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名家荟萃之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粳米汤方

方    剂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    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医    案

(胡希恕医案)

孙某,男,38 岁,病案号 134809。

初诊日期 1968 年 4 月 6 日:1961 年因腹泻诊断为无黄胆型肝炎,经治疗肝功能正常,但腹胀、胁痛、腹泻不已。于 1964 年 8 月来我院先找西医治疗无效,后找中医治疗,治疗三月,胁痛及胃脘疼好转,而腹泻不见好转,每日大便 2~3 次,有时 5~6 次,腹胀明显,饭后尤甚,肠鸣、矢气多,口苦,食欲差,自感腹中有凉气、腰腿冒凉气,四肢冷,平时怕冷,晚上常冻醒,舌苔白,脉沉细,查体:肝大一指,质中硬,压痛轻微,心下有振水声。此为里虚寒饮,为太阴下利,与附子粳米汤合人参汤:

炮附子二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炙甘草二钱 粳米五钱 党参三钱 苍术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自感有效,又连续服九剂,腹泻止,诸症痊愈。

蔡某,男性,48 岁,病历号 104908。

1964 年 11 月 23 日初诊。半月来高烧腹痛,在保定市曾服中药 10 余剂不效,就来京医治。症见自汗盗汗甚,腹痛剧甚,胃脘亦痛,午后高烧 40℃,苔白微腻,脉沉弦紧。此里饮郁久化热之证,先以温阳化饮治之,予附子粳米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川附子 10克 粳米 15 克炙甘草 6 克 大枣 3 枚 半夏 12克 生姜 10 克 茯苓 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于 11 月 26 日二诊,腹痛减,胃痛、高烧如故,仍汗出多,且恶风明显,脉数而虚。此为里寒虽稍减,而表虚不固,故治以温中固表之法,予黄芪建中汤:

生黄芪 10 克 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 生姜 10 克 大枣 3 枚 饴糖 30 克(分冲)

服三剂烧渐退,汗出已减。继服三剂,热平身凉和,但晚上仍腹痛肠鸣。再与 11 月 23 日方调之。12月 5 日告之:腹痛巳。

周某,男性,20 岁,病历号 6319。

1965 年 4 月 9 日初诊。两年腹痛,多于受凉而激发,此次已痛作三天,左腹痛明显,呈持续性,上下移动,肠鸣时作,每见腹疼则大便秘结,手足常凉,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迟。证属沉寒在里,治以温里安中。与附子粳米汤:

半夏 12 克 川附子 10 克粳米 15 克 炙甘草 6 克 大枣 4枚 生姜 10 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腹疼大减,便秘已改善,两手已转温,仍怕冷,继服六剂,腹痛已无发作,纳也增。

(夏先福医案)

欧某,女,30岁,1989年4月诊。

婚前月经正常,其后每孕5-6月无故流产,先后已流产6次,别无异常。

刻诊:脉沉迟细而无力,舌淡苔白且腻,证属肾阳素弱,胎元不固,故立温阳固胎之法。

处方:附片30g(先煎),炙草10g,大枣20g,粳米20g,菟丝子20g,杜仲30g,阿胶20g(烊化分次兑服)。

服药20余剂,其后足月生一男婴。

(张凤郊医案)

洪某,男,67岁,1959年3月27日就诊。

据述习惯性便秘已十余载,每日非服润肠药和攻下之品不可,平时小便难以控制,畏寒,四肢欠温,舌淡胖,脉沉细。

命火虚衰,脾失健运,腑行不畅。治以益火暖土,温阳运脾。

处方:制附片(先)9克,半夏9克,炙甘草3克,大枣10枚,粳米30克,炮姜3克,肉苁蓉9克,炒路党参9克,半硫丸12克,3剂。

服上药后当夜自觉腹痛,有临厕之感,翌日曾大便少许成条,腹部颇感舒畅,此后续服此方10余剂,大便逐步畅行。

按语:

便秘责之于燥热者众。然本案便秘伴见畏寒、四肢欠温、小便自利、舌淡胖、脉沉细,则为阴寒痼结之冷积,用附子粳米汤温阳除冷,则肠道温通,便秘自除。

(赵守真医案)

彭君德初夜半来谓:“家母晚食后腹内痛,呕吐不止。煎服姜艾汤,呕痛未少减,且加剧焉,请处方治之。”吾思年老腹痛而呕,多属虚寒所致,处以砂半理中汤。黎明彭君仓卒入,谓服药痛呕如故,四肢且厥,势甚危迫,恳速往。同诣其家,见伊母呻吟床第,辗转不宁,呕吐时作,痰涎遍地,唇白面惨,四肢微厥,神疲懒言,舌质白胖,按脉沉而紧。伊谓:“腹中雷鸣剧痛,胸胁逆满,呕吐不止,尿清长。”凭证而论,则为腹中寒气奔迫,上攻胸胁,胃中停水,逆而作呕,阴盛阳衰之候。

《内经》五邪篇有云:“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又《金匮》叙列证治更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尤在泾对此亦有精辟之论:“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补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草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也”。其阐明病理,绎释方药,更令人有明确之认识。

彭母之恰切附子粳米汤,可以无疑矣!但尚恐该汤力过薄弱,再加干姜、茯苓之温中利水以宏其用。服两帖痛呕均减,再二帖全愈。

改给姜附六君子汤从事温补脾肾,调养十余日,即健复如初。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述)

附子粳米汤呢,大家记着两个典型特征就行了,一个是绕脐痛,肚脐周围这个地方痛,不管他隐痛也好,严重的疼痛也好;再一个就是肠鸣,同时陷于阴性证了,或者局部机能不足,或者说是整体机能不足,也非常好用。而且,药也比较平和。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113方——甘草泻心汤

    第五十一方--甘草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八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 ...

  •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汤讲解 编辑整理   解英 前言 不知不觉间,金匮要略的课程已经近半,我们也是边讲解,边把讲义整理到知识星球平台上.需要回顾课程内容的朋友可以后台联系小编,帮你发放试听二维码,到知识星球查看讲 ...

  • 附子粳米汤,调理胃肠疾病<爱中医164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喜欢喝热的,一喝凉的东西就肚子疼:有时会呕吐,腹满胀胀的,肠子一直咕噜噜的响:中医上称之为"寒疝",用过很多方法都不能解决,而古经方中就有记载这类症状,到底古 ...

  • 解读附子粳米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附子粳米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附子粳米汤 ...

  •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腹中寒气,雷鸣切痛[1],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金匮腹满:10)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上五味 ...

  • 经方名家荟萃之栀子豉汤方

    方    剂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条    文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方    剂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还应有黄芩)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条    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大下后,复发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半夏汤方

       大半夏汤方 方    剂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条    文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方    剂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条    文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肾着汤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着汤方 方    剂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条    文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 ...

  • 十一、附子汤类方--01附子汤/02真武汤/03附子粳米汤

          胡希恕经方方证辨证要点精髓 第十一章.附子汤类方  一.附子汤方 [方歌] 附子汤方二枚添, 二参四术芍苓三; 背冷身痛脉沉见, 寒湿痹痛服之安. 伤寒论方 附子汤 5味 附子二枚( ...

  • 经方心裁(62)附子粳米汤:妊娠恶阻

     附子粳米汤 [原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组成与用法]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柴胡汤方(1)

    方  剂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柴胡汤方(2)

    (接上期) (谢巨荪医案) 内兄梁瑞阶,有一姨甥女,患伤寒,往来寒热,心下急,呕不止,大便不通.得病五六日,转而潮热,惟发热之前微有恶寒状,谵语,延予诊视,大柴胡汤二剂痊愈. 李藻香宿学,予少年同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