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梁童年往事

本文作者:石文远


风 车

正月初七夜里悄悄地落了一场小雪,大街小巷铺上了洁白的鹅绒雪毯。一群孩子手中挥着一团火红的绒球,欢笑着向我跑来。原来他们手里的玩具,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做工精致的风车。

这久违的风车把我的思绪一下子转到了五十年前。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里度过的,那时我们住在察右中旗一个叫东梁的山村,缺吃少穿,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寒假里,村里的小孩不甘寂寞,太阳高了的时候,我们就聚集在村东的山坡下,爬山、打雪仗。不知不觉枯燥、漫长的冬季就过去了,迎来了春节。过了大年,孩子们就缠着大人做风车。那时做风车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折几根芨芨棍儿,捡几根粗硬的青蒿杆,再找些硬纸,先把一根芨芨棍儿插在蒿杆头上,再把一根五六寸长的蒿杆钻个孔,安在芨芨棍上,然后把纸剪成两条长圆形的片,粘在蒿杆上,一个简陋、粗朴的风车就成形了。迎风一举,风车就飞快地旋转起来,那旋转的风车像一团火,又像一朵花,在我们懵懂的童心中转出了许多美好的情愫,我们在风车里放飞着童年的激情和希冀。

早晨吃完饭,几十个小孩手里拿着风车,聚在一起,举行风车比赛。为了让自己的风车转得快、转得好,我们飞快地跑起来,边跑边唱着:“花纸纸,糊风车,迎风风,爬坡坡”。想得第一的心情催快了脚步,大家都拼命地向前跑着,有人摔倒了,马上又爬起来,喘着粗气追赶着前面的同伴。谁要是得了前三名,心里就一定会涌荡着莫名的激动和快乐;名次排在后面的孩子,噘着嘴不服气,我们就约定等风大的日子再比赛。我们瞅了个风大的日子,又开始比赛。没想到这次比赛因为风越刮越大,手中的风车被风吹上天,不知落到了什么地方,没被风刮走的风车也是杆折叶裂。我们只好再做风车,芨芨棍、蒿杆儿野滩里多得是,只是纸片不好找,那时能做风车的纸非常稀缺。我们的眼珠盯上了各家各户刚贴没几天的红对联,像贼一样的四处侦查,偷偷摸摸地溜进那些主人不在的院子,个子小够不上,就搭起“人梯”撕扯对联。第二天我们手里又有了大小不同、五颜六色的风车,有的还一手拿着一个,有用烟盒纸做的,有用旧书纸做的,但多数是用对联做的。我们正玩得开心,辛四大爷拦住了我们,他是个光棍儿,前天串门不在家,院里的对联被撕得一张不剩。他盯着我们手里的风车,辨认着是不是他的对联,我们瞅个空子,一哄而散,身后传来他的叫骂声。后来,我们不敢在大风天玩风车啦,只选择风小的时候转着圈比风车。玩得累了,把风车插在土坯墙上,插在屋顶,插在大门的缝隙中,站在那里痴迷地看着飞转的风车,正月的日子里,我们就这样玩着风车,直到开学才结束。

那个年代,风车成了我们最好的玩具。童年生活因风车有了许多乐趣,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电 影

说起电影,那消逝的童心、那淡去的往事、那已遗忘的乐趣,又都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家所在的东梁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出门,偶尔有人去一趟山外六十里远的县城,便能带回许多奇闻异事,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地与街坊邻居闲侃着。我们也混在大人中,听得津津有味。脑子里记住了什么洋车(自行车),电驴子(摩托车),扁蛤蟆(小吉普车),还有电影这些新名词,它们在我们懵懂的童心中产生了许多神秘感,尤其是电影,更让我们着迷。我们脑子里总是想象着电影的模样,甚至做梦也有电影似是而非地出现。那时,能看上一场电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记得有一年夏季,村子里来了一个拉洋片(村里称呼为“西洋镜”)的人,他是个四十多岁、面色黝黑的汉子,挑着两个大木箱。他选择一片平地放下担子,高声喊起来:“看拉洋片来,看拉洋片来!”吆喝声惊动了村里的人,立刻招来了许多人。票价是一个鸡蛋,我们误认为是演电影的,孩子们纷纷跑回家和大人要鸡蛋,围在大木箱前,迫不及待地等着演出。那个汉子慢慢揭开箱子,我们看到了箱子里是一排立着的装上玻璃框的年画,那个汉子边解说边拉着框上的线绳,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白蛇传、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几分钟换一个框,虽然画面无声,时间也只有半个钟头左右,却也让我们过了一把看电影的瘾。

