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泉丨古镇千年畅想
清晨,一缕曦光透过那金山岭①头,透过那红墙碧瓦,透过那古树棕林,轻抚着静静地沃野;一声声长长的寺院钟鸣,久久地回旋在镇头乡村。
早起的公鸡豪唱着欢乐金曲,围绕着一群带着小鸡的母鸡,在那房前屋后追逐着,“咯咯咯”地欢叫着。春天的旷野,平畴万顷,农人们吆喝着耕牛,早已经在天还蒙蒙亮时,就已开始劳作耕种了。
比农人们起得更早的,该是镇子里翠花街的豆腐西施们了。
翠花街是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不到三五米的小街,如果说它是巷,倒更确切些。只不过它一头紧连着大街(后街),一头通向堤垱,是镇子里进街的几个必经路口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说翠花街的豆腐西施并不十分准确,应该说翠花街是一条以经营豆腐为主的老街。而要起三更赶五更的泡豆子、磨豆腐,更多的是老爷们的事情,撑船、打铁、磨豆腐三大苦差事,就只有爷们承担了,只不过卖豆腐就交给婆姨们去做罢了(美称曰豆腐西施)。
翠花街因何得名,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天下以翠花命名的街巷却是数不胜数,而在南昌就有着翠花街的传说。据说玉帝原有小女儿名叫翠娥,因爱上人间一书生而结婚生子,在被逼回天宫时,撕碎身上一件翠绿衣服而抛掷于地并长出一片翠绿色的花丛,后人便将那一条街命名为翠花街。那么,两个“翠花”相隔一百余里,她们是姐妹呢,还是毫无任何血缘呢?我们也难分得清楚。
未出翠花街口,老远老远的,一股酒香味就扑鼻而来,无需多言,你忍不住深深地长长地吸了口气,恨不将那股馨香的味儿长留肺腑。之时,无论是赶街的、闲逛的,有事的还是没事的,都放慢了脚步,将那一百米当作一千米来走。没错,就在那百米开外的后街上,正是镇子里那闻名遐迩的百年酒坊,酒工们正在精心调配馨香千年的高粱老酒。前店后坊,是古镇经营的一道特色,无论是豆腐店还是制酒作坊,均是店面顾客盈门,而深深的作坊里则是热火朝天,滴汗成流。
古镇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酒,极盛时镇子里有多少酒坊,已是无可考据。但看那条长长的前店后坊、酒肆遗韵的后街街面,我们就能想象得出古镇曾经拥有过的繁华和闹热。我们也能从那古老的传说中,窥探出古镇的声名远播。这不,那个赶考的青年举人,长街闻香匆下马,当炉对酒放高歌。多年后,当他两度入相,主政那惊骇千年的变法失败时,是否记起来那个下午“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②的古镇酒坊;是否记起那“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③的潇洒豪情;那个五岁就能吟咏,十四岁就考中进士的神童晏殊来了,他一边吟着“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④,一边知味拢岸,踏街醉唱。
后街的繁华不仅仅是制酒卖酒,还有制作毛笔卖毛笔的,制作壳壳饼的、芝麻糖的、麻花米糕的以及开杂货店卖酱油调五味的等等,这些不外是满足百姓们日常柴米油盐的需要,不值一提,倒是坊间趣传,可以引人一笑。说是某小姑娘用碗去打酱油,还余一点装不下,姑娘急中生智,扣翻过碗来,用碗底装了剩余的酱油;回家后,妈妈问怎么就这么点酱油啊?于是小姑娘再将碗翻转过来说,碗里这还有呢。
