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泉瓜园记
本文作者:刘继东
1958年正是我国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初生年代。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大跃进的掀起,激发了数亿农民的热情。再加上毛主席亲自为农业发展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深入人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我的故乡明水泉村,地处内蒙古察右中旗的后大滩,即今日全国闻名遐迩的乌兰察布避暑胜地——辉腾锡勒北部高寒、干旱地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旱地小麦、荞麦、谷类、山药为主。偶或少量种些低产的莜麦,用以调剂人们的食谱。因为吃莜面有诸多好处,营养、美味、耐饥……尤其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品,尽管糖尿病是那个年代还未听过的病名。
那时所种的小麦,品种为“小红麦”,虽不太高产,但磨出的面特亮白,做出的面特筋道,味道特香甜。山药品种主要是“里外黄”和“老财灰”。这两种山药都具备快熟沙绵、香醇可口的特点。然而,最遗憾的是瓜蔬种植奇缺,种庄稼人却很难吃到蔬菜。原因很简单,气候干燥、高寒的后大滩,十年九旱,水源匮乏。要种瓜蔬必须有保证瓜蔬生长的水地。那会儿的故乡只有一眼人工打的水车井,属于浅水层水井,水量不大,水位低。套一头骡或马抽水,只能抽一个多小时,之后就不上水了。然后再停下水车,蓄好几个钟头,才能再抽。就这样停停歇歇,一天根本浇不了多少地。村民惯称的“门壕”只有四五亩地也不全能浇过来,只有二三亩地可种点蔬菜,如长白菜、蔓菁、胡萝卜之类,根本解决不了全村人的吃菜问题,瓜菜之类更不要想了。
1958年是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大跃进的改革年代,党和政府提倡农业八字宪法为指导也要革新。故乡的人也开始走探索种瓜蔬的新路,搞种西瓜、香瓜的尝试。生产队选出全村种田勤劳、踏实又富有经验的老农李五秃在门壕五亩水地里搞种瓜蔬试验。
种菜是细致活儿,俗话说“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确实十分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但种菜却是极有乐趣的活儿。施肥、松土、整畦、浇水、下种是花费劳动量最高的营生,那时的蔬菜还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下了希望,那希望就给人以很大的鼓舞。
种试验田的五秃老人可是选对人了,他是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十分勤劳,辛苦卖力。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整天都泡在这五亩菜园里。你看他从春天入种以来,基本不穿上衣,连个草帽也不戴,整个头脸、上身被长久地风吹日晒,变得黝黑黝黑,有时对准光线还闪着油亮的光呢。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力就有一分收获。这几亩菜园在五秃老人的辛勤劳作和精心护理下,瓜菜长得喜煞人了。
夏天的长白菜长得肥大嫩绿,一棵足有四五斤重。那个年代,白菜不舍得一整棵拔得食用,而是从外一层一层撇叶子吃。每隔七八天撇一茬,直撇到老得筋多了,才把一整棵拔出来吃掉。这样下来,全村的人隔三差五就能吃到新鲜的白菜了。再有迟点节令的蔬菜,如蔓菁、萝卜接替补充,吃菜就基本能解决了。
最令人欣喜的是这位好园头老把式试种的四五分瓜(西瓜、香瓜)也竟然出乎人们的意料,发育正常,长得喜人。五秃老人老家是凉城,他年轻时见过当地人种瓜,也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基本掌握了种瓜要领,如西瓜对土壤耕层深厚疏松的要求,可直播可育苗移植和耐旱的特点,需良好的排水,发芽的温度等。除此之外,五老汉对西瓜、香瓜的种植行距、株距以及每亩种植棵数也掌握得当。更主要的是他对田间管理十分重视,在整枝、压蔓方面特别谨慎。整枝时除保留主蔓时,另选一条子蔓,其余子蔓都要去掉。他注意在每株留下一瓜的情况下,一般多选第二或三雌花座瓜。他发现了座瓜生长势最佳点是茎蔓生长点到雌花间1~1.4尺左右。他在人工授粉上十分下辛苦,必须把授粉赶在雌雄花开放后当天上午进行。进行这项劳作时,常常是接近中午时分,他要承受强烈的阳光暴晒,难怪老人皮肤黝黑迎日而放光呢。就是这样一位辛勤劳作的园丁,把西瓜、香瓜在后大滩高寒、干旱地带种植成功了!
