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药业遭FDA进口警示,CFDA,FDA,EDA 轮流给中国医药企业揭盖子!
9月28日,美国FDA网站挂出进口警示函“import alert”,暂时禁止华海药业生产的所有原料药及使用其原料药生产的制剂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附带有FDA对华海药业飞行检查的问题清单。
与此同时,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发布公告称,华海药业位于浙江临海川南的工厂在缬沙坦生产过程中,并未能够很好地遵守GMP相关规定,因此该生产基地生产的缬沙坦原料药将被禁止进入欧盟。
不过这个"Import Alert",就是教育成本,世界上几乎所有医药公司都是各种处罚教育下长大的。而且,当前FDA做出的进口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中,当然中国是最多的,包含大陆86项,香港50项。考虑中美贸易的特殊性这个比例也不是特别高。毕竟加拿大都有67项,印度60项,日本41项,德国36项,韩国都有43项。这么看起来,FDA也不是仅仅针对中国做进口警示,而是对所有国家都类似,几乎还算是公平的。
所以,如果说这个处罚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规则就是规则,即使有这个嫌疑,也无法拿到台面上来讲。
华海应该及时停牌!
飞行检查是在7月23日到8月3日两周内做的,其实市场对华海药业是有反应的。
7月23日调空低开一度跌停,第二天反抽涨停,后有一个假冲高,然后一路下跌到最低17.28元,那是8月7日。跌停,就是检查组来了,涨停后冲高,为了自救。而且,毫无疑问,是有人知道检查结果的,飞行检查的结果列表,肯定要告知企业。
报告签字日期是8月3日。股价最低点是8月7日,是检查结束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也就是说,看过报告的人死心了,卖的人是真卖!买的人呢?是蒙在鼓里的!这点太黑了,这种情况,应该在7月23日开始停牌才对!不然形成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伤害很大!
中国医药企业何去何从?
长生生物,是CFDA在2017年飞行检查自己揭开的潘多拉魔盒。让医药腐败彻底暴露在公众聚光灯下。而华海药业,是美国FDA和欧洲EDA联合揭开中国几乎是最高水平的医药生产企业的外壳,揭穿了中国医药水平的底裤。
这个揭穿外壳,让CFDA陷于困境。
华海药业,是国内一致性评价最领先药企。浙江华海药业已有10个品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处于领先地位。一致性评价过程中,华海制药除了左乙拉西坦片按照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申报意外,剩下的拉莫三嗪片、赛洛多辛胶囊、恩替卡韦片、替米沙坦片、阿立哌唑片等5个品种,且这些品种都已经在美国获批或通过生产现场检查,属于海外ANDA转报国内,获批后即可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
那么这个被FDA进口警示的药企,一致性评价的有效性也要成疑? 毕竟通过FDA现场检查这个申报依据已经完全不成立。从而带来的问题是,根据一致性评价进行“带量集采”也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而且国内涉及使用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的共有6家制剂企业:
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
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
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药企的药品召回是不是也要提上日程?
那么最大的问题是,华海药业这种在中国几乎算是最顶级的医药生产企业,都经不起FDA轻轻一查,其他药企的质量呢?
截至9月11日,已有95个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有5个品种已集满三家企业,8个品种已集满两家企业,还有64个品种为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现在,一致性评价为基础的“带量集采”到底该如何进行,这个皮球踢回给医保局。当然质量问题上,我觉得医保局不应该有松动,这次是难得的机会,上下一致,对医药根深蒂固的腐败和落后进行出清,逼迫药企升级换代,更新自己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问题在于,中国医药企业的根基太不牢固,最领先的企业,依然不堪一击。医保局如果不降低质量标准,这一次危机,对整个行业来说,也许真的要从零开始,绝境重生才行。
坏事也可以是好事
只有被FDA罚过的药企才更值得信任。国际巨头的经验,已经完美验证了这一点。海正药业也曾经被FDA进口警示,今年好像刚刚撤销。当年海正药业被警示时,华海药业是受益者,扩大了市场份额。
我有理由相信,海正药业经过上次的浴火重生,已经改进了质量管理水平,业绩也已经开始爬坡。而期待2~3年后,华海药业成为另一个质量水平大跃进的企业。
也YY一点阴谋
一、检查的问题是老问题居多。
我仔细看了飞行检查的公告,洋洋洒洒一大堆,很多不符合项。但是华海药业前后一共接受过7次飞行检查,只有这次才出了大问题。也就是说FDA根据沙坦的问题,而进行了深入检查才发现了一大堆,原来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
特别是第一项,对更改生产流程的评估不够充分。但是这个生产流程更改是2011年11月的,当初也得到FDA的认证,现在旧账重提,找出了更多不符合项,许多不严谨的流程。这锅,FDA是不是和华海要一起背?当然,改正确实是华海自己的事情,毕竟药是出了问题的。
第二项,流程验证不充分,包括生产流程,清洁流程,分析方法,流程内控制的测试步骤等等流程的验证不够充分。这应该是对管理流程的流程的验证审查。确实是用来管理流程的流程,我强调下,不是重复。
当然随后在继续深入各流程审查的时候可以发现更多不充分的问题。这样就衍生出后续的一大堆生产过程问题。一些是缺少成文的规范,也有一些是规范执行不彻底,职责不清楚等等。一共11大项,很多小项。
总体来说,是规定,不算是找茬,虽然过去7次,这些流程问题都存在,但是FDA完全有理由说,这是对企业的信任而没有检查这些问题。这次是除了问题后的深入检查,寻找产生问题最根本的原因。
二、原研药利益纠葛
那么在贸易战以及和医保局基于一致性评价的“带量集中采购”的双背景下,FDA针对一致性评价最领先企业深挖问题,是不是也有些利益纠葛呢?
贸易战带来的25%原料药关税(如果特朗普明年加注的话!),很可能导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大减。就是说,华海药业,即使FDA不处罚,明年也会遭遇严重的业绩滑坡。美国医药企业,是否担心中国对美国进口药的反制?
如果担心,那么美国如何破解?
中国基于一致性评价的“带量集采”,最损害的是原研药厂商的利益,导致原研药厂商在这些领域,可能即使是降价也无法挽回市场。如果能够破坏,或者推迟基于一致性评价的“带量集采”,对于原研药企业来说,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贸易战的目标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里最值钱的可能就是医药了。FDA是要破坏一致性评价带来的“带量集采”吗?
有点烧脑,
中国:一致性评价 ---杀--->原研药,
美国:关税---杀--->原料药。
但是原研药---依赖--->原料药,有一些甚至也很难短时间找到替代,比如抗生素原料药,美国就严重依赖中国。不过我估计华海的原料药肯定是可以替代的品种。
一场不能明说的博弈(拿病人的利益博弈,是政治不正确的),FDA是不是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希望没有阴谋论!
互动探讨可以关注后参看公众号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