如果说翠花街是条小巷,那么后街就可称得上是条大街了。她长近五百米,宽约三五丈,毫不逊色于省城南昌的古街古巷,既是小镇最为繁华的地方,也是小镇最为拥挤的地方。每逢三六九当墟日,街道两边,筐担挤挨,人头攒动,附近二三十里的人都来这里赶街买卖,有卖大蒜的、卖荸荠的、卖萝卜青菜的,也有卖柴禾的、卖木炭的等等,应有尽有,人说李渡是个腌菜缸,有多少东西都能卖得掉,一点都不为过,这不,你挑担大蒜来,割肉带两块豆腐走,他挑担柴禾来,打两斤老酒回家尝,“焦石李家渡,打酒买豆腐”,此地此景正应着那句俗语“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了。
老码头曾经是古镇最为繁忙的地方之一,由这里溯水而上,可直达抚州建昌⑤,顺水而下则可通豫章(南昌)会赣江、经青岚相约鄱阳湖。白日里,那雅人学士闻香登岸、醉衫归舟,那挑夫贩卒草履踉步、手遮仰望,那水岸荡衣、喧声笑靥,那桨篙欸乃、舟行帆扬;早晚间,那大宗大宗的商贸货物一船船,经九江达汉口、过南京转扬州,因此就有了李家渡的毛笔、夏布名扬天下,也就有了“国之善经商者,莫如江右,江右善经商者莫如抚州,抚州之善经商者,犹以临川北清远人为最”⑥的由衷颂扬,古之清远者,现名李家渡也。
极目远眺,古之汝水、今之抚河浩荡而来,在老码头这里拐了个U型大弯,又奔流而去。冬春之际,河水暗流,不动声色,倒是隔水那面一大片沙滩艮亘延绵,几近十里,蔚为壮观,太阳照耀着细嫩的沙质,恰似鱼鳞耀斑,金灿灿一片,若是雪莹沙滩,则又是另一种奇观。
若是春夏雨季,那宽达千米的抚河咆哮着,满溢着浑浊,河水浩浩荡荡,盖天而来,又席卷而去,让人为之惊叹。惊叹大自然的洪荒之力,是那样的壮观,那样的宏大,那样的令人惊骇,叫人胆颤心惊,自觉人类的渺小,弱如蝼蚁。那古镇经受着滔滔洪水的反复涤荡,经历着移于新址⑦又回迁的凤凰涅槃般地心殇,也就有了那蜿蜒千米的拦洪堤墙。
隔水相望,那绵延的沙洲之上,中洲岛状如扁舟,独卧大河之中,巍然屹立,四围嫩沙环绕,洲上郁郁葱葱,花香四季,繁芜若锦,几许民居,若隐若现,几若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有传说“中洲岛拐李杖舟”,是岛为铁拐所化,还是铁拐李醉杖渡河而舟行搁浅在那一片沙漠之中呢?中洲岛静卧不言,我也醉望忘言。正是:莫道当年神仙力,一片沃壤醉中洲。
由老码头拾阶而上,在与翠花街和后街三街交汇之处,是古镇闻名的万寿宫⑧,她与风雨台遥遥相对,共历衰荣。我们猜想,在清远的那些个日子里,也许,汤显祖在那风雨台上,感悟着“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隋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才有了那千古绝唱《牡丹亭》;也许汤翁因爱着那清远的山水人情,才自号“清远道人”的吧。我们看到,在一九二七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八月,那个后来成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率领八一起义后的部队在途经李家渡时,就在那风雨台上,用慷慨激昂的演讲不知道打动了多少热血青年的心,留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这之后就有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有那汤双喜的英勇就义。而那“万寿宫仙风道府”,更是在千年之中馨香茵茵、心香殷殷,不知迷醉了多少善男信女的心神,而又救赎了多少痴男爱女的心灵!如今,翠花街已不复存在,老码头也风光不再,只有那万寿宫和风雨台还在相对泣叹!