立秋过后,各种庄稼已进入成熟期了,五秃老人“试验田”里种出的西瓜、香瓜的叶、蔓开始枯落,再也无法遮掩结出的瓜的硕大、艳美,更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天浓比一天。村上的人下田干活或收工回家途径试验田瓜园,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脚下像有磁石吸着般,总要支起鼻子深深嗅一阵瓜香味儿。小孩子们更是要把瓜香闻个够,并啧啧嘴巴,还有的淘气包拿起小石子向他们所喜爱的瓜投掷一下,这般举动一旦被五老汉发现,总要挨一顿训斥,遭一顿责骂。
有一天下午两三点钟,社员正要出工拔小麦,突然下起一阵细雨,只下了不几点雨就放晴了。雨后的天空更清新,这时瓜园里的瓜味更浓更诱人了。孩子们忍不住不约而同向瓜园走去,领头的良子哀求看瓜园的张栓成老汉(其实他并不老,四十来岁,是个光棍汉,不爱干重活,所以生产队派他看瓜下夜),说:“给我们这些娃娃们摘几个香瓜,让我们尝尝吧!我们从来还没有吃过香瓜哩。”大家也应声说:“就摘这一次,给我们尝几个吧。”看瓜人说:“哪能呢?种园的五老汉还没来,队长也不在。再说瓜还没完全熟好,我只是个看瓜园的,不敢给你们摘。”良子又说:“你只悄悄给我们摘两三个,我们谁也不告给。”这时的小家伙们已经经不起香瓜的诱惑,压不住肚里馋虫的闹腾了,把张栓成团团围住不放,拉胳膊的,抱腿的,捉手的,拽衣襟的……弄得看瓜人口干舌燥。
苦苦解释、乖哄、唬诈都无济于事,直至口吃得说不上话来。最后他又气又急无可奈何地用偏关腔调高吼了一声:“我不管了,爱球怎闹个哩!”这一声喊,孩子们真以为不管了,哄一下闯进瓜园,开始发疯地抢瓜,他们不管熟生、好歹,见瓜就摘。把瓜踏泥的、踩烂的,摘不利索的连瓜蔓扯起,甚至连坐胎不久、不到拳头大的西瓜都摘掉了。小家伙们有被瓜蔓刺破手的,被扯起的瓜蔓绊住脚摔跟头的,也有踩着硬邦邦的生瓜滑倒蹲了屁股的。有弟妹几个的,有的看护着自己摘下的瓜堆,有的还继续摘,有的脱下袄裤兜着瓜往回送……不一会儿一块好好的瓜园被洗劫一空,满地狼藉。不知是谁把村上的孩子清瓜园的事告给了五秃老人,老人颠颠哒哒、跌跌绊绊、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瓜园,见到那惨状后气愤之极破口大骂:“这村号儿的‘小日本’连瓜都等不上熟,看把瓜园给残害成个甚啦,哎呀!白费我那辛苦了。”说着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一边拾起几个破烂的瓜,一边又骂张栓成干啥去了,是不是死过去了,一伙孩子们偷摘瓜你怎不管?这时的张栓成呆看着瓜园,抽搐着嘴,更是口吃得连一句话都说不上来。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有理难辨。最后只把脚在地上狠狠地跺了一跺,粗声愣气地长叹了一声:“唉!——”
这件事,当天队长就知道了。因为都是些十来八岁不懂事的小孩子干的,又是张栓成一句话引起的误解,同时也是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孩子,真乃“法不制众”,谁也无法处理,只好不了了之。
2008年秋,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明水泉村已成为全旗种植红萝卜的主产区之一。红萝卜是后大滩的特产蔬菜,因其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再加当地有适应种植的土壤,颇受当地农户青睐。如今当地农户以种植葵花、红萝卜、山药、油菜等农作物为主,每户每年的收入平均不下四五万元。出售红萝卜已是这里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就算看到邻近十来八里的巴音乡三号梁、三号卜等地大量种植南瓜得到的效益、成功种植西瓜带来的实惠,故乡人也从不为之动情。也许就是那五十年代末村上的一群 “小日本”清除瓜园带来的阴影,或是看瓜园人那张口吃拙笨的嘴惹祸的原因了。它扼杀了故乡人种西瓜的希望,了结了故乡人吃西瓜的情缘,断送了卖西瓜赚钱的财源。故乡人倒是对“后大滩人参”——红萝卜情有独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