时隔不久,村里成立了学校,我和一群小伙伴开始上学读书。班里有个叫二丑的同学,他脑子灵,受西洋镜的启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三四寸大的纸盒,把白纸裁成纸盒一样长短的纸片,画上男女老少、鸡猪猫狗的图像,叠起来放在盒子里,演出时用手一张一张地抽取前面的纸片。一群小伙伴十分好奇,撕一页32开的作业本纸就能看一场。等放假时,母亲为我装订的两个作业本差不多都买了“电影票”了,变成了二丑的作业本。

大约是五十年代末,春节那天,我们去给班主任高老师拜年,在他家看了一场电影,叫看电影有点名不符实,应该叫听电影。高老师很热情,他打开一台收音机,让我们收听电影《槐树庄》的录音播放。收音机的噪音很大,但我们屏息静听,捕捉着演员的说话声音,想象着故事情节,在脑子里连缀着影片的概况,也蛮有趣味,痴迷地听着,直到播放完毕,我们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家。

真正看电影是六十年代初,哥哥带着我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山路,去一个大村子看了电影《鸡毛信》,这才揭开了电影神秘的面纱,让我对电影有了一些了解。

这是我童年时看电影的趣事,重拾儿时的回忆,不禁生出了许多怀念和感慨。

小喇叭

我住的村子里直到1967年才架起了广播线,一些人家就安上了广播喇叭,人们叫它“戏匣子”。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定时广播,能听新闻、戏剧、歌曲等,这“戏匣子”成了村里新奇、稀罕的东西,让全村人激动和向往。一到广播的时间,人们就聚在有喇叭的人家中,屏声静气,津津有味地听着,生怕漏掉一句,听到歌曲时,人们眼睛放光,容颜焕发,如痴如醉。我父亲也迷上了广播,又不愿常去别人家打搅,暗自打定主意也要买一个广播喇叭。年底的一天,他竟买回了“戏匣子”。那时他那神态像抱着什么宝贝似的,十分得意,把喇叭轻轻地放到炕上,反身出门打量着房檐,找了几个铁钉,把喇叭固定在房檐下,还让我快点找铁丝,说晚上还要听广播。我有点懵了,广播线只通到了农户居住集中的大村,离我家住处还有二三里没通广播线,喇叭怎能响呢?父亲神秘地用手一指房西说:“那儿不是有电话吗?我问过人,只要找点铁丝搭上,喇叭就能响。我恍然大悟: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是公社通往其他村的电话线,接上喇叭准能响。闻讯而来的堂兄堂弟们也都乐了,一起跑到房西,步测了电话线到我家的距离,最近处有二百多米。弟兄们各自从家里找出长短不一的旧铁丝,在太阳快落山时,我们爬上线杆把铁丝搭上了电话线。早早吃完饭,几家人都坐在我家,等候广播时间的到来。六点多广播响了,播音员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入耳膜,让大人小孩乐得心弦颤动、眉飞色舞。后来又听到了歌曲《喜交爱国粮》,那股如痴如醉的高兴劲是难用词语形容的。广播结束了,大家还议论着、说笑着,不想回家。

可是好景不长,三天后的晚上,喇叭突然哑了,没有准时广播,父亲急得摘下喇叭,反复端详着,左瞧右看,也弄不清是啥毛病。堂哥怀疑是线断了,我们急忙找个手电筒,顶着寒风检查线路,在电杆不远处发现铁丝软塌塌地躺在地面上,两人怎么用劲也够不到电杆下,差四、五米的一截,我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众人听了我们的述说,怀疑是有人偷走了铁丝,那晚,人们都闷闷不乐地回了家。

第二天,我们才弄清铁丝丢失的原因,我接上去的线影响公社打电话,是公社线务员巡查时剪断并带走了四五米,以示警告。我们弟兄几个不甘心,马上又行动起来,搜隙觅旯地找出粗细不一的铁丝拼接起来,在晚上又接到了电话线上,喇叭又准时响了。我们欢呼着,又沉浸在听广播的快乐中。从这天起,我们吸取教训,白天不挂了,晚上听完广播不管天黑夜冷,弟兄几个都要爬上电杆,取下挂在上面的线,第二天晚上再接上去。虽然辛苦麻烦,但我们为了听广播,还是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在电杆上爬上爬下。就是父亲遗憾地叹息说:”早晨、中午是听不成广播了。“以后的日子,有时稍一疏忽,铁丝就被线务员剪去一截,我们就又得费力地寻找铁丝,再七拼八凑地接上去。有时面对线务员的训话,我们装聋作哑,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并表示再不重犯,等他一走,我们又照样挂上去。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听了二年多时间,好在公社领导看在我们村对广播痴迷和热爱的份上,也没有追究我们影响通电话的责任。

50年的时间过去了,广播喇叭已经在五彩缤纷的现代生活中被淡忘了。但在那年月可是我们心中的“宝贝疙瘩”,给我们那一代人带来了欢乐和温馨,使我们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实在是功不可没呀!有时那小小的匣子就会浮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往事。

