回师救援,在项羽、刘邦等起义军的面前也是最终无力改变天下大势的。

对于50万岭南秦军不救秦朝,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如果喜欢,欢迎关注。

本文由绿水青山历史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