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方治疗母亲手足发热
用经方治疗母亲手足发热
作者/玉壶
我有两个孩子,老二才三岁多,我和妻子平时都上班,孩子交给我母亲照顾。有一段时间看到母亲精神状态不好,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母亲多年来一直有手足发热的情况,特别是春夏季节,晚上睡觉必须把手和脚伸到被子外面。现正值春季,手胀发热的睡不好觉,心烦意乱的。
下班后,我按照李冠杰老师的问诊表全方位的收集资料:孔某,女,60岁;主诉:手足胀热,春夏、夜间加重,手最明显;有腰间盘突出史、尿路结石史;食欲可;睡眠差,难入睡;大便干,两天一次;小便起夜两三次,尿稍失禁(有尿意不能控);阵发性出汗,起床易出汗;口干、喜饮;能食冷;两侧太阳穴附近偶尔阵发性刺痛,偶尔阵发性头晕;舌苔少,舌质偏红,舌体瘦长;下眼睑色淡;心下拒按;两乳以前有轻度增生,现已无;喜忘,有时心烦,手足胀热,春夏尤甚;下肢轻微浮肿;腹诊:整体腹部较硬。脉诊:脉濡弱,有力无力交替,71次/分。
此证病理分析为:表虚、半表半里热,水证兼血淤、血虚。
具体辩证分析如下:手足发热,春夏好发,为三物黄芩汤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记载,三物黄芩汤主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胡老曾在一则医案中提到,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
夜尿多、尿急迫、失禁,下肢轻微浮肿为有水证,用五苓散。泌尿系统有机能沉衰趋向,加附子3克。(因无阴证表现,暂不考虑真武汤。)
喜忘为血瘀,桂枝茯苓丸证。
阵发性出汗,早上出汗,类似更年期症状,用柴胡桂枝汤。
能食冷、口干喜饮、腹部较硬,不能确定为阴证,为甘草干姜汤证。
舌质偏红,说明有热象。心下胀满有压痛,加上大便干、有热象,考虑大柴胡汤。没有明显的腹胀,暂不考虑合小承气汤。
拟方:三物黄芩汤三合柴胡桂枝汤三合大柴胡汤二合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二另加附子3克
其中,三物黄芩汤(三份)的用量为:黄芩3克,苦参6克,干地黄12克。柴胡桂枝汤(三份)的用量为:柴胡12克,芍药5克,黄芩5克,党参5克,甘草3克,半夏9克,桂枝5克,生姜5克,大枣6克。大柴胡汤(二份)的用量为:柴胡16克,枳实8克,生姜10克,黄芩6克,白芍8克,大黄4克,半夏6克,大枣5克。桂枝茯苓丸的用量为:桂枝3克,茯苓3克,桃仁3克,生白芍3克,牡丹皮3克。五苓散(二份)的用量为:桂枝2克,猪苓3克,苍术3克,茯苓3克,泽泻5克。外加制附子3克。
经过简单相加计算得出:黄芩14克,苦参6克,干地黄12克,柴胡28克,白芍16克,党参5克,甘草3克,半夏15克,桂枝10克,枳实8克,大黄4克,茯苓6克,桃仁3克,丹皮3克,猪苓3克,苍术3克,泽泻5克,生姜15克,大枣11克,制附子3克。共20味药,计173克,按方抓药,直接打粉,嘱每次3克、一天两次开水冲服。
李老师在讲课中提到,三物黄芩汤是一个挺特殊的方子,应用的几率不是很高,如果在临床中碰到这种病人,离开它治不了,就是那种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常常有人热的五冬六夏手和脚都要拿到被窝外面去,而且常常因为手足易热闹得心也烦,也睡不好觉。这个方子特效,还有一个量的问题,稍微有一点的就是一份,比较重的用两份,最多的用三份,基本上一个月吃下来就好了,这个效果比较明显。
有是证,用是方。给妈妈的处方中一共合了五个方,每个方子都有用它的依据,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如此合方,是否违背了经方理论?其实合方治疗是严格按照经方病理辨证体系,经过规范的诊断,在详实可靠的病证支持下得出的最接近患者病理的一套整体施治方案,是完全符合“方证对应”的经方治疗原则的,这是李老师经过临床十数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套体系是立体式的,其结构严密、权衡得当。合方的实质其实就是从整体上辨识方证,综合考虑各方证之间深层次的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众方之力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服用了两天,母亲竟然睡了一个大大的好觉。她很惊讶,这点小药面竟然这么厉害,她伸出双手喜悦地向我说道:手也不那么胀热啦,儿子这个方子真管,要把这个专方记下来。我笑着说,这是整体辨证的结果,不能看作是专方。母亲尝到了我学习中医经方的甜头,也更加鼓励和支持我学习中医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妈妈的尿失禁症状也有很大的改善,通过用李冠杰老师的问诊表详细获取病人资料,然后在经方病理辨证体系下处方,灵活服用经方散剂,疗效确切,这是我人生中迈进中医经方之门后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