烧山药

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有过一次在野外吃烧山药的经历,很难忘记。

那是秋末冬初的一天,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小学同学丑丑、占魁、黑蛋跟着双喜去野外搂柴禾。双喜比我们大两三岁,因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已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他脑子灵,点子多,成了村里的孩子王。他说离村七八里远的尖山下柴禾多,我们便二话没说扛着柴耙、提着柴绳向尖山走去。

那天的天气挺好,天空像水洗过一样碧蓝、澄澈、明净,上面还飘着几朵慵懒的白云。太阳暖暖地俯瞰着大地,远处有牛马在悠闲地啃草,几群绵羊如白絮般慢慢向前移动。尖山下作物的根茬和蒿草已干枯倒地,像一幅巨大的黄绸覆盖在地上。我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搂柴战斗中,柴耙沙啦沙啦的响声犹如悦耳动听的音乐。中午过后,地里到处是我们搂下的柴堆。我们也累得筋疲力尽,肚子饿得咕咕乱叫,大家发愁了,早晨走时也没和家人说清搂柴的地方,我们咋能把柴禾背回去呢?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眼望着双喜。双喜狡黠地笑着,他一点也不着急,说:“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先填饱肚子再说。”说完他的目光看着前面,顺着双喜的目光,我们看到刚起过山药的地里,有一群羊用蹄子刨出漏下的山药,香甜地啃着。双喜回过头像个指挥官一样吩咐我和丑丑捡干牛粪,他们仨跟着羊去拾山药,众人一下有了精神,争先恐后地忙活着,在地里寻觅着山药,双喜看见羊蹄子刨出来的山药,就羊口夺食,抢到手里,一会儿竟拾下一小堆山药。双喜向老羊倌讨来火柴,用柴禾点燃了牛粪,等牛粪烧红后,他不慌不忙地把山药均匀地埋进红火堆里。约摸有半个钟头,山药的香味就从火堆里飘散出来了,我们用蒿杆儿扒拉出山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眨眼间,那些酥软沙松、香气四溢的山药,便风卷残云般进了我们的肚子里。肚子吃饱了,身上也有劲了,各自把柴禾抱拢在一起,等着家人来接我们。可咋能让家人来尖山呢?还是双喜有办法,他让每人抱一抱柴禾,在山顶上点燃,不断地往火堆上加柴,让空中升起的柴烟给家人报信。太阳快落山时,各家的大人终于出现了,他们果然是循着尖山上的烟火找到了我们。听了我们的诉说,大人们都夸双喜聪明能干。

时间像流水一样带走了许多往事,但那次搂柴禾吃烧山药的趣事和双喜的身影却挥之不去。日后我们走上了社会,懂得了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只要肯动脑筋,多大的困难也能跨越。

柴 禾

秋冬季节,去野外行走,看着地上的柴禾,就想起了缺柴烧的年月,那时常听人们说:“烧在前、吃在后”。这句话真实地说明没有烧火的柴是做不熟饭的。因此农家在安排日常生活时,总是把烧柴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对待。当时煤炭在农村是金贵稀缺的东西,炊饭主要是用柴禾,为了做饭有柴烧,要想尽各种办法,巧用天时地利,一年四季,千辛万苦地寻觅烧柴。

春天,刮大风的天数多,大风过后,各家的男人们便搭条麻袋,拎个小铁筛出了门,钻进崖下沟渠,去筛草沫儿。大风把地上的碎草带到了这些避风的地方,一窝一窝的,撮进筛子里,使劲地筛着,筛得一身尘土,满脸汗水,直到装满了麻袋。

夏天,人们总会盼望着老天下场大雨。大雨过后,洪水顺着河槽奔腾而下时,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奔到河边,用柴筢或是在铁筛上绑根竹竿,把洪水里漂浮的柴渣棍草捞上来,那情景实在壮观,沿河四五里依次排满了捞河柴的队伍,雨还没有停,人们不顾衣湿风冷,光膀赤脚地捞着。有谁不小心,一脚踩滑,掉到浊浪滔滔的洪水里,一旁的人连忙伸出筢把,让落水者抓住筢把爬上岸,落水者抖抖身上的泥水又赶紧捞起来,沿岸到处是湿淋淋的柴堆,只要太阳出来晒上半天就是最好的燃料。