与后街的另一头相汇接的是前街、红石桥和谷积上。和后街的繁忙热闹相比,这几条街道自然显得清净些,但也各具特色,尤其是前街。
平常人的日子总是过得平平常常,那些个平平常常的事情也总是消失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当中,留传下来的就是那岁月如歌、可追可忆的人生哲理,诗韵芳华。
居住在前街的那些个平头百姓们,只看到这是一条直通大河边的另一条街道,只看到由河对面山那边担过来的柴草大多在这里出卖。记忆中模糊着印象的是开在后街转角处饭馆里那甜甜脆脆的斩羊尾还能够与它对过的会仙楼一较之外,就是那邹家巷的传说了。据说有一年李家一个秀才和邹家十八个秀才一同乘船去省城赶考,被邹家秀才嘲笑,这之间双方打赌。之后,李家秀才果然高中举人,而邹家秀才则名落孙山,于是,清远之后的邹家渡以后就改叫了李家渡,并善意地保留了一条邹家巷以作留念。传说虽未必可信,道理却很简单,为人不可自大,有理还需善行,方能福善久远——老百姓口口相传和心中能够留传下来的,就是那些为人的信条,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榜样。
谷积上虽然也卖稻谷,但记忆中的膏药却是有名的。那个医生,也许是个祖传的土郎中吧,虽说貌相有些缺陷,但如有个头生疖子腰酸痛,膏药那是一贴就好,那个对小孩子的和蔼,也是让人难以忘怀。
红石桥因何得名,现在已是无从查考。虽说李家渡是个鱼米之乡,小港水渠遍布,但从现在的地理形势来看,实在难以想象这个地方能够跟“桥”扯得上关系,沧海桑田、阡陌巨变,也许历史上这里真有那么一道水、一座桥,也许这里还有那么一点故事,需要让人记住,要给后人留下那么一点记忆。
什么记忆能够让人咀嚼而永流传,什么记忆能够让人幸福而永回味,又是什么记忆能够复活历史而永生尘世?
红石桥那瞧不见桥,红石桥那窖中有味:元代烧酒作坊遗址⑨让千年李渡在记忆中复活,古镇老窖在复活中惊世——一个中国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验证着“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⑩,她历经700余年,繁华沧桑何处觅,甘冽醇香永流传。
小镇上的故事好多好多,小镇的记忆好多好多,小镇的传承好多好多。
太阳已高高越过那金山岭,将小镇团团包围,温暖着小镇的角角落落,繁忙着小镇的角角落落,醒来了的小镇老街,却再无往昔的喧闹风光,只剩下那无尽的回忆,还有那曾经的沧桑,和那风雨之后永恒的旖旎!
诗曰:
《咏李渡》
汝水浩荡曦光照
醉衫归兮舞中流
千古馨香斑驳色
万载昌盛民风稠
《牡丹》婉转传心韵
《浣沙》欸乃入春秋
长街久蕴旖旎意
一梦繁芜几时休
2018年4月于江西新余
注:①金山岭位于江西进贤与临川交界处,有寺庙立于其上。
②【宋】王安石词《桂枝香.登临送目》
③王安石词《清平乐.云垂平野》
④【宋】晏殊词《浣溪沙》
⑤建昌府,府治在今江西南城县,盱江流经其境,其下为抚河(古称汝水)
⑥【明】王志珍《赣商纪略》
⑦南宋时,原抚河在中洲岛以西,以东全是滩涂、沙洲。由于抚河多次泛滥改道,李家渡市下移至李家渡以北现圩堤外名叫龙窟的地方(现大桥龙窟桂家西一里处),一度改名为“桂家林市”。此时,清远镇内有二集市和三渡口(焦石市、桂家林市;焦石渡、清远渡、颜家坟渡)【引自尘土清远《李渡事记》】
⑧唐初焦石集市兴建万寿宫,贞观年间,李家渡兴建码头,码头命名为“清远渡”,该渡口成为南北货物流动的重要港口。随后李家渡集市诞生,名为“李家渡市”。此年间,“净明忠孝”道传入李家渡,始建李渡万寿宫,翠花街随之建成。【引自尘土清远《李渡事记》】
⑨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文化堆积主要为元、明、清三个时期。遗存除酿酒相关的设施外,还有大量的陶器碎片,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作 者 简 介