秋天的早晨、傍晚,村边的草滩上,男孩儿、女娃子就跑着抢占一块儿好地方,扫着倒在地上的枯草叶、羊粪蛋儿,扫得尘土阵阵,脸蛋上落满尘土,也顾不得歇口气。还不时有男孩女娃为争夺“领地”而吵嘴,吵上几句,总是男娃让步,又去远处找—片地方扫起来,扫满一筐后才回家吃饭。村周围以至十几里的草滩被扫得像梳子篦过一样的干净。霜降以后,遇有没风的好天气,半大孩子们就扛着柴耙去野外收割庄稼地里或草坡上的柴禾,柴筢叩击着大地的肌肤,发出沙拉沙拉的响声,茬棍草叶在柴筢下舞动着,不一会儿就聚拢在柴筢上。晌午过后,各家的大人们就拿着捆柴的绳子来接各自的孩子。庄稼汉子看着地上一堆堆的柴禾,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捆住柴禾背在身上在前面走,孩子们扛着柴筢跟在后面,一种能帮大人做事的成就感在心中缭绕升腾……几天以后,农家青灰色的土屋前后就有了小山样的柴堆,冬季烧火做饭就不用担心没柴烧了。

数九寒天,冷风刺骨的时候,勤快的农人是坐不住的,还要去大山深沟里按沙蓬。到了冬季,沙蓬根枯了,离了地,有阵风就飘荡着,遇到深沟,就聚拢在沟底,把一两丈深的沟填得满满的,虽说沙蓬的刺扎得手生疼,但农人长满硬茧的手是不怕刺的,跳进沟里把沙蓬踩实,用手抛上来,绳子一捆背回了家。

那时村里谁要说自家没柴烧,会被全村人笑话,说他是懒汉没出息。上述这些寻柴、拾柴的活儿我都干过,那年月我们过早地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知道父母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有空就想帮大人做点营生,减轻他们的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这事关民生的燃料,已不再让人为它“闹心”,有煤,有电,有煤气,日子过得舒眉展眼。现在寻觅烧柴的日子也如那青青的柴烟早已飘散而去,成为记忆里的往事。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该文作者1950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退休前在中旗布连河乡和扶贫办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王丹

编辑:王丹

校对:小娟

(0)

相关推荐

  • 山西吕梁离石 乔贵生//童趣回味 (三):醋柳圪针情结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郁氏文化】牛年话童年(文/郁时元)

    郁氏文化 牛年话童年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家坐落在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自幼家境贫寒,缺衣少食.随着时间 ...

  • 河北防疫,这村里大喇叭广播有水平!!

    河北防疫,这村里大喇叭广播有水平!!

  • 石家庄藁城区喇叭广播,乱出门严重甚至拘留。

    石家庄藁城区喇叭广播,乱出门严重甚至拘留。

  • 童年往事之养蚕

    本文4500余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人生最单纯的快乐,莫不在童年.那些远去的记忆,时过境迁,想来犹觉好笑.闲暇之余,我便把这些往事一一写下来,聊供一乐. 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和弟弟养过蚕.我们那地方附近 ...

  • [散文随笔]我记忆中童年往事...

    我的童年生活 那河,不再是记忆中的波澜壮阔:那树,不再是我眼中的茂盛耸立.我那美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岁月的积累,沉淀了许多尘埃,但它们拥有最美丽的色彩,有酝酿许久的甘甜.没人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童 ...

  • 东北街溜子往事:开拖拉机逃出江湖

    _ 与不光彩的过去割裂,几乎是所有草莽英雄的执念. 出身低劣的宝哥一路坡爬滚打,渐渐成为镇上风光无两的企业家,但财富不是终点,他最想要的东西既普通,又是无价之宝. 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发生在九十年代 ...

  • 厉害了!中俄两家出版社举办宁夏作家张学东《家犬往事》俄文版线上推介会!

    "面对面与国外读者通过视频会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线上参加自己的长篇小说推荐会还是第一次,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5月20日,作家张学东说. 5月15日下午,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俄罗斯圣彼 ...

  • 《龙文鞭影》卷一 一东 梁姬值虎 冯后当熊

    <龙文鞭影>卷一  一东 梁姬值虎  冯后当熊 梁姬值虎  冯后当熊 liáng jī zhí hǔ   féng hòu dāng xióng [注释] (1)梁姬:梁红玉,南宋女将,抗 ...

  • 【习作】内蒙古|吴世蕊:童年往事|指导教师:许慧萍

    作者:吴世蕊|指导教师:许慧萍 [内蒙古阿左旗明德小学五年级3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童年往事> 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我的童年往事. 记得在五岁 ...

  • 童年往事(1)

    从小时记忆开始的. 那是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当生产队长的堂哥来找我,说在矿山当工人的远房大伯不在矿上抓革命促生产,却溜回家干自留地的活,把自家菜园弄的绿油油的,比集体田里庄稼强多了,这是拿国 ...

  • 方清平重逢梦中情人,忆童年往事!

    方清平重逢梦中情人,忆童年往事!

  • 童年往事之电视机的故事

    我和哥哥踩着梯子,趴在自家土墙的墙头上,望眼欲穿地盯着村头那条唯一进村的土路.尽管时值七月,天气燥热,可是这些早被我们忘到脑后.傍晚,当父亲骑着笨重的"铁驴"加重自行车出现在村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